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
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中心小学 101111
摘要:近年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全面展开,收获了较好的实践成果。实际生活经验对小学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认知和理解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从一定角度上而言,生活经验的多寡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小学生道德法治实践能力的强弱。“生活化”的教育可视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催化剂,让小学生在经历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真正地领悟课程的内容。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就这一探索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改革途径
关键词:小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探索
小学是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其成果对学生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社会意识的浸润和再造影响十分深远。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实际生活经验对小学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认知和理解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从一定角度上而言,生活经验的多寡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小学生道德法治实践能力的强弱。因此,“生活化”的教育可视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催化剂,可以让小学生在经历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1.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忽略了学生思想与道德的“内省”,过分看重条例化、实例化情景化的说教,导致小学生在“听到明白”中,做的时候却总有些“不明白”。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的“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革除传统道德法治课堂教育中的这一不足,使抽象枯燥的学科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1]。在这一模式下,小学生可以用自己“生活化”的经验去碰撞新内容、新情境,从而获得对某一问题更深刻的认知。这一教学策略也将能够在活跃道德法治的课堂和提高道德法治课程参与度上也发挥出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索中的问题
2.1 教学观念滞后
多数小学道德与法治科任教师认同“生活化”教学给课堂带来的改变,但其自身的教学思维仍未能够从传统的教学思路中解放出来。日常的工作中,仍是以理论的学习和案例习得作为导向,且将知识的“填鸭”和思想的“灌输”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方式。根据课本上生活化的情景“照本宣科”,在枯燥乏味的学习经历中,小学生也逐步对课堂丧失了基本的求知欲,从而造成其思想和价值的成长游离在了课堂体系之外。最终导致课堂“生活化”的教学成为了一种形而上的探索[2]。
2.2评价方式固化
在当前的小学道德法治的教学“生活化”探索中,未能有效地建立起相应的评价体系。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评价,仍只是建立在“应试”的基础之上。在探索中虽在一定程度上着重加大了“生活化”的情景问题在考试中的比重,但这种只根据一种试卷的问题,来评价学生的知识力、情感力和实践力有失偏颇。
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状态仍会被这些所识记的知识和答题策略所掩饰,未能真正意义上体现“生活化”教育的“灵魂”。
3.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改革途径
3.1转变教学观念
在“生活化”的探索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大胆开拓,勇于创新,牢牢把握内容的延伸性和生活性。让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生活中,让小学生在知与行的教育中,实现自身知识和情感的升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模拟现实背景,让学生从中获得一种现实情景下的新鲜体验[3]。如:在《宪法是根本法》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现代的媒体资源,将去展现宪法产生进程当中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小学生从根本上懂得,正是由于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才使得它成为了治国安邦的总的纲领。同时,也可采用媒体链接的方式,将生活中宪法日活动的各地活动进行宏观的展现,以深化小学生对于宪法的认知。
3.2 丰富实践途径
小学思想道德法治教育教学的“生活化”探索中,应尝试建设立体“生活化”的教育和实践体系,实现对学生文化熏陶和文化践行的全覆盖,文化学习与“生活化”的实践相融合,捍卫小学生思想成长的沃土[4]。如:在对《公民是什么》的讲解中,引入生活化的情境。吉米是来自英格兰的一个小伙,在中国的生活中,它融入了这个伟大的国家,他想长久的在这里生活下去,他非常羡慕大家,特别想成为中国公民?他的想法能实现吗?通过对这一情境的深化,可以让学生初步地认识什么是公民?怎么才能成为中国公民。
3.3改革评价方式
应建立多元化的考核制度来作为小学德育课堂建设的核心工作,以促成课堂“生活化”教育的深入发展。在这一评价体系的建设中应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及合作交流、思想活动等进行量化细化,从多个方面完成对小学生道德法治能力的综合考核。如在进行《勤俭节约》一课的考查时,教师可以采取试卷测试+生活评价性结合的方式来展开,在试卷中侧重于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判断、反思及见解,并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家长评价等四个维度的叠加实现对课程内容考核的生活化评价覆盖,从而实现“试卷为辅+生活化检验为主”的综合考评模式的探索。
4结束语
纵观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历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作用是任何的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小学教师应充分把握时代特征,以丰富和拓展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为方略,为小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进而实现思想教育、道德点醒、法治约束的总体目标。在实践当中,可以转变教学观念、丰富实践途径、改革评价方式为路径,确保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探索的实效,从而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培养和储备具有时代精神和实践开拓意识的建设者和生力军。
参考文献:
[1]任美娟.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20,(1):43-44.
[2]于淑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7):122.
[3]谢作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0):21.
[4]唐淑芳.怎样实现低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00 (0S1):P.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