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琴
宁夏灵武市第一小学 751400
摘要:体态语(Body Language)作为语言交际的一种辅助手段,在日常生活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引起广泛的注意,成为一门新科学——体态学(kinesios)。在教学中它在引起学生的注意,减轻学生的疲劳,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等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这种变化技能是传递信息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行为。
关键词: 体态语 英语教学 课堂教学
一、引言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态的变化技能是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减轻学生的疲劳、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而变化信息传递方式或教学活动形式来改变对学生产生刺激的一类教学行为。这种变化技能是一种基本教学技能。灵活巧妙的运用这种技能,不但可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引导学生充分的感知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为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打下基础。同时,这也提高了教学效果,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体态语功能
(一)体态语(Body Language)指的是用一定的体态动作形式来完成某种交际任务,是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法斯特说:“体态语是用来同外界交流感情的全身或部分身体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动作。”②因此,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当我们同别人谈天时,交际的手段不限于词语。尽管我们同别人交际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我们的表情、手势、身体其他部位,哪怕是一个微笑的动作、面部颜色的改变、眼睛的转动、手的抖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和感情,都向周围的人传达着信息。微微的一笑伸出手表示欢迎,皱眉表示不满,点头表示同意,挥手表示再见……。这种种也是体态功能的体现。
(二) 体态语的功能
1、辅助功能:中国人常说:‘听其言,观其行”。这就说明体态语比言语更可信可靠。比如说:“The new dictionary is very thick.”时,很难想象它到底有多厚,若说“The new dictionaery is wery thick.”同时用手比画着这本新词典的厚度,那么就很容易明白它实际有多厚了。又如:“It was here(there)that found that key.”如有动作指向某个地方,会使表意效果更好。
2、替代功能:用哑语,手势可表达一切言语能表达的东西。如中国人竖起大拇指表示“好”,“妙”,“了不起”。外围人用食指和中指,手心向外,表示“V”胜利之意。①还如象—些面部表情,手势,腿部动作等适当的运用,有时候比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3、表露功能:这能反映出内心复杂的思想和情感。这主要集中在面部表情中,如在太阳穴处用食指划一圈,在中国这一动作是让人动脑筋;在英语国家中则用手抚摩下巴,表示正在考虑一个决定。课堂教学中老师微笑着对回答上问题的学生说Good.和一本正经、面无表情的说对学生产生的心理效果肯定相差甚远。再如老师亲切而友好的摸学生的头或拍学生的肩这不但表达了你对此学生的关爱也增近了你与此生的心理距离。
4、模仿功能:有些复杂的内心思想感情是很难用语言逼真地表现出来,有时候要借助一定的动作才能完成,这样才能尽可能地表达出内心的思想感情,这就在实际中克服了语言的模糊性,如有人感到非常恶心或难受时,就有双臂交叉抱肚子或揉肚子 这使别人尽可能地了解他(她)内心的难受程度,如果仅以语言来表示,就难达到这种效果了。
三、 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是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活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下的智力活动。它不能强制 ,不能代替,兴趣靠诱发活动中主体的内部动因,使主体主动进行,主体对待学习的态度决定着学习的进程与效果。尤其对小学生。首先要碰到兴趣关、参与关、开口关、字母关、语音关、书写关等几个关。因此,教师要把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作为主要目的。通过英语情景教学,利用适度的手势动作和表情,把学生吸引到有兴趣的快乐的学习活动中来。激发他们因成功、进步、发展而享受应有的成就感,促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在教授Stand up.Sit down.这两个句子时老师先边说边做动作,然后老师说只让学生做动作,再让学生边跟老师说边做动作,最后让个别学生说其他人做动作。这样学生不但乐于参与并且很快能理解并掌握这两个句子,如此老师教地轻松学生学地愉快。这样既可以避免使用汉语解释英语,又可以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的语言环境,同时又符合听说、听做领先;做中学、做中用的语言教学理念。
2.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根据外语学习必须注重实践这一规律,老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形象的,适度的表情和动作,将所学内容最大可能地接近实际,不断创造听说情景,让学生从老师的言谈举止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进而让学生进行模仿,利用所学内容展开对话。也可以通过语言,语调,动作,表情。将语言内容表露给学生。这样,使整个课堂从头至尾有一个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理解。教师应用各种体态语,可以把英语课上的充满生机。既能显示出教师的学识和能力,又能体现循序善诱、诲人不倦的师德,还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说,课堂体态语的适度运用,是行成教师个性与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更主要的是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和学生情绪的调动,比如在教Can you jump far?Yes,l can./No,I can't.时若是单调的老师讲学生学舌,那样学生不但记得不牢,课堂气氛也很呆板若让两个学生到教室前跳一跳、比一比然后再问Can you jump far?同时启发学生回答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加深了记忆。
