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ISA阅读素养视域的教学改进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4期   作者:胡巍华 沈亮
[导读] 通过学习PISA定义的阅读素养,带动了学校深化阅读教学的改革
        胡巍华 沈亮
        上海市丰镇中学  上海  200434
        摘  要:通过学习PISA定义的阅读素养,带动了学校深化阅读教学的改革。“阅读为应用而生”,学校就要为应用而教,可以从四个方面改进阅读教学方法;从四个途径改善和强化师生阅读;进而落实在课堂教学上开展多学科的阅读教学综合改革实践,取得教改成效,才有全面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PISA;阅读素养; 教学改进
        PISA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和统筹,从2000 年起每三年进行一次测评。PISA进入中国,推动了中国深化基础教育改革。PISA测试包括阅读、数学、科学三项关键能力素养,其中的阅读教学恰恰就是丰镇中学常规性教学工作,因此激发了相关教学改进的动机。丰镇中学是上海市“书香校园”之一,阅读文化是我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基于PISA的学生阅读素养反思
        基于PISA的阅读素养,培养学生阅读情趣和爱好,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学会欣赏、品鉴、判断、表达文本是学校阅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汲取PISA定义的“阅读素养”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阅读素养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OECD 曾在1994年进行了一项国际成人阅读素养调查,结果表明阅读素养低的成年人,大多数从事低收入工作或没有工作,失业机会也高于阅读素养高的成年人。所以PISA2000 从社会功能角度来审视阅读素养。
        PISA定义的“阅读素养”,强化了“阅读为应用而生”。指的是“以开发知识、潜能和参与社会生活为目的,对阅读材料(或文本)理解、运用和反思的能力。”PISA阅读素养体现了三层含义:一是阅读目的不仅是增长知识,发挥潜能,而且还要实现个人目标,并参与社会;二是阅读不仅仅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运用和反思,同时更要自我评价并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三是阅读材料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文本,而是涵盖一切可读、可视、可听的文本。PISA 阅读素养不同于以往从语言学和心理学等角度的界定,而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出发,考虑青少年人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其阅读素养是否足以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PISA对于阅读素养的概念界定将阅读内容拓展到所有信息媒介和载体形式,阅读行为不仅是“读”,而是对信息的理解、运用、反思和参与,是高阶思维形成的过程,是解决问题能力的直接表现。这就表明,阅读教学不能单纯停留在语言知识传授或“信息填塞”的基础上,而是要通过引导学生链接多种文本形式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在信息解读、思考判断、表达创新等多种思维能力在内的行为。所以,以PISA阅读素养为视域的教学改进具有强烈的泛学科特点,代表着一种以能力培养为本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对阅读过程的掌握、阅读技能的运用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阅读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反思校本阅读存在的问题
        我校引入PISA“阅读素养”思路,结合课题《基于PISA阅读素养视域的教学改进的实践研究》,反思及分析学生在阅读素养中的问题,探索阅读教学改进。
        1.学生存在的现实问题
        在“学生动力指数”以及“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试中,我校学生在审题、转换、释义、说理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虽然考查的学科和内容不同,但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处理文本或图本信息的能力薄弱,阅读素养的缺失。这就导致学生虽然花了许多时间在学习上,却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状态。如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人,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2.数字化阅读时代的现象
        阅读是很个性化的学习,依赖于良好阅读习惯养成,初中学生因为没有好习惯的制约和学习技巧的指导,往往趋于阅读的碎片化和浅层化。阅读数量不足,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无从保障,还有部分学生缺乏自我反思能力,沉迷于低质量网络作品,严重影响到学生健康成长。
        3.课堂教学的瓶颈问题
        虽然我校在课堂阅读教学方面做了许多尝试,不断提高教学成效,仍然受制于传统“接受性学习”教学模式影响。教师更倾向于满足应试需要的教学,对学生必须的语言素养培养的关注度较低。如何让所有的老师都能够充分重视发展学习者全面和卓越的语言素养,形成新的教学视角是我们亟需突破的教学瓶颈。
        学校基于PISA测试中的“阅读素养”理念,致力于开展课堂教学改进,丰富校本读书活动,将“爱阅读,能思考,善表达”作为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的层进式培养目标。凸显“阅读为应用而生”的特点,注重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实现从“阅读”到“悦读”。
        二、四个方面改进阅读教学
