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启示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4期   作者:邢邺亓 姚静宜 史佳可
[导读]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针对我国教育脱离人民生活实际的现状



        邢邺亓  姚静宜  史佳可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针对我国教育脱离人民生活实际的现状,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批判性的继承和借鉴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下提出的,包含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三大内容的教育理论。在生物课堂中应用生活教育理论,将会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称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
        关键词:生活教育;生物教学;启示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博大而精深,在当前教育改革深人的背景下他的一些教育思想理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陶行知先生在其教育理论中虽然没有专门阐述过他的生命教育观,但是在他的整个教育思想中处处鲜明地反映出他对生命教育的重视。
 一、生活教育的内容
        陶行知师从杜威,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陶行知通过不断地实验与探究,总结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理论,其中包括三个方面: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思想的本体论。陶行知说,“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即是坏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所以,他提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要受什么样的教育;要想受什么样的教育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由此可知,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教育要为改造生活服务,从生活和教育的关系来看,是生活决定了教育;从二者发生相互作用的关系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对生活教育场所的描述。陶行知认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应是教育的场所。“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先生,人人可以做同学,人人可以做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这也就要求学校要与社会存在紧密地联系,扩大学校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主张把教育的范围推广到全部的社会生活中去,把整个社会当作学校,把实际生活当作教材,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服务。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教学论和方法论。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教法、学法和做法应当合一;三是教学不只教人学,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因此,教学做是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陶行知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正确处理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使学生达到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完善素质、改造社会的有机统一。
二、生活教育对生物核心素养的启示及应用
        生物这门学科是最易贴近生活教学的学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围绕生物核心素养进行开展,其中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应与生活教育所贴切,以下是关于生活教育对对生物核心素养的启示:
        1.生命观念目标生活化
        以生命观念为目标的学习过程更加注重以科学探究、工程实践、积极求索、合作交流为特征的主动学习。由此可见,生命观念关注的不是细枝末节的小知识点,而是学生面对某种生物学事件和现象时,能够有意识的用科学的思维来判断这个事件或者现象的正确与否,并能够合理解释这些现象和事件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时,有关于生命观念的目标可以是“通过对氨基酸的组成成分和分类的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够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阐述蛋白质的作用,并尝试解释蛋白质功能多样性的原因及人体补充蛋白质的原因。

”以上教学目标既包含了知识的学习,又有观念的培养,同时也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即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培养学生能力,是真正的、生活化的生命观念目标。
        2.科学思维目标生活化
        科学思维是立足于科学事实和证据,基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各种方法科学地认知生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分析生物学现象、提出相关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其思维的科学化。就像陶行知说过,“对于一个问题,先生不是把解决的方法教给学生就可以了,而应该将这个方法是如何找到的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己将解决方法找出来,并用这个方法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这个过程就是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过程。”科学思维能够帮助学生科学地认知生命和生物学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离不开生活,所以,科学思维最终的落脚点是生活。教师在设计科学思维这一素养的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生活中科学思维的培养,也就是说,科学思维目标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目标生活化
        科学探究是学生能够发现并针对某些生物学现象,进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以及对结果分析交流的能力。科学探究的方式有多种,在生物过程学习中生物学实验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讲授,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同时,生物学实验不应仅仅来自课本,也应是学生为解决生活中问题或疑问而进行的实验,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生物现象,鼓励学生思考产生不同生物现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时,可以以学生所了解和关注的多利羊克隆羊实验为素材,设计情境:多利羊为什么像她的母亲?提出问题:为什么多利羊更像提供细胞核的母羊呢?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最终教师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克隆的资料,思考与之有关的问题,这样一节与生活实例相关联的课程,既能通过实例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顺利讲解课程内容。
        4.社会责任目标生活化
        社会责任是一种基本的公民素养,是在生物学认知的基础上,关心并解决社会问题、积极宣传生物知识和观念的能力与担当。基于这项教学目标,学生应该摒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关心并尝试解决社会问题,树立生态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实践、崇尚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等等。最重要的是,学生不应该仅仅“独善其身”,而应该积极向周边的人宣传迷信和伪科学的危害,宣传节约资源的必要性,宣传关爱生命的重要性,这才是当代中学生应该有的担当。当年陶行知先生学成回国,在国家最危难之际毅然投身教育救国的事业,凭借的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重在对社会生活问题的关注,教师在制定社会责任这一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与学生的生活和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相联系。通过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白什么是社会责任,他们应该如何成为一名有社会责任的人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韩梅.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生物学教学研究[C].山东师范大学,2019.
2.陈秀清.陶行知教育思想之“生活教育观”——学科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D].2010.
3.王玲.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J].文史博览(理论),2007,No.186,41-42.
4.张立正.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教学实践与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9,No.470.

作者姓名:邢邺亓
出生日期:1997.11.07
性别:女
籍贯:辽宁省海城市
专业:学科教学(生物)
学历:硕士在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