3、可以激发并保持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注意
注意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调动好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活动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给教学内容加一些刺激因素,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唤起他们的有意注意,这往往需要教师运用各种不司的变化技能来实现,例如当教师讲到重点、难点、关键点时,教师采用某种方式如语调的变化、目光的扫视、活动的操练等进行强调和提醒,可以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他们的注意有明确的方向。从学习的效果看,学生仅仅靠无意注意来学习,难于完成学习王务,而过分要求学生依靠有意记忆来学习,则易引起疲劳;导致注意力转化。如老师在讲一个句子当感到大部分学生在那懒洋洋的回答时,虽然他们的回答是正确的。这时老师用探寻、怀疑的眼光看着学生并用惊叹的口气、提高的声调问:What? 或者What did you say?这时学生再一次的重复将会是他们对这个知识点产生更深的影响,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目光接触的变化,他是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重要方式。在授课对,教师要运用注视全班和注视部分学生相结合的方法与学生交流,它可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理解、鼓励、探询等情感,也可表达对学生的暗示、提示和警告,还可以从目光中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并获得反馈。并且这种体态语的变化引起了学生的有意和无意注意,从而加深了记忆、提高了课堂效果。同时老师微笑的表情、鼓励的眼神都是学生自信的源泉,也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与老师更亲近。
4.有利于智力的提高
智力是一个人智商的表现,它反映着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体态变化技能的运用,使同学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大大提高,这同时也是对智力的捉高和人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对学生智力的捉高,即对学生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表达力的培养和提高等。
(1)注意力:即通过体态的各种变化,通过直观教学和各种模拟显示,从而使学生对文章或句意加深理解,从而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使学生注意听讲,当堂掌握所学的材料,不仅学得快,学得好,还能解除课下自习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2) 记忆力:记忆力是指所学的东西在大脑中留存的持久程度。记忆力强是精明的表现,记忆力差则总是和迟钝联系在一起。学英语时靠死记硬背是不足取的,但一定的记忆是完全必要的,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加强一些刺激因素,加深在脑海中印象,达到记忆持久的目的。一个有力的手势、一个滑稽的动作可能都留给学生以无法磨灭的记忆。
(3) 观察力:观察力包括分析、比较和归纳结合的能力,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所以通过形象,直观而具体的动作使学生揣摩其中的含义,然后再用"Why”多问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检验他们观察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 想象力:创造完美的形象,伟大的设计,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同学们借助一定的体态和直观教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各种可能的情形进行揣摩,猜测,再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之类的问题,有利于想象力的培养和提高。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多给学生制造悬念和设置情景,在表情和动作里带有风趣和幽默感,给学生以想象和思考的余地。
(4) 表达力:表达力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用英语进行交流。表达力一方面靠思路清晰,另一方面靠用词、用语恰当,以及适当并恰到好处的体态语。我们也可以看到西方人在讲话、交流时总是适时而又不时的伴有丰富的体态语,而这也是我们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那么我们在教英语的过程中恰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表情和动作,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印象,这样,可为语言表达提供清晰的思路,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和学习西方文化,并培养和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体态语在人们日常生养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在引起广泛的注意,成为一门新的科学——体态学,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它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能力等诸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素质教育体制下,在培养人才目标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汪福实 (1998)译 《奥秘的人体语言》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 胡文仲 《英美文化词典》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李庭芗 《英语教学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