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雳
浙江省杭州市大成实验幼儿园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在“欢乐游戏城”社会性角色游戏中,扮演“逛街朋友”的幼儿两两结伴进行逛街活动。活动初期的择伴模式主要为教师指导式,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交往范围和自主性发展。为了还原游戏的本真状态,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我们在实践中确定了自由择伴模式,将择伴方式逐步转变为幼儿自发式,形成合理、有效的非平行班、平行班和同班间的择伴规律,并探究出了与其相适应的、具体有效的择伴指导策略,即优化择伴模式的方式、各年龄段择伴时的指导策略、同伴互动时的指导策略,为幼儿建立更和谐、更广阔的同伴关系,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性角色游戏 择伴模式 社会交往能力
在社会性角色游戏中,幼儿的择伴方式主要分为同班择伴、平行班择伴和非平行班择伴。众多研究表明,幼儿间的交往,尤其是各年龄段幼儿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社会性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尝试在实践中,将幼儿择伴的模式由教师指导式逐步转变为幼儿自发式,探究择伴规律和与之相适应的指导策略。
一、“欢乐游戏城”中幼儿“结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指导式的择伴方式有助于社会性角色游戏的顺利进行,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交往范围和自主性发展。小年龄的幼儿容易跟从大年龄幼儿,大年龄幼儿居于主导地位;游戏经验缺乏的幼儿跟从游戏经验丰富的幼儿,双方互动不足,活动中强制的因素还是占了一定的比例。
二、游戏择伴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幼儿的游戏择伴是社会交往的一个侧面,它受认知、情感和自我的制约,是社会关系中最初级的关系;幼儿园中各年龄段的幼儿,相互之间都能成为彼此社会性发展的教育资源。
三、优化择伴模式的方法和指导策略
在为期一年的实践研究中,我们通过对幼儿择伴模式的对比分析和幼儿择伴互动情况的对比分析,寻找出了优化择伴模式的指导策略。
1. 优化择伴模式的方式
(1)在操场上集体择伴时的站位改变:不再局限于以班级为单位的排队择伴,可以围成方形或圆形,扩大幼儿的视线范围,增大交往面。
(2)引导幼儿择伴多元化,根据自主的意愿,接触不同层面的伙伴,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进行同能力水平或者是互补型的搭配,促进幼儿社会性正面地、积极地提升。
(4)平时多进行跨年级组的主题活动或游戏活动,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增进非平行班幼儿间的相熟程度,提高非平行班择伴的成功率。
2.各年龄段择伴时的指导策略
(1)非平行班择伴互动:增强幼儿的责任感,扩展幼儿的社会生活世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协调两人的活动节奏,避免小年龄的孩子出现被教师指导择伴和被大孩子带领的情况出现。
(2)平行班择伴互动:遵守游戏规则,靠自己的观察、体验获得游戏经验,不靠一味灌输。突破以往“大带小”、“强带弱”的传统模式,加强互动双方的交流,尝试自行解决产生的问题和矛盾。
(3)同班择伴互动:在游戏中积累活动经验,学会合作解决游戏中出现的常识性、技巧性问题。
3.同伴互动时的指导策略
(1)教师减少介入指导,由游戏点的工作人员做侧面的指导,同龄人间的纠正、模仿、互助等效果远大于教师指导所给予的。
(2)教育幼儿懂得关注别人的感情。只有注意同伴的需要和感受,了解同伴的想法,才可以解决问题和矛盾。
(3)重视幼儿的观点采择,培养幼儿的交往态度与技能,让幼儿懂得吸收别人的观点要比排斥别人的观点有益得多。