        基于阅读素养视域的教学改进,应当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及处理信息的方法,最终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方法性和目的性来说,可以从四个方面改进阅读教学;从四个途径改善和强化师生阅读;
        (一)依据学段的分层
        以阅读为新教改切入点,要从学生学段出发,注意分层落实阅读素养和阅读技巧的教学要求。
        1.分层落实阅读素养要求
        六、七年级:重点关注文本内的信息处理,阅读素养层面上主要落实“访问和检索”“整合和解释”两个方面。
        八、九年级:要落实阅读的元认知,也就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进行反思和评价,寻找问题并改进。
        2.分层落实阅读技巧要求
        六、七年级:阅读中能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主旨句;注意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能认识不同的文体特点。
        八、九年级:在阅读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使用不同阅读方式。能够积极地开展推断、假定、联想等思维活动,能自如阐述自己的看法。
        (二)多学科教学渗透
        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不再是语文或英语学科的任务,而是基于不同学科特点和学科内容的综合性的指导,尤其是要研究如何在基础学科教学中渗透非连续文本的阅读策略指导。让学生不仅能读,还能逻辑地进行信息处理,形成认知和自己的想法,并表达出来。在教学中,要以PISA阅读素养为视域,研究在更多基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渗透阅读教学策略,从信息解读和逻辑思维的角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视野。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开展“报刊阅读”“生活中的英语”等教学实践;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提高学生读题和说题的能力”教学指导;在理化、科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表格、数据、实验报告、现象分析等阅读指导;再比如,在地理教学中对地图信息的解读训练;艺术学科中对艺术作品的赏析解读等。
        (三)教学目的的改进
        调整教学目标,重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知识的能力,从个体篇章的讲解转变为对学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理解分析,鉴赏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上,科学地将PISA阅读策略及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态度融合入教学三维目标中。突出阅读历程,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独立见解的形成。即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获取信息→整合解释→反思评价,这三个层次的阅读过程。让学生通过使用简单的“思维导图”对各类文本进行逻辑解读。
        (四)阅读评价的设计
        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经历、阅读态度和阅读成果综合考虑,形成多维的评价量表。开展“阅读之星”等阅读展示评选活动,注重德育贯彻,塑造学生的健全品格,让我校学生成为富有“书卷气质”的读书人,形成学校德育特色。
        三、四个途径改善和强化师生阅读
        丰镇中学坚持多年打造“书香校园”,书籍成为师生进步的阶梯。学校通过四条途径促进了教师提升师德和提高专业能力,促进学生爱读书,爱学习,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一)建设校园阅读特色文化
        强化“书香校园”阅读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全校的规划领导,形成系列化的成套制度和读书要求,开展读书交流,给以表扬和激励。其次要落实到各校工作,务求实效,从校园环境的文化宣传布置,到优秀读物得到推荐和介绍,从班班的图书角阅览,到板报宣传栏的读书心得交流;从教师读书论文汇编,到读书论坛交流。比如,在全校开展“读书沙龙”等阅读品鉴交流活动。第三,要经常总结,提炼成功经验,改进不足之处,促进校园阅读特色文化形成气候。凡此种种,衬托了学校“多读书”“读好书”文化氛围的浓郁和兴盛。
        (二)提升图书馆的功能地位
        我校图书馆在完成改建后,成为一所功能完备,电子化管理,环境优雅的现代化图书馆。学校教导处拟定了《图书馆阅读行动实施方案和操作指南》,完善了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统筹安排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图书借阅、阅读进课堂、丰富读书活动、拓展阅读资源的各项工作,在资金、场地、人员配置上确保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对以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改进活动和读书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图书馆与各个教研组的学科教学研讨活动相结合,开展选拔并培训“小小图书员”工作,开设“读书窗口”,组织开展了《“在阅读中遇见美好——书香校园”》读书节活动,提出了“美好相遇——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的活动口号。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实现从“阅读”到“悦读”。


        (三)建设校本阅读课程体系
        学校强化拓展课程建设,为学生进一步搭建优质的阅读平台,逐步将阅读由课内延续到课外,同时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不同基础学生的阅读需求。
        1.将“阅读课”纳入基础课表
