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地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生活之中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4期   作者:杨松林
[导读]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当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


        杨松林
        塔河县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当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关键词:地理教学        还原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是学生最熟悉的,把这方面的知识运用到课堂上,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他们的生活中,也会观察到许多生活现象,如,日常的衣、食、住、行等,这些都与我们的地理学科息息相关。因此我在教学中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贴近生活,学有所用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地理素材,让地理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地理,摸到地理,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时,涉及到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我设置了如下问题问:“为什么朝霞、晚霞呈桔红色?”、“交通信号灯规定红灯停、绿灯行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在学习地球运动时,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了361°,与361度运动品牌联系在一起;二分二至日四个节气,强调其全球性,称为“全球通”等。这样使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活问题,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地理课堂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同时教材内容的编排也对教师与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与生活联系精密的知识点,将身边的事物与课本知识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在生活中探寻地理知识,做到生活中有地理,课堂中有生活。
        在教学《让地理走进生活》这一节课时,让学生从穿衣风格、饮食习惯、民居特色、出行等举例说明与地理的关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把已有的生活知识运用到课堂上,本地的农作物,传统民居墙体相对厚,这都是受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当今人们在购买商品房时,也考虑很多地理因素,诸如商品房的地理位置,周边配套设施,周围空气环境质量,房屋的朝向、采光度、通风、楼高、楼间距等等地理因素都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出行方面,出门看天气,出差或旅游之前,都要了解天气预报,做好出差、旅行的准备,合理选择出行的时间、交通方式和旅游线路以及随身携带物品的多少,事先了解目的地的基本情况,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些最普通、最常见的例子是课堂教学上活生生的地理素材,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也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时时有地理,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好地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


        2、利用乡土地理资源
家乡的地形、土壤、气候、民情风俗、历史沿革都可以纳入学习地理的大课堂。初中学生大多好奇、求知欲望强,引导他们学会观察身边的生活,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乡土地理正好能够担当此任。学习“地图上的方向”,我们可以画一幅学校所在地区的地图,以本学校为参照物来研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联系实际指出学校周围的建筑物位于本校的什么方向等等。然后,逆反之,再分别指出本校位于它们的什么方向。这样学到的“方向”是取自生活的,必然也能用于生活,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再如学习“昼夜长短的变化”可以拿夏天升国旗时已艳阳高照,而冬季却夜色未消来对比例证。
        3、利用现代化的传媒 ,解析热点问题
  传统的教学手段过于简单,课本、挂图、粉笔,已不适合现代学生,必须采用信息量大、快捷、准确、直观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课内的知识,给学生上地理景观印象课,这样就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
        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是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些现代的和传统的媒体所提供给我们的是包罗万象的信息,其中地理知识则处处有,时时有。看电视是我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电视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信息媒体。许多电视台常常播放有关地理方面的节目,质量高,趣味性强。
关注国际时事,了解国内新闻不仅是一种生活时尚,同时还带给我们丰富的地理知识。地球是一个大家庭――地球村,关心世界上每天发生的事,就是关心我们自己。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热点的背景、缘由、过程、发展趋势等的剖析从而了解发生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状况。
4、抓住特殊时间和既发事件
特殊时刻和特殊日期在地理上都有一定的原理支持。把12月22日前后定为冬至,是因为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冬季晴朗的日子里,照射进教室的阳光很多,我们不得不拉上窗帘,是因为此时太阳的高度角小,阳光斜射得厉害;利用这些特定的时间进行相关的教学,本身就是学于生活,解答生活,服务生活。比如,下雪了,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下雪不冷,化雪冷”。有了感受,自然就有了想知道为什么的欲望,解释成因也就水到渠成。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观察分析课本中所讲的晴、多云、阴等天气状况下,天空中的云量有什么不同?雨天的云是什么样的?出现什么样的云天会下雨?出现什么样的云又预示着大晴天?如果哪一天下雨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一下此次的降水属于那种类型,锋面雨?地形雨?还是对流雨?百年或千年一遇的流星雨、月食、日食、彗星等更是不可多得的观察地理现象和进行地理教学的良机。
5、开展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用是学习的目的,是靠实践来完成的,学校教育必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把课本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适当的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将学生的课堂实践环节衍生到课堂之外,这样可以在增加学生体验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例如在讲到“水资源”知识时,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水资源的基础知识,并同时向学生介绍附近河流的水资源情况,在此基础之上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到附近的流域采集收样,要求学生将金鱼放到采集来的不水样品中,观察金鱼在水样品中的存活时间,最后由小组讨论写出实践报告,并由负责报告的学生上台进行汇报工作。如此一个课外地理实践活动便顺利的完成。经过此次实践活动,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便快速的从对教材中所讲解的知识点的认识衍生到实际的生活当中,与此同时不少学生也在实践中形成了不少自己的认识。有的学生认为我们应该治理周围的水资源,都应该养成环保的意识,从身边的细小环节入手,让环保从我入手等等,当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了如此的境界,我们的教学也就实现了真正的教学目的。
生活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实”,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我们有理由也必须做到在学习内容上向生活渗透;学习空间上向生活拓展;在学习时间上向生活延伸;在学习形式上向生活贴近。只有这样才能“走进生活,走向发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