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26期   作者:洪从愿
[导读]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洪从愿
        福建省晋江市远华中学362200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茁壮成长是必然趋势,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思维能力,也是落实新课改政策的必经之路。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信息及思想纷至沓来,对初中生的学习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此为中心,对具体的培养策略及办法展开逐一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思维能力;策略
        引言
        初中生的思维意识发展稍显稚嫩,明辨是非的能力尚未成熟,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复杂错乱的信息难以做到准确分辨,极易受到错误思想地蛊惑,导致影响终身发展的事件发生。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仍存在诸多弊端,如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认知,仅停留在教材文本,难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导致法律观念薄弱,道德素养难以得到显著提升。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应找到问题形成的原因,并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出发,由教学观念地改变带动教学模式地创新,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此培养思维能力,并结合问题教学,以培养问题意识带动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形成道德素养及法律观念的同时,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一、新媒体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就目前情况而言,在新媒体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经过长期实践,逐步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匮乏,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在课堂学习中态度不够端正,无法准确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大部分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任课教师自身素养不高、专业水平低下,在生活与工作中没有为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反而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带来负面印象。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导致各种思想及信息涌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却没有对信息进行筛选,没有为学生指明正确的道路,鉴于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极易在此种思想的影响下,形成错误的学习习惯、畸形的人生观念,对于课堂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更有甚者出现厌学心理。因缺乏正确有效地教学指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被忽视,故而难以建筑系统的知识体系,道德与法治水平始终处于滞后阶段。
        二、新媒体环境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
        在新媒体环境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法律意识是第一要义,只有教师的教学思想发生实质性变化,才能保证所构建教学模式的有效性、高效性。具体到实践中,教师应摒弃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明确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培养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发展的关键性,通过参加培训学习活动,实现专业能力地逐步提升,加强与先进教师的交流互动,借鉴其优秀的教学经验,以此对现下教学模式加以改进和补充。教师在制定教学方针时,应始终围绕学生展开,确保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兴趣地引领下更加深刻地理解学科知识,在课上课下与学生的沟通中,教师应始终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规避为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以此为学生创设全方位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有力保障,使学生立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运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以此锻炼发散性逻辑思维,促进思维能力的更进一步发展。
        (二)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扩充教学资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地编写,基本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能满足现阶段的课堂教学需求,基于此,任课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文本的内涵,并扩充教学资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认知,并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具体到实践中,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例,教师在讲解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应在课堂教学前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为学生讲解我国在科技、经济、综合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促使学生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爱国意识,明确终身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思考,为培养思维能力打下基础,以此为前提,教师可在多媒体、微视频中,寻找筛选与之相关的有效信息,以此扩充学习资源,使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后,通过深入了解实际事例,判断其中的善与恶、好与坏,以此增加生活阅历、丰富眼界,确保思维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


        (三)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此培养思维能力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前者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发踊跃地参与进课堂教学中。在新媒体环境下,多媒体信息技术逐渐成熟,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以此使学生加深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以此为前提,促进思维能力地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为,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科特征和教学目标为基准,整合出不同的思考方式、教学手段,通过将传统集中讲解、多媒体教学法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对实际生活现象形成联想,并采用现实的、科学的规律,带领学生进行更深层次地思考。除此之外,教师可在课程内容中融入经典案例,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关资料信息,使学生在多重感官地冲击下,对所学知识点加深印象,以此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素养,逐步积累法律常识,并形成强大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青春的情绪》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等影音资料,使学科内容生动化、形象化,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更加顺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其本质,在学习及生活中,更好地管理自身情绪,对造成情绪变化的因素进行思考,以此使学生形成温和、友善的态度。
        (四)翻转课堂,以培养问题意识带动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生活逐渐复杂化、多变化,同一件事物往往能体现出不同的道德元素与法治原则,在此背景下,教师可结合实际案例提炼出合理、有效的问题,以此带领学生开展逐层强化的思维锻炼。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利用现代媒体平台的实效性,从中寻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并借鉴其他教师的研究成果,确保所设置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章节中,教师可在媒体平台上筛选相关信息,为学生讲解党与国家最新制定的各种路线、方针、政策,使学生提升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提出“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哪些阻碍?”,“我国与先进国家在综合国力方面存在哪些不同”等问题,通过循序渐进地提问,使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形成,在学习新内容时能够自发地进行思考,并对其深层次内容进行探究,以此为前提带动思维能力地提升,继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五)结合实际案例,为发展思维方式提供捷径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仅依靠口头讲解难以有效提升教学成效,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结合实际案例,为发展思维方式提供畅通渠道。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所接收到的信息更加全面,教师可在互联网、短视频平台中,寻找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的实际案例,带领学生针对案例所涉及到的道德理念、法治观念进行深入分析,以此为基础,加深学生的印象及理解。以《我们与法律同行》为例,教师可在班级内部创设“庭审现场”,赋予学生不同的角色及责任,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通过在“庭审现场”分析探究实际案例,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明确法律法规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继而对自身不足加以改进,在法律意识的带领下健康生活、茁壮成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使学生形成道德素养、积累法律常识,以此实现德智体美劳多领域开花。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出发,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并结合实际案例,以培养问题意识带动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彭祖会. 新媒体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A]. 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八)[C].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福建省商贸协会,2020:4.
        [2]林秀霞.新媒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天津教育,2020(23):22-23.
        [3]孙宋艳,陈坤.新媒体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5):162-163.
        [4]杜春蓉.新媒体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10):179.
        [5]林晓芹.新媒体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9,3(26):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