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历史学科中主题式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 ——以《太平天国运动》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4期   作者:邵丹
[导读]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深厚的思想情感,

        邵丹
        贵州省兴义市第三中学  
        摘  要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深厚的思想情感,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历时学科中渗透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应有题中之意,主题式教学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以《太平天国运动》为教学案例,利用主题教学模式,渗透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历史学科 主题式教学 渗透 家国情怀
        作  者 邵丹,贵州省兴义市第三中学
        一、家国情怀文化传统的学科渗透
        “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素有的传统思想情感。
        2012年11月,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国情怀最平实而贴切的理解。
        历史,作为一门非常有感染力的人文学科,其中包含了许多人文素材,特别适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而作为历史教师,也必须担当起教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任。尤其是在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多种价值观冲突,我们必须通过家国情怀的渗透教育,唤起学生对家园的热爱,唤醒他们爱国爱家的灵魂。
在中学历史学科中,家国情怀被列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同时也将其设置为高考中一个重要的考察方面,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
        国家教育部之所以要求把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是因为家国情怀本身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首先,无论在哪个时代,作为国家的公民,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属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道德修养和一定的精神品质。
其次,在我国,儒家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家国情怀。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构成了我们家国情怀的主要基础部分。
        
        二、主题式教学是历史学科渗透家国情怀的较好方式
        家国情怀教育要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才能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呢?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总结,逐步探索出了“主题式”教学的途径。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居于此,我们应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所谓主题式教学,即是在原来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以一个主题为切入点,把相关的历史知识重新整合,构建一个新的知识专题,达到知识的融汇与贯通的效果,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主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师构思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是教学目标最主要的体现,所以每节课都应该有一个主题。
        三、主题式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具体应用
        本文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探讨于主题式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问题。


        在本课中,我设计了一个主题:一个农民的救国梦。从一个农民的角度,把本课的诸多知识点串在一起,以主题的方式来给学生们渗透家国情怀。
        第一部分:设计一个小主题:农民的“天国梦”。从这次运动的发展历程,植入家国情怀教育:
        首先,从背景方面:这位农民感受到了生活越来越艰难(物价上涨,官吏搜刮,自然灾害),他感到难以维持生计,所以想到了反抗(农民暴动,此起彼伏)。但是这个时期的他还没有意识到国家灾难的问题,直到他看到一本小册子《劝世良言》,受到该书启发后,这位农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组织民众进行斗争,救百姓于水火。
        其次,从过程来看:这位农民和他的队伍一路发展壮大,经过起义、封王、定都,形成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
        从家国情怀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这位农民的意图,即是实现农民的“大同梦”。让学生思想情感进行升华:在国家面临危难之时,作为国人,无论我们的身份怎样,都应心系民众,为国家谋未来,为人民谋幸福。当时农民最朴素的心愿即是实现大同社会: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而这位农民所做的,也即是为实现这样的社会而奋斗。
        再次,从结果方面:天国梦破碎。由于中外运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由于农民的局限性,由于时代的限制,最后这场革命以农民的失败而告终,这位农民也逃不过悲惨的下场。天国梦破灭。其实这位农民就是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洪秀全。
        第二部分:通过剖析其革命纲领,渗透家国情怀。
        以“农民的大同梦”作为一个小主题,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在这个纲领中,提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使这场运动成为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从农民的角度,关注大众百姓的生活,以其争取想要的理想生活或者制度,即建立一个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也体现了农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这个小主题中,还有一个纲领即《资政新篇》。这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反映了其在民族危机严重的中国,企图挽救民族危亡的梦想。同时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渗透,可以用这样的语言进行概括: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学子,应该牢记使命,不忘历史,紧跟时代步伐,共推祖国繁荣昌盛,让伟大祖国强立于世界。
        第三部分:可以通过人物主题挖掘家国情怀教育。
        通过主题式教学,把所有历史事件串在一起,让其升华出最能触动学生心灵的爱国主义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曾这样说到,“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总书记的家国情怀,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坚实步履中不断书写精彩华章。
总之,植入家国情怀教育于历史教学中,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教育需求,也是新时代培养新式人才必然要求,作为当代历史老师,我们必须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从现状出发,积极创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反思,逐步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让当代学子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祖国的强国计划助力!
参考文献:
1.周飞舟,从疫情看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光明日报》2020年06月19日 11版
3. 申亚欣,三句话读懂习近平的家国情怀,人民网,2015-10-06 09:4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