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4期   作者:杨良婷
[导读] 语文学科涉及的内容比较宽阔丰富
 
        杨良婷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城区第一完全小学,四川 雅安 625599

        摘要:语文学科涉及的内容比较宽阔丰富,而且具有较强的人性的特征。所以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打破传统教育当中的死记硬背,更加注重挖掘语文教材当中所蕴含的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让正处于青春期和思想发育期的小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情感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事物,树立正确的思想,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并且能够从传统文化当中提取出其相应的价值,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方法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语言的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同时还有助于丰富语言教育的精神内涵,提高教育质量。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刻认识到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采取多元化的手段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全面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1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可以较好丰富教学内涵,对带动教学创新、提升教学有效性等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从学生“学”的角度看,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可以在思想意识层面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这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素养等也具有很大帮助。虽然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具有多重意义和价值,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认识十分有限,其无法精准探寻出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与切入点。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怎样融合在一起也需要教师深思。
2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1立足于教材,结合生活实现传统文化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文章当中所描写的事物都是作者立足于生活,结合自己的情感书写而成的。因此文章当中的很多传统文化元素也和学生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立足于教材,结合生活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当中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比如在教学《社戏》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就是要先讲解戏剧的出发点,主动了解祭祖文化,这样学生会结合自己地方的祭祖文化形式来进行学习,自然而然地将语文内容和自身的生活以及生活当中所接触到的传统文化进行密切联系,体会作者在设计当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在课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进行调研,进行传统文化的实践,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
        2.2立足传统节日,渗透文化教育
        传统节日因其沉淀的丰厚的民族文化而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文化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如饮食文化、礼仪文化、活动文化等。当前,我国传统节日备受冷落,中小学生崇尚西方节日的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样的文化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传统节日文化中,“二十四节气”可谓是精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紧密结合“二十四节气文化”,采取诵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文化,知道“清明”“谷雨”“芒种”等的文化内涵,了解二十四节气对中国古代农耕活动的权威指导作用。同时,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二十四节气,会融入一些古诗词教育,如《大林寺桃花》《桃夭》《惜牡丹花》等等,将节气教育与古诗词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

除了二十四节气,我国的节日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如端午节来临之际,笔者给学生讲解端午节的来历,引导学生讨论端午节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活动文化等,深化学生对节日文化的认同感,实现良好的文化教育效果。
        2.3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案
        为了能够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们在设计安排教学方案的同时,会根据课程的需要进行一些创新式的讲课模式,目的是为了能够建立一个高效且优质化的教学课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课,综合性地分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教育情况,能够提高学生们对于传统知识的掌握,养成自主了解和探索传统文化的学习习惯。我国传统的教学一直处于一种单一、应试化的模式,这种讲学模式是将教师和所学的知识作为课堂的主体,而学生们只负责机械地将所学的内容进行接收。这很难提升教学效果,也很难体现出新课改教学的目的,最终导致整体的教学质量达不到理想状态。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及时采取一些应对的措施,对先阶段传统文化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合理地融入一些多场景、多元化的元素,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安排组织一些有关于传统文化的集体活动,主要形式可以包括诗词朗诵,绘画和话剧等,让学生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全方面地发展,激发他们对于传统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每一次的活动当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知识底蕴,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这种创新式的教学安排,以达到让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当中。
        2.4开展文化活动
        对于文化的传承不能只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要去亲身体验才能做到真正的了解。为发扬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在校内与校外开展文化活动。在校内开展各种文化竞赛,竞赛内容可以借鉴现代综艺中的一些活动形式。在校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从课堂走到课外感受文化魅力。
        例如,近些年来,文化类节目层出不穷,《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节目形式很新颖,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开展校内活动时,可以借鉴《中国诗词大会》大会的活动形式进行诗词竞赛,有参赛选手与观众团,全校师生都可以进行参与,学生从该活动中领略诗词魅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还可以进行朗诵比赛,内容包含新诗与散文等各种形式。除此之外,还有传统手艺、传统乐器、文化知识竞赛。开展校外活动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各种文化展览、名胜古迹,让同学们在参观中领略文化特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于文化的兴趣。学生能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提升个人文化素养,提高教学质量,传承当地优秀传统文化。
        2.5传诵国学经典
        近些年来,文化类的电视节目在社会上获得了极大的好评,其中不乏许多国学知识丰富的选手,这样可以看出社会对于了解传统国学经典很有渴求度。虽然国学经典中有一些与时势不相符合的部分,但仍然有许多值得传颂与传扬的理论,不合适的部分就要予以剔除,传播传统文化要紧贴时代发展。传诵国学经典也不是盲目选择背诵,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并在生活中寻找与其相适合的使用场合将其应用其中。对于国学经典的选择也要谨慎,所选的要具有综合性涵盖多类知识。学生对于不了解的内容可以在课上提出来一同讨论理解,以此深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传统文化是语文的一个特征之一,教学工作者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传统文化渗透和传承的教学出发点,制定有效的措施,挖掘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和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参考文献
[1]余辉.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19(15):129-130.
[2]张维维.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3]韩景龙.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初等教育,20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