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8期   作者:李亚楠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也深受教育领域普遍关注。
        李亚楠
        衡水市前进小学  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也深受教育领域普遍关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融入传统文化,成为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任务。本文就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
        在目前课改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时将传统文化合理的渗透在其中已经成为了现下的主要任务之一。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要是想让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了解的更多、对与上课时所学习的语文知识掌握的更加熟练、以及使他们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最大程度提高的话,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就一定要根据自身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真实需求为基础,从而来对自身所沿用的教学方式以及理念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与创新。
         1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语文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相关技能,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语言构建能力和文化的理解能力。我国文化中传统文化占有重要的组成,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可以说,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要方式就是在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目前,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也应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更应该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养。我国传统文化蕴涵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思想,这些宝贵的财富在今天仍是十分重要的,其可以有效的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传统文化中正确的价值观教授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带下基础。
         2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单纯作为一项工作任务,与以往任何教学任务相同的是教师仍然漫不经心,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工作的紧迫感。教师虽然在学科教学中也加入了传统文化学习,但是这明显是为了应付教学工作。教师过于敷衍,没有端正的教学态度,传统文化渗透工作不甚理想。有一部分教师意识到了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到了语文学科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但是教师认为自己所承担的压力较大,一时不懂得后续该如何做,不懂得怎样才能够圆满完成任务。这样一来,传统文化渗透工作毫无章法,在教师的错误教学下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就无法成为现实。受长期应试教育影响,学生产生了本本主义,在学习诗词知识时学生完全依赖教师,等待着教师带领自己去学习。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盲目,当接收到不好的教学反馈时一度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出现这一思想的最终结果是对学生的要求降低,对学生寻求辅助材料帮助视而不见。这种情况下学生根本无法感悟传统文化,无法很好地学习传统文化,现实与预想差距逐渐拉大,目标的实现难上加难。
         3 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途径
        3.1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与氛围
        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老师要积极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与氛围,也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开阔、形象、轻松的场景让学生去学习传统文化,进而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主要是从空间情境、课堂导语情境、音乐情境、影像等文化情境的创设入手。例如:在教学《树和喜鹊》这节课的时候,我设计了精彩的导语教学情境,给学生播放喜鹊的叫声,让学生通过倾听猜猜这是哪种鸟的叫声,并通过讲解“喜鹊叫,喜事到”的中国谚语,让学生了解喜鹊身上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象。在朗诵课文的配乐选择上,采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不失为一种文化的沁润。这样的教学,给学生营造了生动且轻松的氛围,巧妙地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其中,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2 以游戏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
        八至九岁正是爱玩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天性,将传统文化以游戏为媒介,让孩子们接触文化。游戏的形式有很多种,如可以设置文学常识游戏,让学生抽签回答,或者使用一些文化实物的图片进行对应。游戏能很好地契合学生在这一时期发展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全方面实力。比如,在学习《快乐的节日》一课时,可以先提问学生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然后在这些节日里都会做什么、吃什么、有什么习俗等。比如,春节放鞭炮、吃饺子、不能理发;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中秋节吃月饼、一家人赏月……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不能直接告诉他们,应该准备一些卡片,在卡片上写出各个节日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将卡片放到节日卡片的后面,看哪个同学既正确又快。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印象,又能活跃课堂的氛围,营造积极学习、具有竞争的学习环境,创造高效率的课堂!
        3.3 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情感
        教材编写者接收重要任务,在充分了解学生阶段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内容和章节顺序,选择的每篇文章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原有学习中教师教学不够深入,学生难以体会文章中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意蕴,难以了解思想精髓。教师应当做好教学反思,避免僵硬划一地照本宣科,坚持挖掘教材内涵。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有意义阅读,学生置于其中,用心感受作者写文章时的意境,在阅读的过程中加深自我感悟。长此以往,学生的能力能够得以培养,在面对古诗词时不再泛泛阅读,能够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亲身经验来感知来品味。例如《登鹳雀楼》,教师鼓励学生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在品味中形成一定的思想情感,这样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相当于开启了一段良好的心路历程,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情感,对学生后续学习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3.4 通过民族节日,学习传统文化
        民族节日是学生兴趣度相对较高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一个内容。而且,在不同的民族节日都会通过举办不同特色的节日活动来进行庆祝,学生还可以拥有假期,所以通过民族节日对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教学途径。一些教师提出,随着学生对网络文化、外国文化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民族节日的关注度和传统特色活动的举办也有一定的缺失。教师则可以从学生较感兴趣的节日入手,例如,不同民族所具有的民族特色较强烈的活动,傣族的泼水节等,由于学生本身的了解度较低,其学习的兴致会更加盎然。在传统的节日假期,教师还可以通过以节日活动的记录、节日活动的讲述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民族节日活动的参与度。
        3.5 联合家长力量,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提高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加大课堂教学引导,还需要多于学生家长沟通,提高学生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孩子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家长与学校的联合共同完成传统文化教育。例如:教师可以搜集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告知家长在学生业余时间阅读此类书籍,鼓励家长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尤其在传统节日时,家长可以告诉学生节日的由来,对孩子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只有教师与家长公共努力,从课堂和课后都不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
         4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依托语文课程,挖掘文本蕴涵的传统文化资源,引领学生感受、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博大的内涵,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光彩四溢。
        参考文献:
[1]赵洁.关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讨[J].读书文摘,2017(25).
[2]庞学富.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好家长,2017(46):74—74.
[3]吴校平.浅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考试周刊,2019(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