        除了基础型语文课之外,针对六至八年级学生特点,每周开设一节文学探究课,作为语文课的补充,并在阅读地点、阅读内容和阅读策略及方法上做一定的探索实践,以给学生以指导。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开发不同的阅读拓展类课程,比如,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开设“走进经典”“中外诗歌欣赏”等;对科普类读物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科普阅读”;对阅读基础较弱的学生开设“绘本阅读”等。
        2.走进图书馆的“阅读课”
        充分利用我校图书馆的场地资源,将文学探究课的上课地点由传统教室移到充满书香氛围的图书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或以小组的形式开展阅读探究活动,或通过上网的方式收集相关信息,或独立进行静心阅读。教师要突破以往以知识点传授为主的授课方法,成为学生阅读学习的指引者,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指导做好读书笔记与摘抄;还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不同文体的一般策略,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如何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信息归纳;如何通过不同的文学角度赏析品读文学作品;如何在网络上检索相关阅读信息等。
        3.渗透“大阅读”观念
        学校先后开设了《弟子规》《中华论语》《美文欣赏》《中国古代书法家小故事》等文本特点明显的阅读课。学校要求教师在众多艺术人文类课程中渗透“大阅读”观念,拓宽阅读领域,指导学生阅读艺术作品,品鉴美学文化,博识历史地理,涉及科学领域,提升人文素养。由于引导学生在更广的知识领域奔驰,使得阅读成为学校拓展课程体系中的闪光部分,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以开放的眼光突破考试和课本知识的局限性,在阅读中形成自由思考、独立判断、善于表达的能力,让核心素养培养在学校教育中真正落地。
        四、多学科开展阅读教学综合改革
        为了让“阅读素养”教学研究扎根在课堂,学校选取语文、综合学科组作为教学改进的探索实验主体,从“语文阅读教学”和“多学科渗透”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进入阅读教学研究过程。两组分别以《基于PISA阅读素养视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行为改进研究》和《基于PISA大阅读观的综合学科教学改进实践研究》为研究切入点,以能获取有成效的经验,指导面上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办学水平。数学、英语学科组则结合本学科特点,确立以阅读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一)语文学科组
        语文教研组从PISA阅读素养评量标准和评量手段中汲取方法,从“信息的筛选和解读,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注重学法的指导,努力摆脱“接受本位”特征明显的教学模式,让阅读和学生的生活链接,与学生的综合素养养成链接,提升学生阅读思维品质。
        语文组抓住课堂核心问题,逐级深入项目研究。一是探究了课堂教学与PISA阅读理念的融合点。二是以初中阶段常见文本形式为索引,开展主题教学研讨活动,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行为改进。三是深入课堂,从教学过程着手开展课例研究。四是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兴趣的激发。
        语文教研组学积累了学法与教法改进的经验,初步摸索出如何在基础语文教学中落实阅读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示语文教学在学生思维品质提升与人文素养积淀中的作用。语文组还拓展了教学资源的深度与广度,形成了精品教学设计集和教学案例集,修编了《生活中的阅读》校本读本,读本从连续性和非连续性文本的角度切入,分为新闻概况、信息筛选与整合、图表问卷设计与使用等专题逐步展开,凸显“阅读为应用而生”的特性。
        (二)综合学科组
        综合学科组以PISA大阅读观进行多学科渗透的课堂教学行为改进研究,从广义上去把握和理解PISA阅读,拓展阅读内容,实现阅读理念、阅读方法的突破。美术、音乐、艺术、劳技、信息等多门学科,注重对文本阅读方式、阅读载体、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融入诸如艺术作品的赏析、信息数据的提取分析、说明性文本阅读的掌握等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
        在教法上,梳理各个学科的阅读内容、阅读形式、阅读呈现及培养目标。在学法上,遵循从课内到课外的阅读路径,以学习到表达的表现方式,让学生在丰富的学科活动中开展多视角的阅读活动。从教案设计、课时划分,学科作业,教学评价等方面,综合开展实践探讨。在课堂中交给学生阅读品鉴不同艺术作品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评价、比较、表达观点、创新实践,改变以往以技能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培养目标    阅读内容    阅读形式            阅读呈现
提升审美情趣。    绘画、雕塑、设计、建筑、舞蹈、音乐作品。    阅读就是对艺术作品的赏析、品味。在了解艺术表象的基础上走近艺术作品的深处,了解艺术作品创作的背景、作者创作的意图以及作品表达的内涵等。    基于认识基础上学生对绘画、歌舞等艺术作品的再创作。
        表1:艺术类学科(音乐、美术)阅读教法
        在实践探索中,立足学校艺术特色校创建,学材编撰与课堂教学同步推进。已经完成劳技学科《手工布艺》,书法学科《周周练》《书法家小故事》《走进书法世界》四册学材的编撰,进一步丰富了学校课程体系,给予了学生更加多元的学习选择,同时学校也成功被评为区艺术特色学校。
        (三)数学英语学科组
        在数学、英语学科组中,结合本学科特点,确立以阅读主线的研究主题,开展相关教研活动。数学和英语学科组分别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英语泛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为主题开展教学研讨课活动。研讨活动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方式,在研讨磨课,听课评课,反思总结的过程中,探寻学科教学中的阅读点,学会用本学科语言进行表达,让阅读素养的落实更显丰满完整。
