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 导 天 使 的 情 感 --浅淡音乐教学中低年级学生情感的激发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4期   作者:吴巧英
[导读] 结合新纲要精神,着眼于引导低年级学生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

                                                                                                 
        吴巧英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125        

        摘要:结合新纲要精神,着眼于引导低年级学生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将音乐的情感建立在“意”“境”“情”三者的基础上,运用生动具体的事例进行论证,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育情环境、作品情感、学生情感
一、创设育情的环境
1、以情育情,创设育情的心理环境
         音乐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这种过程就是以教师为一级,学生为另一级的交互作用过程。努力创造一种平等、互爱、轻松、愉快,直到师生间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和谐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低年级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关键是一个“爱”字。教师要以“爱生乐教”为己任,奉献自己的爱心,让每个孩子能从教师身上和音乐活动中感受一种期待、一种力量。在散步时,我们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演唱《郊游》;春游时,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六一时,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演唱《快乐的节日》。久而久之,孩子们在音乐的氛围中,有了对我们音乐老师的亲近感和信任感。期待和力量化作了学习的动力,才能创造出和谐融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的情感更丰富了。
2、创设情景,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图片的展示、情景的布置、律动游戏的开展,都是一种情境的创设,这对孩子们的情感体验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大鹿》一课音乐活动时,这课的导入我采用故事导入,讲故事前加入图画,增强了形象性和趣味性,同时帮助学生了解歌曲内容。
出示画着大鹿和小兔的图画,播放背景音乐,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大鹿住在一棵大树下的房子里。一天,大鹿推开窗户往外看,看见一只小兔拼命在敲他的门,一边敲一边在说:“大鹿大鹿快开门,林中老狼追来了”大鹿连忙开门,一边开一边在喊:“小兔小兔快进来,我们一起来对付它”。最后大鹿和小兔团结一起,战胜了大灰狼。
(同学鼓声欢呼,庆祝大鹿和小兔的成功。)
后来人们为了表扬大鹿和小兔团结一致把这个故事编成一首歌曲叫《大鹿》唱给孩子们听-----播放歌曲,故事打动了每一位学生,把他们引进课堂,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由此可见,创设情境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愿望,大大地提高了孩子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同时又赋予孩子以满足感和成就感。
二、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
艺术中蕴涵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中介感染着儿童的心灵。每一首的乐曲、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的变化都表现出它们各自的风格和不同的情感。

只有抓住特点,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才能启发学生去感受、体会音乐的美。
歌曲《“六一”儿童节》以“欢快、热烈的”情绪特点感染着每一个孩子。教唱时,我让学生回忆过六一节欢快、热闹的情景,学习用甩带、小跑步、拍手、敲鼓等动作,并倾听同样风格的歌曲《歌声与微笑》,启发学生去感受、体会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在这个基础上,我鼓励孩子们随着歌曲的内容再发现、再创造,用舞姿表现歌曲的情趣。你瞧,孩子们有的敲鼓、拍手;有的甩彩带;有的戴起了头花,拿起了手花跳起舞;有的扮演小公鸡、有的扮演…….因为小动物们也要过“六一”节呀。作品的内在情感被发掘出来了,活动的气氛达到高潮。
                                歌曲欣赏《大树妈妈》是一首抒情曲。在教学时,我让孩子们扮成小鸟,着意辅导学生闭目聆听,使他们在温馨、柔和的音响中去体会音乐的意境,感受小鸟躺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享受大树妈妈轻轻摇着小鸟轻歌慢摇徐徐入睡的甜蜜梦幻。听着听着,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节奏左右摆动。这时,我引导学生慢慢地睁开眼睛,手拉着手摇动、轻歌,让他们进一步投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去。在有了对歌曲的理解之后,在抒情柔和的歌曲旋律中,有的扮成大树妈妈轻轻的摇晃着自己的身体和手;有的深情地闭上眼睛学小鸟安然入睡的样子。孩子们的情感完全和作品本身的情感融合了。可见,挖掘作品本身的艺术情感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首要条件。
三、激发学生的情感表现
教材的情感因素,要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分析、表现和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来完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教师是情感交流的主体,要将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赢得他们的爱戴,共同创造美、享受美,这才是音乐教育成功的基础。教师简练、准确、形象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的演唱、优美的舞姿、饱满的热情,都能唤起学生的美感,使之愿意去亲身尝试、体验。“情感”就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萌芽,而且会在演唱、律动中表现出来。因此教师要把音乐艺术形象中所体现的思想和情感充分揭露出来,音乐对学生才有意义。只有当教师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意境中,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情在弦上”时,那么音乐教育的任务才算是真正地完成了。
1、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促进低年级学生的情感表现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感情的速记”可以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表现的地方。人类表达感情最直接的工具是语言。低年级学生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往往不能意会。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形象和生动的语言帮助孩子们理解作品的内容、情感,使之产生情绪体验激发表现的欲望。
在教学《过新年》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段语言向孩子们描述过新年的情景。“新年到,新年到,我给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去拜年,你唱歌,我跳舞,敲锣打鼓真热闹。”音乐声起,教师又随着乐曲的节奏边做动作边念对白:“敲起锣,打起鼓,热热闹闹过新年。先祝爷爷奶奶,长命又百岁,再祝叔叔阿姨称心又如意;后祝小朋友们,健康又进步,恭喜恭喜恭喜你,恭祝大家,新年好!”在语言的诱导启发下,孩子们兴致勃勃,他们随着音乐做起了敲锣打鼓、跳舞、梳妆、拱手作揖等动作,有的还跪在地上拜年。他们把自己当作音乐中的主人公,诚心诚意给大家拜年,投入到音乐的欢快气氛中。 自然在音乐的活动中,掌握歌曲,表现歌曲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了。
2、教师情感投入的表演,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表现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要正确地理解乐曲的情绪和所表达的内容、意境,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除了语言诱导外我还常常采用“教师表演”的方法来诱发情感,引发表现的欲望。
《春天》是一首欢快、优美的乐曲。学生听赏后往往只能从生活体验中感受到:“春天到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而如何激发学生在享受大自然美的同时产生欢快、愉悦的情绪呢?我让学生欣赏自编的舞蹈《春天》,当我根据旋律,一会儿扮演花儿开放,一会儿扮演杨柳树弯腰,一会是蝴蝶飞舞,一会儿又是小白兔蹦蹦跳跳的,孩子再也坐不住了,情绪立刻高涨起来,他们跟着我一起舞蹈。“春天真美”,“春天多快乐!”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在表演《春天》的过程中,这种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我表现的能力也得到发展。
        音乐的情感是建立在“意、境、情”三者基础上的。激发情感的目的在于感人、育人。正如赞可夫所说:“感情会在人们的行动中成为一种积极作用的力量。”激发情感的动力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前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