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童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摘 要]:青绿山水画流露出丰盈且含蓄的生命形态与哲学意识,是画者内心在山河湖海间的精神投射,反应着时代下的人文与意志。
为了传达中国青绿山水画和谐的色彩观念,于创作中内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独特思想,径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主要从审美的视角,辅以画作为例,对青绿山水的色彩表征进行分析与阐述,并穿插文人山水对于色彩的理解进行对比研究。本文的行文脉络:一是考察青绿山水画色彩的表征,二是探究青绿山水画的设色风格及案例分析,三是剖析青绿山水画色彩构成的审美意义。依此构建起作画人与赏画者之间神交已久的意趣,形成中国山水画色彩蔚然大观的格局。
[关键词]:青绿山水画;色彩构成;审美分析
[引 言]:
我国自古以来,幅员辽阔,江山多娇。吾辈先祖深谙其间不仅有着丰饶的自然资源,还有着同样亟待开采的人文底蕴。自然资源为青绿山水画提供了绘画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与蓝本,而矿石与草本,通过古法工艺,研制为设色的原料,为山水画赋上五色华彩。
青绿山水画从题材而言,少有荒郊野岭,穷乡僻壤,亦不刻意讨好权贵,逢迎贵胄的喜好,而是有心远离是非纷争,偏爱于竹苑篱笆,世外桃源。画中的杳渺净土掺杂了丰富的图式和想象。青绿山水画反映的并非全然是现世,而是对山石草木、亭台水榭等只言片语进行组织调度,表达出画者内心的真实对白。
[正 文]:
一、青绿山水画色彩的主要特点
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表征承接者古代墨客的文人内蕴。色彩运用上,既传达出对自然的尊崇,却又非实用主义的固定色彩。它既不是客观的,亦不是印度画中的色彩富有人情味,也不同于西画中的印象派抒情性的特点。青绿山水画的色彩是清净无为、繁彩寡情的,注重程式化以及外在的装饰性表现,形成富有观念性的色彩特点[1]。画者除了注重色彩符号的功能性之外,对色彩的纯度、明度也有着特殊的要求,以明净典雅为上,最忌浮、燥。画者对画面色调的把控力,基于对画面主色调的重视,画中同一色相不同明度的节奏与律动感,也体现在少量的补色与饱满的主色调之间的精妙对比中。
二、青绿山水画色彩样式的作品,及案例审美分析
在审美风格上,著名的方文先生认为整个时代的风格比个人风格更为重要,他认为风格分析法已经为研究中国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方文先生提出此类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然而放眼青绿山水画的形式、内容与视觉三方面构成的延续性上,若忽视青绿山水画中个体性的作品,所形成的要素、主题、色彩构成、笔墨的展现形式和精神物质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最终会落入抽象、枯燥、乏味的图像分类,而不是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作品分析。以方文先生关于中国青绿山水画的图绘性表现为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将青绿山水画描述成一幅幅只有抽象骨架的图案,这种研究方式属于西方,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的青绿山水画。因此,青绿山水中的抽象是写意的、含蓄的、有血有肉的、抽离具体的物象对其神态去描绘。
对于画者而言,青绿山水画偶有游戏的成分,既遵循规则又乐在其中。自山水画形态独立以来,色彩便跃居主位,无论重彩或是渲淡,都是彩与墨依附于文人思想与服务于审美视效的艺术共现。水墨和色彩是山水画中时而相互剥离,时而又彼此纠缠的两种语汇,它们独立延伸发展,又相互交织包容。
在青绿之色丢失话语权,瑟缩于黑白之下不得施展时,著名的现代青绿山水绘画大师张大千的泼墨山水率先给出了回答,以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富有张力的画面风格打破了设色程式与勾勒描摹,让色与墨、主与次变得清晰明朗,形成确立新的山水风格,并与时代语境相契合,为青绿重彩平添了恣意与洒脱。
