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4期   作者:边兴伟 张洋
[导读] 随着社会新形势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

        边兴伟         张洋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兴学街小学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德中学         255000

        摘要:随着社会新形势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创新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在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与发挥,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恰好提升了学生的自我约束性,实现了人本管理的理念,完善了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与培养。本文在班级管理现有问题上,对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实施进行了讨论,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培养。
        关键词: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现存问题;主体作用
        引言: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工作者对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并不陌生,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从小组合作实施办法、评价体制等多方面具体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力,保证其在养成良好道德与思想的同时完成知识的吸收与理解,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一、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概念与基础理论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概念是:一种小组成员间自主的民主的班级管理模式,是契合班级集体管理特色的管理模式;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是符合时代特点的、响应新课标改革要求的班级管理模式;是一种民主的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能使学生对班集体有新认识,能进一步加强班级的管理功能。在一个班级集体里面老师通过对班级成员进行精心合理的有效分组,让班级成员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形成优秀成员帮带后进成员的良好班级管理氛围。这一自主且民主的管理模式能激发全体班级成员的班集体感、荣誉感与参与感,能有效减轻班主任老师日常管理班级的压力,能增强老师与学生间的联系,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基础理论是:“人的知识结构的形成,离不开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育部下发的新课程改革中也明确要求应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促进老师与学生的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行之有效的三种学习方式是:竞争型学习方式、个体型学习方式与合作型学习方式。竞争型的学习方式下学习个体与同伴的关系是竞争性的具有明显的互斥性,在这一情况下的学习成员间的关系是对抗的、消极的关系。而个体型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个体间处于相互隔离、互不联系的状态,这种学习方式是一种利己的消极的学习方式。合作型的学习方式使学习的所有团体成员即有团体目标同时又有个人目标,只有当所有小组学习成员个体自身达到预定的目标,学习团体才能达到目标,在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里面小组成员间形成的是相互促进的合作关系,是一种既利己成功同时又有助于小组同伴成功的良好方式 ,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合作型学习方式,是一种利己利人的合作班级管理方式。
        1、自我教育
        对于各个阶段的学生,由于其知识储备与个体差异的不同,往往对学习有着不同的自我约束力。因此,学生要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首先要具有自我教育能力,够独立或者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实现高效的自我管理。在传统理念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才是学生在学习中所面对的主要背景,自我教育的忽略导致了青少年时代学生在学习时缺乏自主管控能力,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加强自我教育的引导与培养,帮助其知、情、意、行等多素质的转化,形成良好的自觉能动性。其次,班主任在班级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当因势力导,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群体效应
        对于当前阶段的学生而言,受网络、书籍、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较为成熟,对行为和表现有自己的认知,对群体的归属感较强,希望在群体中被老师、同学、家长认可、支持和接纳。因此,教师在组织班级教育活动时应发挥群体效应,在班级小组化管理模式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比如,在后进生的教育上,班主任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优等生的优势,切实做好扶差培优工作;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的形式,拓展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智力,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引导学生独自完成学习活动,为其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3、社会竞争与合作意识
        在学校环境中、社会环境中、工作环境中,学生无时无刻不面对着竞争与合作的压力,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上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以清晰的认识自己的短处和他人的长处,并形成独立的人格、端正竞争心态,从容的面对超越和被超越,避免在学习中出现嫉妒等负面情绪。比如,在班级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并且在失败时做好总结肯定;其次,教师应经常组织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与竞争中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包括考试、唱歌、绘画等班级活动。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竞争与合作意识,不仅可以促使其全面发展,还能帮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克服心理障碍,实现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健康成长。
        4、人本管理理念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下,教师与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与课堂表现,以此为标准评价学生并不科学,不仅不能提升全班的综合素质,还容易造成个别学生课堂调皮、不认真听课等负面情绪。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注重人本管理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状态,加强组织与建设,以引导学生共同打造良好的班级文化,营造团结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比如,教师可以从增加学生的情感交流、加强班级组织建设、开展多种班级活动等方面,丰富学生的课上、课下生活,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动意识与主观能动性,完成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成效
        1、实践互补,学会与他人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位组员都是小组的主人,都是班级活动的执行者、参与者,都要对小组活动与集体荣誉负责。因此在实际过程中,每位组员要严格按照老师布置任务为目标,严格要求自己,贡献自己的力量,与同伴合作,既要学会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沟通,实现知识的互补,又要在质疑中主动学习,以提升自我调控能力、自我学习能力。
        2、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包括智力比赛、趣味抢答等等,每个组员回答的数量、质量都以分数的形式计入量化考核表,并且每天进行审核统计,不管小组成员贡献的多少都应获得奖励,以激发组员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将个体荣誉与集体荣誉相结合,集体获胜,每位组员都有奖励,集体失败,每位组员都没有奖励,以此来引导组员树立团队荣誉观。
        3、学会自我教育,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创新,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可以自主的展开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并且在挫折与失败中自我勉励、自我调控,以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卫生、纪律等工作,并且根据量化考核结果,对小组成员进行综合点评,互相监督,使每位同学都是小组合作的最好参与者、协调者,开发自身潜力,获得更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与文化水平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观念,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时,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提升小组成员的个体执行能力,其次,学校也可以设置专门的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在组间竞争与小组合作过程中,不仅个体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通过实践操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个体的知识与才干,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路径
