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娟
(广东省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广东 惠州516081)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当中对设疑方法进行运用,可以提升高中生学习期间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促使高中生主动投入到物理学习当中,并且为高中生的学习指明一个方向。基于此,本文旨在对高中阶段物理教学当中设疑技巧的具体应用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疑技巧
前言:有效提问能够激活高中生思维,引导高中生进行主动探究以及交流,进而帮助高中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以及掌握。因此,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当中,教师需把教学内容以及高中生真实物理水平当作依据,对设疑技巧进行探索。借助问题激发高中生的思考以及学习动力,促使其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掌握,进而建立高效的物理课堂。所以,对高中阶段物理教学当中设疑技巧的具体应用展开探究意义重大。
一、情境设疑,调动高中生思维
所谓情境教学,指的就是教师借助语言表述、组织活动以及信息展示这些手段,创设特殊化的课堂氛围,这样能够有效活跃高中生思维,促使其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以及掌握。由于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非常枯燥,高中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而且不愿主动对物理知识进行思考以及探索[1-2]。因此,教学期间,物理教师可通过情境方法进行设疑,也就是把教学内容当作依据,给高中生设置充满趣味的教学情境,借助情境把问题引出来,进而激发高中生的思考兴趣,促使其主动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以及探究。比如,开展“圆周运动”教学期间,物理教师可对多媒体加以运用,在初中生面前展示进行圆周运动的一些事物,如行驶当中的汽车以及运动中的钟表。在此之后,物理教师可把以上内容当作依据,提出相应问题,如以上事物进行圆周运动期间具有什么规律?物理教师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高中生思考,高中生可按照视频当中展示出来的具体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结合,进而找到问题答案。而且,在此过程之中,高中生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以及扎实掌握,有效提高高中生思维能力。物理教师通过创设良好问题情境,给问题创造相应的基础条件,可以促使高中生遇到有关的前提条件的物理问题之时,成功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这样一来,高中生为对自身猜想加以验证,可以主动参与其中,进而为建立高效课堂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二、递进设疑,对探究过程进行简化
在高中阶段,物理知识具有较高的难度系数,这给很多学生造成很大困扰。因此,实际教学期间,假设教师直接提出一个繁琐并且复杂的问题,高中生极易失去耐心以及信心。同时,因为高中生具有的物理水平是不同的,极易出现一些高中生积极学习,而其他学生消极学习的现象,这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较大影响。为此,实际教学期间,物理教师可运用递进设疑方法,把具体内容当作依据,设计难度逐渐递增的问题,以此来简化高中生探究过程,促使层次不同的高中生都可以参与其中,有效提升课堂效果。比如,开展“功率”教学期间,物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功究竟是什么意思?高中生凭借之前所学内容可以快速回答问题。之后,物理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甲和乙两个人分别将同一桶水由一楼运送到二楼,二人做功是否相同?这时,高中生会回答:由于提水桶期间用的力与水桶移动距离是相同的,因此二人做功也是相同的。之后,物理教师可以加大难度:甲用一分钟就把水桶运送到了二楼,但乙完成这个过程却运用一分三十秒,可以说明什么?高中生通过讨论以后,可以回答二人做功速度是不同的。在此之后,教师可以把“功率”这个概念引出来,同时借助设疑让高中生对功率定义以及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借助上述问题,从浅入深,逐层递进,能够让层次不同的高中生逐渐对功率内容进行掌握,促使其学习效率有效提升。
三、类比设疑,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所谓类比,是把有着相似性的两个或者多个对象加以比较,之后按照其中某个对象具有的特征去对另一对象的性质加以判断,这是对理科问题加以解决的常用方法。例如,开展“磁感线”教学期间,物理教师可让高中生类比电场线,这时,高中生会对电场线有关内容进行回忆,之后对电场线的特征以及产生原因进行介绍。在此之后,教师可让高中生类比电场线,找出二者的相似之处[3]。借助此种方式,能够促使高中生对磁感线有关知识进行理解,有效提升其学习效率。
结论:综上可知,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当中对设疑技巧加以运用,有助于对新课内容进行引入,同时有助于对复杂问题进行简单化,促使高中生主动发现一些问题以及积极思考,有效提升其学习效率。为此,教学期间,物理教师可进行情境设疑,调动高中生思维,进行递进设疑,对探究过程进行简化,同时进行类比设疑,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促使教学效率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滋文.问题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科技资讯,2020,18(20):125-127.
[2]马爱敏.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电学实验问题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0,22(12):215.
[3]纪友喜.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2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