在黑白色的灰暗模式中,张大千自创了半抽象的泼墨重彩,以泼墨法作山水画,在此基础上施以大青绿获得了更为清丽的效果。其依靠自身的勤勉与天赋异禀,使技法与风格走向了成熟。画面中充满了大胆的实验性,形式新颖,作品恢弘大气,令人惊叹。他将青绿山水画推到了新的高度[2]。在《山雨欲来》的画中,石青、墨黑相互渗透,画中留白间缀以树木、房舍,似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逸趣,突出了画的空灵剔透和幽情无限[3]。当具体的形体被抽离时,画面顿然生出一种如烟似雾之感,破墨处如云烟叆叇,涌动起翻江倒海之势。色墨相互交融下,青绿的色彩和造型间的冲突被挥之而去,整幅画面意象具存,仿若唤醒了一个色彩粲然的世界,贯连着坦露心扉的通道。
丰富多彩的自然材料能充分激发画者的创作兴趣与灵感,亦能产生美化与改造的意识[4]。以宋代王希孟之《千里江山图》为例:画幅宽52厘米,长达1192厘米,用了整整一匹绢,是现存于世,最具代表性的一幅青绿山水画。画面的丰富程度或艺术水准,均能与张择端之《清明上河图》相媲美。其章法缜密,采用了高远、平远、深远等多重视角,运用全景式的表现方法,展现了山河气势,重峦起伏、绵延千里、水榭亭桥、河港交错、瀑布飞势,各具情态。整幅画不似李家大小将军勾勒墨线的手法,而多以浓墨进行描绘,复以淡墨细心皴染,层次叠加丰富,色彩厚重却不掩墨色,是盛时青绿山水画的主要特点。画者对山头、山脚、坡石等逐一进行描绘,全图色彩鲜明、浓密绚烂,以青绿色为主调,又与明亮的赤石与之相映,典雅而明亮。具体着色间均可见画者巧思:自山头向下晕染,山阴处从山脚赤石向上进行分染,后以汁绿从山头上下分染,复以青石、青绿多次进行分染。用三青、三绿对山头阳面进行晕染,为画面提亮醒色,而在暗处,主要是用头青进行烘托;水纹以汁绿晕染而成,然汁绿未干时,则需依水纹勾勒法施以二绿,以此增进色彩变化,既有千里蔓延之势,又添柔美精致之感;树木用双钩法,罩染赭石,遂以淡墨晕染树叶,再以浓墨点成,柳树枝头则直接用墨;天空以湿画法平染;船舫、楼宇罩染淡赭作底,屋顶加墨晕染;人物采用石青、朱砂等色区分,画之背面多进行染色反衬,整体呈现出疏密有致,极富韵律与节奏,色彩丰富而统一的特点。
悉数众多画种均以色彩为起源,其凝结着先民的智慧,也充斥在现代人的审美世界。正如著名的画家钟白华先生所言:“色彩的音乐在中国画中经久不衰。”中国画之新貌已昭然若揭,不仅有的传统笔墨,更需要情感与文化来承接,当画者凝神于色彩留印的真情实感中,才能创造出浓丽、清新的色彩世界。
三、结语
中国青绿山水画的色彩不仅需要我们坚守,还需要我们取其精华,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我们要对社会现状,以及对时代精神做深层面的理解,无论是对于俗世生活的热爱,亦或是安融超脱的生命姿态,都需要将真情实感融入青绿山水画中,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青绿山水画的创作发展中,未必只剩单纯的求新求变。传统青绿山水的图式纵然已逝,但其精神内核不可丢失,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用富有前瞻性的眼光、谦逊的态度、不可推卸的责任感,把中国青绿山水画发展至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常说青绿山水画不仅仅是我们这个时代和民族的,它也是全世界的。但笔者更想说:正是因为青绿山水画是中国的,是民族的,它才能在世界画坛中享有一席之地。在这个包容个性的时代,不乏创意与反叛精神,但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绘画技艺与审美意趣,这些穿越千年的文化信息值得当代画者重拾和珍视。
[参考文献]:
[1]张鑫.浅谈山水画[J].名家名作,2019,(10):106-107.
[2]高书芳.浅析宋代青绿山水画的兴盛[J].大众文艺,2017(20)58-59.
[3]刘圣丹.国画山水与青绿山水瓷画创作理念的异同性分析[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8,(05):38-38.
[4]李俊强.中国山水画中色彩的运用[J].学周刊,2017(34)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