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之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4期   作者:曾康明
[导读] 提升数学学习质量,小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

 
        曾康明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小学校,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提升数学学习质量,小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重要的数学学习思想。而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的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融入数形结合思想不仅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思维,而且能够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灵活性,为学生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让数学课堂的深度学习能实实在在发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融入策略;实践探究
        前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几何与代数版块的学习一直是一个重难点。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在具体教学中积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有效转换几何问题与代数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数学知识认知水平。具体来说就是将数学题目中的语言,用图形的形式表达出来,让题目中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形,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并做出正确解答。以下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详细阐述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策略,相关观点仅供参考。
1.数形结合思想概述
        从数学本质来讲,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将几何问题与代数问题进行有效的结合。无论遇到难度多大的几何问题、代数问题,都可以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实现二者的相互转换。遇到复杂度较高的几何问题时,可将其转变为代数问题解决;遇到复杂度较高的代数问题时,也可将其转变为几何问题有效处理,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实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2.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形结合思想的策略
2.1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教学中重难点问题
        从整体上来看,小学数学知识的难度较小,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相符。但是与其他学科知识相比,小学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理论性较强,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短时间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是有一定难度的[1]。一旦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不能有效地消化和理解知识,其数学学习水平将会大大降低。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时要合理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比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孩子进行公式推导过程时,尽量使用直观的教具,而学生则必须通过具体操作来理解计算公式。在具体操作将若干个小正方形按顺序一个一个摆在大长方形中,最终深刻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什么是长与宽的乘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最好范例。老师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形结合的巨大优势,并且在今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意识地去应用数形结合思想。
2.2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2]。

因此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明确自己的教学思路,以最大程度提升数形结合思想应用和渗透效果。
        比如在学习《公顷、平方千米》这一课时,学生普遍感觉很抽象。如果教师仅仅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展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学生会觉得相当的无聊、乏味,而且空泛,学生也不会积极主动地来学习这些理论性知识。这时教师要积极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把学生带到操场,实际测量感知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到底有多大,实地去走一走,量一量,并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为学生更加直观的展现1平方千米、1公顷在实际生活中到底有多大。这样学生将会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公顷、平方千米的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数学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也会大幅度地提高。
2.3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新知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接受能力范围内,搭好新知的“脚手架”,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学习才能更有深度与广度。
        比如在分数乘法应用题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抽象难懂。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抽象的分数具体化为形象的线段或方块图,引导学生准确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3],从而顺利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完分数问题后,鼓励学生利用反向思维,把具体的图抽象成数学模型(数学建模),巧妙积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这样将会大大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目标。
2.4结合教学情境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宜、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有利于更好的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而且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高效的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当学生学习到与行程相关的知识时,经常会受到时间、距离、方向等因素的干扰,很难正确的理解题意。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小明的家在学校的西北方向,小丽家则在学校的东南方向。小明每天步行去学校需要4分钟,他平均每分钟走30米,小丽每天步行去学校需要5分钟,平均每分钟走30米,那么请问小明家距离小丽家多少米?”为了有效解答这一类问题,教师可以派两名学生站好位置,并且画出相关的图画,通过展示图画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题目信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分析理解题意。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在学习《相遇问题》时,让学生来演“相遇问题”中的情景,把“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间”等抽象的名词演绎得非常生活化,贴近学生实际,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结语: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题目,使学生更加深入、快速的掌握数学知识。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积极的探索融入数形结合思想策略,充分的发挥数形结合思想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韩贞乔.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与渗透研究[J]. 人文之友, 2020, 006(006):271.
[2]曾彩江.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与渗透[J]. 神州(上旬刊), 2018, 000(008):172.
[3]陈洁.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与渗透探究[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8, No.417(03):126-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