        五、基于阅读素养视域的教改成效
        以“阅读素养”为核心的教学改进研究是我校教改的重要工作,经过几年的积淀,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和成效,为全面推广打下了基础。
        (一)丰富完善了学校课程内涵,充实了以阅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
        秉承PISA阅读素养的关键词,学校站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推进“将阅读探究课纳入课表,在艺术人文领域开设多样化的阅读拓展课程,开展层次丰富的学科活动”。这既是对学校“书香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在绿色生态教育理念指引下,进一步提升学校课程品质,丰富学校教育内涵。让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过程统整在一个共同的前行目标之下,保证学校教育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从图书馆借阅数据来看,从原来的每天500本左右上升到932本,学生在校和在家的阅读时间都有明显上升。从学生借阅的书籍品种来看,名著、散文、科普类书籍大幅上升,改变了以往只选择网络小说的情况。全校100%学生参与读书活动,在学生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读书作品、文学探究作品等。
        阅读已经成为我校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课程中成长,在阅读活动中实践,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实现了“爱阅读,会思考,善表达”的分级培养目标,更在提升学生人文底蕴方面起到了基石作用。阅读理念深入人心,阅读行为无处不在,充实了以阅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找到了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一直是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开展以PISA阅读素养为视域的教学改进中,我校始终将工作重心放在改变“知识本位”的教学方式上,从学生能力培养出发,关注知识和生活实际的链接,重视学生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找到了一条符合学情校情需要的有效途径。
        语文教研组“让阅读和学生的生活链接”,不仅将阅读方法,研究方法教给学生,更从文学欣赏,人文素养的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再以博闻强记为重心,而要善于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落实对“思考、判断、解读、表述、批判“等思维品质的提升。综合教研组大胆突破“阅读”边界,从美育和人文的角度对阅读教学进行诠释,提升lol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找到了积极落实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促进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方式的生成实践
        各学科组以绿色生态项目研究为引领,以阅读研究为主导,强调理论与课堂实践的紧密结合,促使教师从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改进课堂教学行为,促进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形成了大量详实可借鉴的“教学课例”和教学实践反思,完成相关校本教学读本和学材的编订,丰富了阅读素养教学,为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激活了学校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通过以教研组为单位对PISA阅读素养的理论学习及研讨,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例如,语文组在PISA大阅读观的指引下,把培养学生思考判断与信息解读能力放入语文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策略上引入探究教学的方式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取得了10多项(篇)教学研究成果,特别是编撰《生活中的阅读》校本阅读材料。综合组形成了以《中华书法家小故事》为代表的一系列艺术人文校本学材。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得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国官方发布PISA2018测试结果.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19年12月4日
        [2] 常生龙著.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第一版
         [3] 胡兴宏著.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课堂中运用.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第一版
        [4] 张梦捷著.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第一版
        [5] 肖海龙著.学与教的新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第一版
        作者简介:胡巍华(1968-),女,上海人,本科,高级教师,现任上海市丰镇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研究方向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沈亮(1980-),女,上海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及教育教学改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