        现代教育理念下,学校在传输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班主任要在传统管理方式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个体的知识储备、性格特点、自我学习能力进行分组,以保证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探究等任务,以实现团队协作、互相帮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精神。本文就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做了以下几点分析:
        1、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首先要根据班级成员的思想素质、文化水平进行综合调配,以保证每一组中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比例相似,比如将性格活泼、自制力差,与稳定、自制力强的同学安排在一起;平均分配班级干部;根据学生性格的不同进行分组,将内向与活泼的学生安排在一起,以实现强弱搭配。平均分配小组人员,可以实现公平竞争,最终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2、小组内部管理
        (1)竞选组长
        组长是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因此自身应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比如可以通过演讲、选举,等形式挑选出有能力、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生活委员等等。班级干部不仅自身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还应是分内工作的优秀者,以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纪律。
        (2)确定本组名称及格言
        各个学习小组是一个独立的团体,明确的组织名称及格言可以勉励组员,并以此为目标,高校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
        3、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
        (1)组内自评
        学生要在学习活动结束后,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自我反思,并且准备一份自我评价记录,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分。除此之外,小组成员还要进行互评,组长要针对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综合打分,针对以上打分意见小组成员要进行自我点评,并且明确下一步的学习计划,以实现学习上的自我调控。组内自评记录本上清晰的记录着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的内容,更加客观的认识自己的成功与不足,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与自主学习能力。
        (2)小组活动考核方法
        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后,小组活动量化考核与评价必须同步跟上,要带领班级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公约》,并且按公约的规定,对于各学习小组以及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由专职人员记录在案,考核分数每周公布一次每月评比一次。在班级公约中量化考核包括内容有作业完成的情况、纪律执行的情况、清洁卫生的情况、体育达标的情况、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情况等方面都详细制定具体的量化考核奖惩细则。由于小组成员水平与素质不同,因此组间竞争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各个小组表现的不同,进行考核评分,其中评出哪个组成绩最好。并且在考核时要重视考核的公正性、公平性,实现彼此监督。考核的目的主要是提醒优秀成员继续努力,戒骄戒躁;督促后面成员加快脚步,努力上进,减小与其他人的差距。考核方法应以奖励制度为主,惩罚制度为辅。
        首先,积分制。各学习小组为一个独立个体,以小组为单位,每次考核为各小组积分,分数可以以五分、三分、一分为例,一周为一个计分周期,每次对计分靠前的小组进行奖励,对排名较后的小组进行适当惩罚。奖罚制度可以激发成员的好胜心,可以起到督促作用。
        其次,量化制。为了充分调动各小组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各组实际情况,完善奖惩制度,以最大化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实现自我调控、自我管理。比如,教师可以制定量化考核制度,给每个小组制定一个考核表,包括纪律、时间、节次等内容,认真考察每一个小组的学习状况,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组长要明确记录每位组员主动发言的次数;设有才能展示环节,对于表现主动的同学,执行加分制度;对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十分为一个节点,90分以上加4分,80分以上加三分,以此递减,60分以下扣一分,以此类推,准确记录出每位组员的量化考核表,达到学生自我调控、自我管理的目的。
        4、小组班级管理主要内容小组活动考核评价和奖惩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小组成员间定期互评,互相找出其他成员的优缺点,并由组长点评,找出组内好的典型,在班集体内进行树立授予典型或进步之星、或纪律之星、或卫生之星等荣誉称号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根据量化总分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优秀小组长及优秀个人等。
        (1)做好统计工作
        在小组活动实施前,教师应对组间竞争组内合作做以讲述,一方面告诉学生应当在课堂上掌握什么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尽快找到问题的切入口,避免时间的浪费,提高学习效率。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时,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以外,还应着重开展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卫生、纪律、就餐、课堂表现等等,教师要针对每个组员的表现做好记录,以在班会的时候进行统一归纳、点评。其次家长要做好配合协同工作,班级管理并不单单是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家长与科任老师也应在细枝末节上协助班主任工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与道德观。
        (2)召开班会,明确任务
        受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普遍较低,因此教师应每周组织一次班会,在全班同学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明确主题与设计方案,进而让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协商获得准确的结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个过程每位同学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参与到了探索活动中。既学习了组内优秀同学的优点,弥补了自身的缺点,又通过探索反思,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质。
        5、小组合作模式的学习管理
        (1)课堂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明确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进行分工互动,通过个体的努力与探索,实现组间竞争与组内合作,通过讨论、争辩等环节,完成知识的吸收。首先,个体要学会倾听,在组内成员进行意见表达时,组员必须认真倾听,抓住别人发言的重点,以弥补自己答案的缺陷。其次,在合作学习时,个体还要学会讨论,在独立思考环节的基础上,通过陈述自己的观点,互相启发。最后,学会组织与表达,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往往也有较大差异,有些学生总结归纳能力较强,可以较好的倾听、思考、判断,而有些同学虽然知晓正确答案,却无法用系统的语言表述出来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位组员都要参与讨论、思考、判断,并且组织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大胆的表述出来,锻炼了自身的合作学习效率,又提升了自己归纳、总结、分析的语言能力。
        (2)课后合作学习
        课后合作学习包括作业的布置、完成、考察和课后考试等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任务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按照小组成员的特点做到难易结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结束语: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充分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与缺陷,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控、自主探索为主,充分体现了学习的平等性。其次,小组合作管理模式重在群体合作,既挖掘了个体的潜能,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产生学习内动力,发挥自身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成为具有高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的新时代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高晓利.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自主管理[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0(10):60.
        [2]马蔚霖.构建合作小组 助力学生成长——浅谈我班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建设[J].安徽教育科研,2020(16):101-102.
        [3]达海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与策略[J].新课程,2020(29):209.
        [4]陈琴. 小组合作模式下的班级管理[N]. 中国教师报,2020-04-01(010).
        [5]张坤.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实施小组合作管理[J].教育家,2019(18):70-71.
        [6]王庭娟.小组合作学习及管理模式初探[J].学周刊,2013(3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