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鑫
郑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44
摘要:由于覆盖面广,课时量大,具备思政隐形性,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对立德树人尤其是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针对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对教材、教师、教法及教学平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 实践
引言:
“课程思政”是高等院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为指导方针,挖掘不同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全面提高人才素养的主要渠道。大学是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习总书记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
一、大学英语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
在大部分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都属基础必修课,教学对象范围广。以郑州师范学院为例,2019年全校17个院系,41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全部开设, 共有177个自然班,6415名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比例53.6%)接受大学英语课程,课程持续时间长达两年(本科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共两年,专科大一开设一年)。本科周课时量4课时,专科3课时,除去复习考试周,学生参与大学英语课长达256课时,远超其他公共课的课时量。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将使学生们在了解外来文化的同时,对中西方文化、社会进行思辨型比较,能够更好的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帮助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塑造和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备特殊意义。
尽管从16年底提出课程思政至今已有3年多,由于大学英语课程不可避免的涉及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就造成了英语课程比起其他课程在进行课程思政实践时有着特殊的难度和问题。开展课程思政时无论是教师、教材、还是授课方式都还有不够成熟不够合理的情况出现,这些问题不解决会严重影响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效果。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能够帮助我们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变大学英语教学为大学英语教育,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拓展大学英语课程在知识、思想和技能上的功能,对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1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对象包括除英语专业或外语专业以外所有的学生,覆盖面广泛,受众较多;课程持续长达2年,属于公共基础课中持续时间最长,课时量最多的课程;以郑州师范学院为例,由于大学英语课程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并且是学分较高的基础必修课程,大学生们的课程参与率很高。大学英语课程能够为他们提供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子,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价值趋向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
另外,不同于思想政治修养、毛泽东概论等思政课程,大学英语课程不仅具有文化属性,还具有思政隐形性。这就是说,思政课程有明显的说教意味,对于还处于叛逆期的大学生来说,教育效果有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隐形性使得大学生们不易排斥课堂上的不算明显的思政内容,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教育学生的目的。
2.2存在的几方面问题:
教材方面:一方面大学英语教材受局限于学科特点,重视语言的表达和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课外文化拓展,缺少思想性;大多数大学英语教材重视描述西方生活模式而缺少中国文化元素;另一方面,教材建设是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周期久,更新慢。
教师方面:大学英语课程的任课教师并非专任思政教师,在思想政治认识上对于课程思政不能完全理解或理解仅停留在较浅层面;有些教师在国外留学或生活过,受到外国文化、社会的影响更为深入,个人的思想政治素养还有欠缺,更难以在课堂上开展课程思政;还有些教师本身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中国文化素养不足,思政意识薄弱。
教法方面:由于地方高校中还有不少学校极为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导致教师在课堂上以考级为指挥棒,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思政内容在非思政课堂的体现;重视语言知识输入,而不重视语言文化的输出,使得跨文化交流呈单向性;备课时不重视深入提炼思政元素,实施课程思政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难以让学生在语言、文化、思维上产生协同效果。
教学平台方面:传统的教学依赖和局限于教室和课堂,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开展使得网络、新媒体成为除了教室之外的第二课堂;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线上课程成为教学的必备手段,这些新式教学平台受众群体多,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不局限于时间、地点,在年轻人当中深受欢迎,如果不得到良好的使用和把握反而容易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受制于人的局面。
学生方面:不少学生求学多年只为高考,一朝进入大学后缺乏理想,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政治理想贫乏。很多学生政治意识淡薄,对我国重大政治事件的缺乏关注,与国家发展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政治事件被漠视。虽然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大学新生也能保证人手一台智能手机,但主动用来学习或者了解时事的少,追剧、玩游戏、看“抖音”类短视频、了解明星八卦的多。由于常年只关注自己的学业成绩导致社会责任感缺乏,团队协同合作意愿低、能力不足,慢慢向以自我为中心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靠拢,学习英语动机仅仅是个人提升或通过四、六级、容易找工作,学习的功利性和短视性明显。
三、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对策
3.1完善和利用教学素材,挖掘思政元素
