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实验学校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存之本,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坚定的文化强国的步伐,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逐渐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到学校的课堂之中。在小学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有机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实现“育人”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整个社会呼应传统文化回归的声音日渐高涨且初见成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但可以增强语文的趣味性,更能给学生的人格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学好汉字,打好基本功
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流传至今,正是通过汉字这个载体。通过汉字,我们可以了解先人的文化智慧,汉字的演变史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史。小学时期,正是学生识字打基础的时期,不管是识字还是练字,都可以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在教授过程中展现出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第七单元二十一课《古诗词三首》时,可以通过分析个别字词或句子,让学生明白汉字所蕴含的优美意蕴。如分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以通过讲解“照”“流”让学生体会这种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通过动静描写表达王维对于山间自然风景的喜爱,由此引发他最终想要归隐山林的心愿。
二、立足于课本,展现优秀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课本的编排之中,其实本身就蕴含着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小学教师在展开教育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依据课本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如在进行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授课时,就可以根据课本设置问题:为什么中国工农红军能够在无比艰险的环境下取得长征的胜利?为什么狼牙山五壮士在日寇的逼近下宁愿以身犯险吸引敌人最终跳下悬崖也不愿苟且偷生?新中国成立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但为什么有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讨这些问题[1]。或许我们可以从历史上的很多文人志士身上窥得答案的一角:屈原宁愿放弃高官厚禄勇敢跃下汨罗江,苏武可以放弃荣华富贵在匈奴牧羊十余载,文天祥可以舍弃功名利禄投身零丁洋,林觉民甘愿为民请命在黄花岗赴死……他们身上都有革命人的影子,不怕牺牲,无畏死亡。
给学生补充类似于文人志士的事例,不但是课本知识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更是能够促进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让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中迸发全新的价值。
三、用好教学方法和手段
小学的学生正处于好动好问容易好奇的比较特殊的年龄阶段,这就导致教师的课堂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积极备课、认真思考,在课堂上讲授课文时,不必拘泥于一种方法,如读书可以采用多种朗诵方式,如齐读、男生读或者女生读等;也可以举办朗诵大会或朗诵比赛,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本上的或者课本外补充的内容;或者也可以拿出时间开设专题朗诵会,专门举办关于传统文化的诗文诵读会,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手头资源搜罗一些历史文化名人小故事、传统文化小文章等在课堂上分享。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爱上传统文化,也可以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活力四射。
除了教学方法外,教学手段也可以帮助传统文化深入走进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学校教室的电脑投影仪或其他设备,播放一些视频音频文件,让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风采[2]。尤其是近几年热播了很多传统文化类的节目,这就给教师提供了大量传统文化的视频音频素材,教师在开展具体篇目的时候,就可以充分的把这些素材拿到课堂中展示。例如教师在进行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故宫博物院》时,就能够充分利用北京卫视播出的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进行导入或者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让学生体会声色并茂、图文俱佳的紫禁城风采。如果教师能够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尽量多地给学生播放一些类似的节目,就可以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再加上悉心地栽育,这颗种子一定能够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
四、采用多种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除了上文提到的专题诗文诵读会,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渗透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如举办诗歌默写比赛、诗歌飞花令、成语接龙、成语大赛、书法比赛、作文竞赛等。让学生在各种类型的活动中学到知识,在多彩的活动中感受文化,在活动中提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课堂的所学变为课下的行动,让学生不只学习到知识,更外化于行,变知识为具体的日常的行动,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五、结束语
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课堂本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要在具体的实践中探索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深入融合的方式和方法,勇敢地承担起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有机融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凤坤. 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2):134,136.
[2] 卢永兴. 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探析[J]. 明日, 2019, 000(046):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