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希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 永川 40216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s into the teaching of "three dimensional composition design"
——Take "epidemic" theme design teaching as an example
罗希
Luo Xi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 永川 402167
School of urb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University, Yongchuan , Chongqing,402167
摘要:自2020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战“疫”未完全胜利,国内外防“疫”战仍不能松懈,即使在将来,疫情完全被控制,给社会造成的影响是持续而深远的,“疫”主题在教育领域的扩展必将具有学术研究价值。随着各地学校陆续启动在线教学工作,教育部在全国启动“思政课战疫小课堂”专题活动,做好思政课教学组织工作。文章从艺术设计专业大一设计基础必修课程“三维构成设计”为研究起点,在“思政+艺术”教师团队带领下从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高度深刻认识抗“疫”思政元素的特殊重要性和必要性,依托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多元网络授课平台,及时将疫情防控的素材转化为深刻而鲜活的教材,将“抗疫+思政+艺术”的结合作为检验和提升教学能力,以及提高学术研究价值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疫情与教育;课程思政;艺术设计
1.现状
自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以后,国内艺术高校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在“课堂思政”的背景下,艺术教育资源的德育作用将被逐渐发掘,教育模式和实践机制将得到创新,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原创力将被激发,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也将得到提升[1]。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院校的学生更追求个性化,有关国家思想政治领域的主题设计更能抓住当下、与时俱进。“人民战疫”是全球最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全国人民心系战“疫”,专注防“疫”。在现阶段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教育、艺术、文化以及公共卫生等领域都会持续关注该话题并展开相关研究工作,并付诸实践。
为了体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师生的责任担当,及时反映社会各界,特别是高校在抗击重大疫情中宣传舆论、思想教育等方面的有效作用,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有责任推动社会治理尤其是危机应对中思想文化建设理论研究。贴近现实生活,彰显时代精神的“疫”情主题设计课程将成为教育界重点关注、研究并付诸实践的教学改革研究方向。
1.1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思政课程现状分析
思政课程是国内所有高校学生自大一起必修的公共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高校大学生自大一起必须学习的思政教育课程。艺术设计类学生与文化类学生不同,文化基础薄弱,“轻思政、重专业”的现象较之其它专业更加严重,“传统”、“形式”、“现实”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思政课固有的偏见。
1.1.1“传统”
传统思政课堂单调,缺乏趣味性、文化感染力以及艺术美感。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能较好的运用与艺术相关的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指导艺术设计专业学生;
1.1.2“形式”
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思政教育“必要但多余”,是一种“形式主义”,以应付的态度处之,睡觉、旷课或做其他事情的现象频繁发生;
1.1.3“现实”
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危机感强烈,普遍重视专业技能训练,本是弱项的文化理论知识,尤其是思政理论课的学习,在面对学业、毕业、就业方面的诸多现实压力下,选择把专注力放在专业学习上[2]。
1.2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三维构成设计”现状分析
“三维构成设计”是所有艺术设计专业大一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是衔接绘画与设计的桥梁,在所有设计专业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三大构成之一,是《二维构成设计》课程的延续和升华,也是艺术设计学生第一次将二维平面上升到三维立体空间,更是一种新思维的转换。该课程长久以来的教学方式大都延续包豪斯学院教学风格,仅作为设计基础课程,缺乏与专业课衔接、与时代接轨[3]。
1.2.1“空洞”的主题设计教学形式
长久以来“三维构成设计”的教学形式常以大师作品、当代优秀设计师作品作为专业引入,以“片面”或“概念”的主题作为课堂作业。空洞、缺乏创新和实践精神的教学使得学生设计热情减退,设计知识印象不深,要点掌握不足。
1.2.2“忽略”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高校艺术设计学院的院系设置普遍将设计基础专业教师和设计专业课程教师归属不同教研室,教师之间缺乏课程衔接交流,导致学生对“三维构成设计”课程所学内容的困惑与不解,相较之而言更重视易出成果的专业课程学习。
1.2.3与时代脱轨的“主题”教学
设计应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在设计专业课程中体现得较为突出,而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往往因考虑学生理解力而忽略与时代同步的主题,且专业教师自身缺乏思政觉悟,难以正确引领学生。
2.教学探索
2.1学生视角
为了加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从学生视角来看,如何让学生改变对思政课的看法成为课程思政的首要条件。
2.1.1设计专业学生的“软肋”
高考政策对艺体生的优待也是一把“双刃剑”。总体而言,艺术设计学生以专业成绩为重,文化课与专业课是完全孤立的存在,文化成绩则成为学生们的“软肋”[4]。近年国家大力宣扬提升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说难度更大,应尝试创新教学方法;
2.1.2专业学子思政能力培养