(4)给幼儿一定的机会和责任,让他们为同伴提供帮助和指导,使每个幼儿都能有成功的机会。
四、优化择伴模式后的实践成效
(一)优化择伴模式后的成效展现
1. 非平行班择伴互动
案例4:相互迁就
观察对象:小1班的悠悠和中1班的豆豆
择伴意愿:自发择伴
游戏情景:
小班的悠悠情绪不太稳定,在结对时刚好遇到了性格活跃的豆豆。豆豆拉着悠悠的手来到面条摊位前买面条,他兴致勃勃地为自己买了一碗面条,说:“妹妹和我一起吃面条”。谁知,悠悠并不愿意和豆豆一起吃面条,泪眼汪汪地走开了。豆豆抬头一看,发现悠悠不在旁边了,一脸焦急地站起来,飞快地跑到悠悠旁边,迅速拉起悠悠的手,重新把她带回了餐桌边。豆豆拿着筷子说:“妹妹,我来喂你吃面条。”悠悠乖乖地等着,让哥哥喂她吃面。豆豆很认真地低着头,用筷子夹面条,喂到悠悠嘴边。吃完面条后,悠悠的情绪稳定了不少,收起了迷蒙的泪眼。
成效分析:
性格活跃的豆豆和带有焦虑情绪的悠悠自发结成同伴。豆豆作为哥哥的角色,要照顾情绪不稳定的悠悠,就要迁就她、照顾她;而悠悠要进行游戏,就得跟上豆豆。
在这两个不同年龄、经验和个性的同伴的交往中,两人的活动节奏得不到统一,很容易产生交往冲突。但也因为出现了这样的冲突,两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豆豆为了迁就悠悠,放慢了自己的节奏,并想到喂悠悠吃面条,使得两人之间产生互动;悠悠也因为有了一个活泼热情的同伴,开始调节自己的情绪。两人的性格相互影响,在游戏过程中慢慢地使互动趋向协调。
2.平行班择伴互动
案例5:性格互补
观察对象:中1班的乐乐和中2班的鑫鑫
择伴意愿:自发择伴
游戏情景:
自由择伴开始了,乐乐和鑫鑫手拉手走过来。老师问他俩:“今天和自己班的小朋友逛街啊?”“不”,乐乐马上反驳说:“我又没有和自己班的小朋友逛街!”老师疑惑了,只见旁边的鑫鑫乐呵呵地笑了,乐乐继续说道:“他又不是金金,他是中2班的鑫鑫!” 鑫鑫也笑嘻嘻地说道:“我们不是一个班的。”两人来到“美食一条街”买了一碗面,坐在一起就“开吃“了。乐乐把碗放在自己的面前,给自己夹了一筷,又给鑫鑫夹了一筷,一边挥动着筷子一边还做着调皮的表情,逗得旁边的鑫鑫也乐不可支。
成效分析:
金金和鑫鑫是一对双胞胎,在活动的指导中,老师错认弟弟鑫鑫是中1班的哥哥金金,以为乐乐和自己班的小朋友结对。
从乐乐的回答可以看出,她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喜欢和不同班级的孩子结伴。乐乐的择伴原因:鑫鑫是她班的金金的双胞胎弟弟,乐乐潜意识觉得鑫鑫和金金外貌相同,性格也应该相像,都是会让着她的,所以她选鑫鑫时很高兴。而她本身活泼、自来熟的性格也适合同比较陌生的孩子交往。鑫鑫性格温和,他们俩的性格得到了很好的互补。乐乐不再淘气,鑫鑫也不再孤单,两人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同时也得到了充分的互动交流。
3.同班择伴互动
案例6:经验借鉴
观察对象:中1班的牛牛和中1班的青青
择伴意愿:自发择伴。
游戏情景:
青青和牛牛在游戏一开始就像说好似地自然而让地结成同伴来到美食街的收银台前。青青直接伸手指着筐子里的票子,说:“我们要两碗面条。”说着青青就指着价目单开始算钱了:“两碗四块钱。”牛牛也说:“对啊”。接着,两人拿着票子去面条的摊位,端了两碗面条朝餐桌走去。牛牛本来是坐在右边的,看到青青把碗放在左边,他也换到左边和青青坐到一边去了。
成效分析:
青青在美食一条街担任过服务员,所以她很清楚美食一条街的运作。而牛牛没有在美食一条街工作过,所以反应相对没有青青快,但牛牛没有一点不高兴,还很乐意听青青的建议。
在这两个同班幼儿的互动中,有工作经验的青青带动牛牛一起进行互动。在同年龄、能力水平均等的孩子当中,游戏的经验就在游戏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经验丰富的孩子可以带动经验缺少的孩子,帮他累积经验;相对的,经验缺少的孩子也可以让经验丰富的孩子展现自己两人合作可以成功地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纪红艳.论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J].教育科学论坛,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