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莹莹
广东省广州市暨南大学幼儿园 广东广州 510632
摘要:《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学区根据幼儿的兴趣提供补充材,料鼓励幼儿利用有准备的环境及其中的丰富材料,大胆的进行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判断、实验等多元化活动方式,引导幼儿掌握科学的探索方法,增进对科学的认识,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场景化课程;科学区;探究兴趣;中班幼儿;
一、中班幼儿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经验分析
(一)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1.中班幼儿经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具有浓厚的探究兴趣。
2.从能力来看,中班幼儿具备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学会一定使用操作材料的方法。
3.中班孩子喜欢大胆猜测,并能通过操作活动进行验证,并感知和发现简单的物理现象。
4.愿意用语言、图画或者符号表达观察和操作实验获取信息,在交流中提升经验。
(二)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及兴趣
本班幼儿喜欢大胆猜测,并能通过实验操作活动进行验证,能感知和发现简单的物理现象。并已经有用语言或图画、符号等表达观察和操作实验的经验。
本班的科学区主要以幼儿为本,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捕捉、遵循幼儿在科学领域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兴趣提供补充科学区的材料,创设活动。
二、中班科学区场景化课程设计理念及教学目的
(一)课程设计理念
1.《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纲要》也强调:“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结合《指南》和《纲要》,我的设计理念是鼓励幼儿利用有准备的环境及其中的丰富材料,大胆的进行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判断、实验等多元化活动方式,引导幼儿掌握科学的探索方法,增进对科学的认识,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二)课程设计教学目的
本班的幼儿处于4-5岁这一年龄段,结合《指南》和《纲要》在科学教育方面的目标以及本班区域活动,我班科学区的区域教学目标为:
1.通过开展区域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以及对周围物质世界的好奇心。
2.在自然科学实验活动,帮助幼儿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其关心、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及行为。
3.使幼儿初步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属性、物理变化,并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与功能。
4.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提高观察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自身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
三、中班科学区场景化材料投放与课程设计
(一)区域环境的整体布局
整体布局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原则:
1.独立且安静的地方,让幼儿能专心观察和做实验。
2.临近水源、光源及电源。
3.操作空间要足够大,以避免幼儿之间相互干扰
4.科学区涵盖的子区域具备全面原则,分为5个子区域
5.使用适合幼儿身高的操作台,以方便幼儿操作。
6.方便的储存空间和丰富的操作材料
在综合考虑区域目标、幼儿的年龄特征、整体发展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多方面情况下,我班科学区域主要分为五个小区进行创设,分别是科学实验区、思维游戏区、观察探索区、科学体验区、科学绘本区。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及课程的设计
相比于其它活动区域,科学区需要投入的材料有其独特的性质,需要幼儿“发现问题——操作——观察——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的操作。表征形式不同,思考模式亦不同。在投放材料的时候主要考虑到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其调动生活经验,产生共鸣。基于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一般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生活性:科学来源于生活,对于年龄越小的幼儿,生活相关的材料投放比重应当越大。
可操作性:根据幼儿的年龄投放操作容易、便利的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幼儿操作成功率,使其获得成就感。
层次性:多元化的材料可以不断的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满足不同个体及阶段的需要。
基于科学区有着丰富的操作材料,不同的活动形式将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体验与收获。无论是独自操作、协作实验还是观察记录,教师应当根据活动材料特点,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提前做好每个材料的参与人数、时间等相关计划,按阶段有次序的进行材料投放,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多元化的探索环境。
区域整体投放材料:
科学实验区:火山爆发、会爬的水、神奇水宝宝、神奇泡泡、气球直升机、自制彩泥、彩虹杯、纸的力量、站立的鸡蛋、奔跑的银币等。
思维游戏区:水管的秘密、拼搭积木、“绳”形百变、手摇交直流发电机、
拼搭积木、灯泡亮了、魔术印钞机、多出的纸、指纹探案等
观察探索区:有颜色的菜、动物来了、万物拍、会爬的水、种子、小铲子、快乐小盆栽、吃醋的种子、人的消化系统、有颜色的影子、变化的月亮等
科学体验区:滚筒乐、爬爬乐、净化水、古井、纸杯母鸡叫、听诊器、恐龙化石挖掘、水果发电、自制爆米花、瓶子吹泡泡、光路躲猫猫等
科学绘本区:小卡科学盒子、让孩子痴迷的创意思维游戏、玩出来的科学家、这就是科学、幼儿小百科、365科学创意、神秘教室、发现植物的秘密等
(三)科学区的组织与实施
1、案例展示
如此多种类的材料如何能激发幼儿的潜力呢?以考古玩具的投放为例:
1)在区域中投放备好考古材料;
2)引导幼儿动手利用不同的工具对考古玩具进行挖掘;
3)幼儿在直接挖掘的过程中遇到了挖不动的困难;
4)引导幼儿思考,寻找解决办法——用水湿润材料表面的泥土块;
5)随后幼儿可以轻松的对玩具继续挖掘,并最终得到了其中的编钟模型;
6)幼儿对得到的编钟模型产生兴趣,教师引导其共同寻找相关的资料学习
2、携手家长资源,开展探究式学习
我班的科学区域设置了“家庭实验分享”的环节,在课程开展中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家与家长寻找感兴趣的亲子实验,完成之后可以通过照片、视频等形式带到科学区中和其他小朋友分享,接上面的例子:
在对声音的知识进行一段了解后,回到家中与父母共同进行声音相关的实验——《会唱歌的水杯》、《吸管吹口哨》等
四、中班科学区观察记录与评价
区域活动的核心主体是幼儿,区域活动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对幼儿的评价是区域活动评价中的核心内容。教师应对幼儿的科学认知、科学兴趣、实验专注力进行耐心、细致地观察,做好观察记录。针对幼儿的表现和问题,给予积极的反馈。能根据幼儿科学区域活动情况、观察记录进行反思,并调整材料、指导方式等。
1、评价方式
幼儿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多种方式相结合。其中,教师评价采用观察记录法、轶事纪录法等。
2、评价内容
1.幼儿在开展探究活动时的兴趣、专注程度。
2.幼儿自主选择使用材料时,操作能力的发展。
3.幼儿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幼儿使用多种手段、方式来记录和表达的情况。
5.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能力、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情况。
五、总结
相比于其它活动区域,科学区表面上看似乎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最小,但是实际上科学区在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尤其是科学的思维逻辑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幼儿逐渐养成了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时,能够有效提升在其它各个领域的思考效率及实践能力。相对地,我们不能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要求幼儿的成长,而是应当顺应幼儿的成长规律,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进行引导,让幼儿能够以兴趣为动力,逐步巩固自身的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