艺术设计的专业性质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对思政的认识。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政能力是响应国家“三全育人”号召的有效途径,通过抗“疫这一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人们思想价值观的变化,及今后国内的建设导向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将自己的人生感悟、爱国情怀和对信念的追求融入设计作品,在提高专业实践性的同时提高自身思政能力,提高学生设计作品的社会价值。
2.2教师视角
因材施教是教育领域历史最悠久的教育方法之一。换言之,学生的性格、见识、专业不同,教育则不能统一而论,应考虑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
2.2.1提升学术研究价值
新冠疫情形式在国内虽得到控制,但在世界范围内的危险信号还未解除。即使在将来,疫情完全被控制,给社会造成的影响也是持续而深远的,这一主题在教育领域的扩展必将具有学术研究价值。随着各地学校陆续启动在线教学工作,教育部在全国启动“思政课战疫小课堂”专题活动,做好思政课教学组织工作。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要从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高度深刻认识抗“疫”思政元素的特殊重要性和必要性,依托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多元网络授课平台,及时将疫情防控的素材转化为深刻而鲜活的教材,将“抗疫+思政+艺术”的结合作为检验和提升教学能力,以及提高学术研究价值的有效路径[5]。
2.2.2提升教师思政能力培养价值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高度关注,社会和企业也对高校毕业生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职业道德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专业教师思政能力的培养成为本课程研究的首要步骤。
高校教师需同时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思想觉悟。具有思政觉悟的设计专业教师对主题性融入教学有引导作用,可在抗“疫”主题设计教学过程中艺术性的融入对防“疫”、抗“疫”过程中的人生体验、情感和创造。
2.2.3提升选题价值
设计是观念除开文字、音乐、表演、舞蹈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设计主题是作品的灵魂根源,而导师则是学生的思想启蒙引路人。教学实践训练中主题的选择好比风向标导向,正确的方向会引领学生短时间内完成设计思维转换,与时俱进的设计主题应是课程中首先考虑的因素,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仍不可轻视,后疫情时代已然来临,全民防“疫”战正是当下甚至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重点关注的话题。
以该主题设计作为教学形式可使学生作品最大限度展现其优势和社会价值,提高学生的设计热情。
2.3社会视角
从社会层面上来说,教学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阶段严重的疫情形式及后续影响对社会造成的精神负担。从2003年的“非典”到现阶段仍未结束的“新冠病毒”,疫情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国内人民的精神饱受煎熬。在这一严峻形式下,“疫”主题的设计成果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展现,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人民的精神压力,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
3.教学实践
3.1前期准备
3.1.1建立以行政班级为单位的思政协同教师团队
加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思想教育与培训力度,建立以行政班级为单位的思政协同教师团队,明确抗“疫”主题设计课程的思政元素以及思政元素的融入点,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整合学工系统、教学系统课程思政资源,建立以行政班级为单位,由该班级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组成的课程思政协同团队,线上线下交流研讨学生在防“疫”主题中思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6]。
3.1.2建立以“疫”主题设计专业课程为单位的专业课程教师小组
我校艺术设计学院主要以环境艺术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两个设计专业为主,设计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设计基础+专业设计课程,小组成员应包含上诉两个专业教师以及基础教研室教师。教师们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选择三维设计基础、海报设计、环艺小品设计等专业课切入抗“疫”元素。小组成员负责研究制定专业课课程思政标准、“设计+思政+主题”教学组织形式、建立“疫”主题素材资源库,制订学期计划,制作相关课件,明确本门课程抗“疫”主题的思政元素以及思政元素与设计的融入点、重点和难点,以及专业融合的教学方法。
3.2设计初体验——“疫”主题设计
“疫”主题设计教学可延展到多门专业课程。“三维构成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型设计与制作》、《展示设计》等多门专业实践课程的基础,可尝试通过“疫”主题完成设计初体验,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做铺垫。
3.2.1搭建“设计+思政”学习平台
梳理抗“疫”主题的思政元素,明确学生欠缺并需要掌握的思政要素。教学小组的思政教师成员负责正确引领并随时解答学生关于该主题的疑问;专业教师将思政和设计的感性和理性因素合理相融。“三维构成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同“疫”主题在审美、精神、情绪、技能、创意等方面合理对照结合,展开教学实践。
3.2.2作品融入“疫”思政元素
在课程学习实践过程中,强调学生在设计基础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及设计技能能力基本掌握的基础之上融入抗“疫”的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端正思政导向,引导学生将具有历史意义的全民战“疫”事件,用正确的理念融入设计作品。
3.3“疫”主题材料表现
“三维构成设计”不同于其他处于二维平面的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思维上升至三维立体空间,设计表现不仅是纸与笔的摩擦,而是通过恰当的材料为主题设计增添异彩,对材料的掌握成为主题表现的要点。“疫”主题作品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材料的色彩以及质感。视觉与触觉的碰撞会带给观者一种直观的感受,蓝白医用口罩、白色羽毛、麻绳、木棍、玻璃球以及黄白LED灯带等材料成为宠儿,他们是医护人员、新冠病毒和中国力量的象征,也代表着纯洁、束缚和希望。
3.4考核模式
“三维构成设计”课程的思政考核评价是评判思政教育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考核可分为中期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7]。
