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治国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梅铺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湖北十堰 442521
摘要:原有初中数学教学的权威僵硬化及理论抽象性降低了对初中生数学思维与数学兴趣的培养作用,阻碍了数学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因此,教师应在深层次剖析数学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理念、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手段方法等多种层面来创新培养策略,提高初中生创新思维与自主探究能力培养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问题解决能力已经成为学生踏入社会之后的必备能力,对他们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学生受教育时期,教师应该把教学目光放长远,注重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需要对学生当前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详细了解,同时需要研究多种培养他们问题解决能力的方式。
一、灵活运用课本内容,精准提出数学问题
课本作为展开一切教学活动是基本依据和切入点,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为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需认真研究与阅读课本内容,通过科学处理与加工精准提问数学问题,尽量与实际生活接轨,且突出启发性与开放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灵活运用教科书,结合具体知识有针对性的提问,不仅可以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使其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讨论与交流中,还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焕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比如,在进行“相交线”教学时,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显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询问:你们可以找到相交线和平行线吗?学生将会很容易的发现,让他们借助已有的几何知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使其建立形象、直观的数学模型。接着,教师指导学生用剪刀剪纸片,提出问题:剪纸片时,用力握紧把手和张开把手时发生什么变化?使其在操作中将剪刀的构造想象成两条相交的直线,剪纸片过程中把手与刀刃之间夹角不断发生变化,不过这些角之间存在着不变的数量关系与位置。之后,学生画出两条相交直线,搭配问题:此时形成的小于平角的角有哪几个?将得到的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各对角不同的位置如何分类?左边角与右边角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理解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保证学生问题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先就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逐步学会依据数学知识提出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让学生学会自主地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有效激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一开始时就要将自主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试着回顾一次函数的性质是如何研究的?我们是否可以像研究一次函数那样的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呢?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应该先研究什么呢?教师通过创设这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来探究新的知识,可以让学生积极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保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
三、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而言,掌握了有效的解题方法可以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需要在解题方法方面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并且,教师的指导可以具体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常用的、有效的解题方法。比如,对于计算题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计算技巧,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最常用的是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不过要想快速解题,学生需要有效判断用哪种消元法更合适。对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系数,如当相同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者相反时,可以用加法或减法来消元。掌握了这样的方法,学生的解题效率会有显著提升。另一个方面是学生自己思考和总结解题方法。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并且在解题上都有自己的看法,适合甲同学的方法未必适合乙同学,但学生需要在了解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判断哪一种适合自己。所以,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方法,又要让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分享。比如,对于“图形的平移”方面的习题,我让学生进行了自己常用的学习方法的分享,如有学生觉得可以在想不清楚的时候,制作一个简单的图形,按照题目中的路径进行平移,这样不容易出错。在分享结束之后,我提醒所有学生,这些解题方法没有好坏之分,他们应当学习并寻找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四、注重数学实际应用,提升解决问题水平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也在于此,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实用价值。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置一些生活化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过程,使其通过抽象、转化、联想等构建数学模型,化复杂为简单,或者引领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例如,在“一次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道生活中“阶梯收水费”的题目:某学校为鼓励教师节约用水,规定每位教师每月用水不超过10吨,按每吨m元水费收费,用水超过10吨的,超过部分加倍收费,一位教师7月份缴水费16m元,则实际用水多少吨?学生结合一次函数相关知识列出算式,设超出部分为x吨,则2xm+10m=16m,化简得出一次函数关系式2x+10=16,求得x=3,那么一共用水13吨。此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一些生活中的一次函数现象,像购物、交电费、打电话、匀速直线运动,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及未知量的取值范围。如此,教师指导学生把课堂所学数学知识与技能应用至生活实践中,使其学会用来解决一些现实性问题,引领他们亲身经历由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缓慢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学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探究的乐趣,并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促使学生能够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中来,进而逐步达到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05):52.
[2]林显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241.
[3]杨岚.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方法[C]..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39-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