习总书记在十八大以来多次谈到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而目前教材建设的完善尚需要较久的周期,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善于利用现有的教学素材,利用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多样性、人文性,在目前使用的教材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比如目前郑州地方高校采用最广泛的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其第三版第3册第五单元课文是“Will you be a worker or a laborer?”教师就可以从课文主题入手引入“工匠精神”,甚至进一步引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激发学生们对中国在党的领导下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爱国热情;再比如第2册第4单元“College sweethearts”可以引入老一代革命前辈如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的爱情故事与时代背景,在学生中展开在现阶段对爱情和婚姻的讨论,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通过课文的讲解和引申,对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价值趋向进行正确的引导。
3.2 增强教师思政水平
首先,大学英语任课教师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将思政因素纳入自己的备课内容。组织集体备课或者开展围绕课程思政主题的磨课、说课、听课、评课等教学活动也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师迅速建立思政意识,提高政治站位,能够相互借鉴,甚至激发深度思考。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体现大学英语课程及大英教师对学生们的思想关怀,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识记和应用能力,还要通过大学英语教师树立对学生精神层面培养的理念。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大学英语教师与学校思政专职教师以及各级党组织、团组织的合作交流机制,确保教学内容方向的把握,以及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另外也应该建立对大学英语教师思政素养的考评机制,通过合理的机制激发教师思政学习和应用的积极性。
3.3 改进教学方法
为了通过课程思政让学生在语言、文化、思维上产生协同效果,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应改进目前的教学方法,不再以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唯一的目标。
在传递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同时,大学英语教师要重视通过人际交流来提高学生语言知识的获取,提高互动频率和效果。如交流时教师要对待学生亲切,用恰当的语速、语流和节奏营造课堂气氛;尽量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不是一直自顾自地在讲台上讲,而是适当地走近学生,适时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教师所讲的内容。
面对越发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压力,很多学生对将来自身的发展既充满希望有带有焦虑,因此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这种心理,并加以疏导与鼓励。不仅要善于利用外语学习这个有利平台鼓励学生眼观世界,开阔胸怀,具备“地球公民”的视野和素养;还要不失时机地引入教育典型,对先进事迹进行学习和推广,寻找学生身边的榜样人物,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认同感,以便发挥更好的教育功效。如我校“白发孝女”底慧敏,带着生病的母亲上大学,不仅学习努力还兼职打工补贴家用,不轻贱自己的家庭还懂得感恩社会,学生从身边的人物身上能获得更多激励,从而使思政教育功效得到显著提升。
3.4 充分利用新型教学平台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与书、报、电视、广播等传统渠道,而是越来越多样化。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传播力、影响力触及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英语由于语言的国际化程度最高,以英文呈现和传播的信息也在数量上首屈一指。在面对更快捷、更多元的海量信息时,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及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防止他们被虚假的、消极的信息蒙蔽。
由于疫情的原因,课堂被搬上了网,这就使师生必须使用和适应新型教学平台,如微信、微课、钉钉、雨课堂等,这从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教师利用新型平台传授语言知识,传播思想政治。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不仅可以让学生课下通过传统媒体,如报刊、电视、电台广播等了解时事新闻、世界动态,也应当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新媒体学习思政内容。例如有一节课主题是“我的偶像”,恰逢疫情隔离期间,我通过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们寻找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的人应该是大家的偶像。在这个特殊时期学生们不再关注影视明星,而是很自然地想到拥有大爱、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各个为疫情付出、奉献甚至牺牲的人。教师将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元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案例分析、研讨,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让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
四、结论
地方高校是全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我们应根据大学英语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进一步加强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完善和利用教学素材,深入挖掘现有教材的思政元素;多方面增强教师思政水平;改进教学方法,重视人际意义及学生心理;充分利用新型教学平台,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贾晓琳.试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J].现代交际,2020(02):175+174.
[2]渠天花.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策略[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12):107-109.
[3]吴天怡,刘昕.关于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思政元素的研究[J].戏剧之家,2020(11):146-147.
[4]王晓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可行性理论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34):185-187.
作者简介:马鑫 出生年月:1981年4月 性别:女 民族:回族 籍贯:河南郑州人 毕业院校:华中科技大学 毕业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学历:硕士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教学法、跨文化交际、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