3.4.1中期考核
根据课程“疫”主题方向,考核学生在设计前期对抗击冠疫情思政理解的掌握程度。主题与设计结合的初步构想和实施计划。
3.4.2期末考核
邀请思政协同教师团队与专业教师小组共同参与到“疫”设计评比,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人格品质、道德修养以及专业技术能力等,由学生现场答辩。
4.“三维构成设计”课程小结
4.1用设计的力量展现我国人民防“疫”、抗“疫”之决心
通过2020年初全民参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一特殊事件为设计主题,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用设计之美展现对祖国抗“疫”的决心和力量,达到对生命教育、爱国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的加强,最终实现凝聚力量、振奋人心的目标。
4.2有效解决高校“重专业,轻思政”的问题
现阶段国内高校仍然存在重视专业,轻视思政的问题。高校引进的设计专业教师普遍专业技能高,思政状况却被忽视,这不利于课程思政的推广。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对思想政治方面存在认知有误区、理解有偏差、缺乏与专业协同认知等问题。唯有通过专业思政教师参与防“疫”主题设计教学,并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给予必要的思政知识培训等手段,方能改善课堂思政教学缺乏协同认知的问题,从而解决高校“重专业,轻思政”的现象[8]。
4.3构建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教学体系
构建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和思想道德培养的融合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本课题从抗“疫”主题设计实践教学、思政目标导向、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入手,推动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最终构建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
4.4有效缓解现阶段严重的疫情形式及后续影响对全国造成的精神负担
从2003年的“非典”到现阶段仍未结束的“新冠病毒”,疫情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国内人民的精神饱受煎熬。在这一严峻形式下,以防“疫”为主题的设计成果通过多种途径向世人展现,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人民的精神压力,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
5.结语
选择防“疫”这一目前国内外持续受关注的热点事件作为课题研究实践方向,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之必然,体现了政治性和艺术性的融合,艺术实践教学和思政实践教学的统一,校内校外的统一,线下线上的统一,对指导学生运用设计的多种表现形式歌颂人民战“疫”、宣传全民抗“疫”精神、缓解疫区群众的精神压力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
“思政课堂”是党和政府对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课堂思政”的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应全面肩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三维构成设计”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设计应以“课堂思政”为指针,将“艺术+思政+主题”作为课程定位,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发挥“课堂思政”教学主体的引领示范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也进入新时代,要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研究艺术高校思政课建设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创新“艺术+思政+主题”课堂的教学模式,为构建协同育人教学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创新型人才作出专业教师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晓杰.“课程思政”背景下艺术概论教学有效度提升策略研究[G].传播与版权,2019(7):164-166.
[2]刘桂宇.“课程思政”视域下艺术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改革研究[G].科教文汇,2019,452:71-72.
[3]黄璜,何培华,课程思政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策略探析[G].湖南包装,2019,34(05):135-137.
[4]高海涛,协同育人视角下《立体构成》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C].赤峰学院学报,2019(12):157-159.
[5]方晨彦,新时代高校“思政+艺术”教育模式探析[G].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34(2):146-148.
[6]陈艳,王云云,以微电影为载体的艺术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创新[T]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9):268-269
[7]张红,艺术类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创新研究[G]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5:88-90.
[8]孙在福,丰颖楠等,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究与实践——以《立体构成》为例[D]智库时代,2019,11:135-137
基金项目:2020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构建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协同育人教学体系研究——以抗“疫”主题设计教学为例”(项目编号202501)阶段性研究成果;2020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构建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协同育人教学体系研究——以抗“疫”主题设计教学为例”(项目编号YJ2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罗希(1986-),女,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讲师,硕士。
邮箱:391384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