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生成路径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4期   作者:马玉芳
[导读] 笔者从宁夏石嘴山市第二十一小学《“家常味”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马玉芳
        石嘴山市第二十一小学  宁夏石嘴山  753000
        摘要:笔者从宁夏石嘴山市第二十一小学《“家常味”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中观察老师们的执教和评课中,总结出“家常味”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路径:整合探究单元策略是“家常味”味之源;多媒体创设意境是“家常味”的味之色;多层次读文感悟文意是“家常味”味之形;4.重视写作指导是“家常味”味之材。
        关键词:“家常味”;生成路径;阅读教学
        随着新一轮课程的改革,特别是语文学科使用部编教材后,新的教学理念影响了许多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因此重新构建“家常味”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探索“家常味”阅读教学的生成路径,提高“家常课”的品质,克服老师随意低效的平常课,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上语文课,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语文阅读教学“精致的家常课”,显得尤为重要。
        江苏省特级教师王爱华提出语文课堂教学的“三味”:指的是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小学语文“家常味”课堂的景观,是自然、精爽、智慧,富有素朴的美感。奉行“为儿童上课”的理念,真心诚意为儿童的发展而教;“家常味”的课堂,就是要履行“种好自己的自留田”职责,与好高骛远作诀别,本本分分地为儿童的语文素养发展而教,追求“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的教学境界,教出自然的、和谐的“言语人”。《“家常味”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在我校开展研究期间,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不断摸索研究,几节课题研讨课引得“家常味”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课堂内外散发开来。11月9号的下午观摩研讨了谢文静老师《秋天的雨》一课。11月10日观摩研讨了回梦老师执教的《竹节人》一课,在几节课的教学之后我们课题组集中评课讨论,在观课议课的一系列活动中我们探讨课题“家常味”生成的的路径。
        1.整合探究单元策略是“家常味”味之源。回梦老师指教《竹节人》一课所在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这一单元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进行编排的。《竹节人》课文有29个自然段,是一篇回忆性记叙文,篇幅长,单元阅读策略体现在: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于是回老师课上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把学生分成三组,每个小组制定一个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探究学习。出示学习任务,明确:有目的地的阅读,首先要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其次要针对性相关内容开展细读,提取关键信息或者感受,然后根据任务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梳理,理清层次。不同的阅读任务,所关注的内容也应该有所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各不相同,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课文,第一个任务偏重于使用,需要从课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来完成,第二个任务偏重于体验,需要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感受竹节人给大家带来的乐趣。第三个任务偏重于叙事,需要把握住事情的前因后果和细节去讲述故事。教学中回扣课前的学习提示,学习目标定得准确,落实自然有效。仿佛一个主厨得到一个适合家人的菜谱又顺利的找到了实惠而新鲜的食材。
        2.多媒体创设意境是“家常味”的味之色。谢文静老师《秋天的雨》一课,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录音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入情入境生情。多媒体展示秋天美好的画面,再配以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指导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在图、声、乐、情中自主学习。


        3.多层次读文感悟文意是“家常味”味之形。谢老师还抓住本课作者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特点,感受秋雨的特点,“秋雨带来了什么颜色?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等环节 “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通过多种形式“读”, 让学生感悟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学生对语言文字有直接的整体的领悟,也就品评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真正实现与作者的间接对话,与作者达成心灵的沟通,情感的共鸣。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谢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反复的阅读反复的体味,品尝出味道,体会出阅读的滋味。
        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是“家常味”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味之源。谢老师开课出示几幅画,“请同学们欣赏,并说出你看到了什么景象”来导入课文,了解秋天是怎样的一幅美景、从看、想、说,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紧接着谢老师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描述秋季的词语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创建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动力,学生积极思考,思维活跃。从家常课看,识字、学词、通读文本、了解课文梗概、理清文章脉络应是第一课时的内容,谢老师通过自读课文,检测课前预习情况,量词、轻声和词语的分类积累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有机渗透式”地检查。量词、叠词说句子,找叠词句子、读句子并用这些叠词来说个句子。这样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如给菜肴加上相应的作料,学生学习中不枯燥乏味,愿意不断品尝下去,好吸收易消化。
        4.重视写作指导是“家常味”味之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在教学环节中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谢老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用自学提示让学生把每一段的第一句话用“——”画出来,想想它写出了秋雨什么特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边读边思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并通过找出中心句,连成一首小诗,找到总起句、认识总起句,体会总起句的作用,学生能自己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在读中思考、读中品味,学生有了成就感,亲身体会,从而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课文内容。谢老师这样在教学环节中有序的渗透阅读方法,让学生在真正的阅读实践中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写作时候有了材料有了方法,写段写话就得心应手。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厨有食材才能烹饪菜肴。
        小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主要是在日常的、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形成的,因而常态课堂的教学品质直接关系并影响儿童的语文素养。无论是回老师还是谢老师,老师们自有的教学特点,不就是我们的“家常味”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吗?忽略了“家常味”,那我们的课堂就失去了本真,找不到语文教学的“真”了。
         参考文献
        [1]王爱华.“三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永恒质素”.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第18期 .
        [2]周一贯.公开课:坚守“家常课”的优良品格.语文教学通讯.2007,30.
        [3] 王荣生.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听王荣生教授评课.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注:本文系宁夏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XKT-XW-05-055
        作者简介:马玉芳 (1967.10-)女,甘肃 ,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