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校园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7期   作者: 曲延军
[导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曲延军
        山东省淄博第十七中学  山东  淄博  255033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创设氛围、课堂引导、学科渗透、主题教育、阵地建设等方面就在校园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字】校园  弘扬  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以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等为载体,不仅思想深邃圆融,内容广博,更重要的是高扬道德,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利用多种途径、方式方法和举措,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阵地熏陶、主题活动教育、实践活动参与等举措推进校园传统文化建设。
        一、以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创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苏霍姆斯林斯基:“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熏陶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我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具体设计和布局的时候,遵循布局合理,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寓意深刻,美观实用的原则,从校园的整体布局到花坛里一草一木都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学校的涵盖二十四孝传统文化的孝心墙、包含着中国古代名人的名言警句、校歌、师生书法、榜样人物,甚至学校的每一座楼都是用“崇德 尚艺 锐志 励学”校训来命名,这些浸润着传统文化精髓的墙壁、宣传栏、建筑物每天熏陶着学生的心灵,把学校育人理念、价值传统、精神面貌、人文精神体现出来,以传统文化为根基,融入学校励志特色教育,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氛围。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校一直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工作,秉承传统文化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的原则,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融入学科教学当中。
        (一)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1.开发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根据“立德树人”的总要求,学校语文组的老师从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弟子规》《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以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等作品中,筛选了大量经典的名句和精粹的古代文化常识,编订了适合我们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共分四册,分别是:《风俗礼仪》《古代地理常识篇》《称谓常识篇》《文史典籍常识》《天文历法篇》《古代官职常识和科举常识篇》。历史组编制了校本课程《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蹴鞠》。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学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2.明确传统文化教学目标和精心编制教学计划。学期初,语文组三个年级分别制定好自己的传统文化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高一从《弟子规》开始,高二从《论语》开始,高三从《古代文化常识》开始,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地讲授和学习。把传统文化渗透到每节课的学习中,并纳入到学期期中和期末考试考察范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开设传统文化课,形式丰富多样,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每两星期开设一节传统文化课,以演讲、朗诵、演唱、表演、知识抢答等形式展示学生两星期以来学习传统文化的收获。同时,引入央视节目中的“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形式,创新传统文化课堂,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重展魅力,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二)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学
        1.发挥好语文课堂教学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始终把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一项内容,让它伴随着每一堂语文课,渗透在每一项语文教学活动中。在每天的语文课堂上,实施“课前快餐”工程,抽出课前三分钟的时间来解读、诵读经典。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些经典的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启迪了学生心灵,增长了学生智慧,强大了学生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始终坚持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课程资源,把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素养和社风民俗贯穿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接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比如在美术课上,开设了剪纸课程,让学生们手工制作,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音乐欣赏课里,加入京剧等传统戏剧让学生欣赏和体验。学校一直开设书法课,成立了专门的书法教室,每年有多名书法专业的学生升入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依据教学的内容,把传统文化融入课件制作中。
        三、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开展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节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但是随着外国文化的引入,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忘记我们传统的节日,传统节日正在遭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因此,我校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为主旨,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积极创新形式和载体,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广泛组织开展主题班会、禁放烟花爆竹承诺、我拍身边的民俗、经典诵读、缅怀先烈、民俗讲座、志愿服务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等丰富多彩的 “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营造关爱互助、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倡导文明和谐新风尚。
        四、以社团建设为依托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
        我校立足学生需求,发挥艺术特长,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特长发展相融合为目的,成立各类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践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共有诵读社、书法社、爱心社、播音社、国旗班、合唱团、民舞团、模联社等五大类型15个社团。爱心社、志愿服务社、合唱团、舞蹈团、诵读社、书法社定期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尊老助老、书法、戏曲、民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每周升旗仪式的《弟子规》经典诵读及解读,“国学小名士”选拔,京剧专题讲座等活动,成为诗意校园流动的德育课堂。
        五、以道德讲堂为载体创新育人模式
        “道德讲堂”以社会功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为主线。社会功德建设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的等,以“礼仪”为核心;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以“诚信”为核心;家庭美德建设主要包括:夫妻和睦、孝敬长辈、关爱孩子、邻里团结、勤俭持家等,以“和睦”为核心;个人品德建设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立自强,以“友善”为核心。我校以“道德讲堂”为载体,通过致敬先模人物、表彰爱岗敬业模范、评选文明家庭、美德少年等活动,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利用诵读经典、京剧进校园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培育和践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作者简介:
        曲延军, 1969年12月出生,男,汉族,大学学历,山东省淄博第十七中教师。
        通讯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西五路十七中北街1号
        联系电话:138643012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