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探讨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26期   作者:邵俊波
[导读] 中国的传统文化渊源流深,不仅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知识

        邵俊波
        青神县白果乡罗湾学校  四川 青神  620460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渊源流深,不仅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知识,其中更包含着很多优秀的理念与精神形态。小学生是祖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是宝贵的接棒人,教育事业格外重要。小学开设了道德与法治一课,为的是在提高小学生文化水平的同时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理念,为今后他们的道路走得正确打下基础。而传统文化作为璀璨的瑰宝,传承至今留存下的都是文化精华,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于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层次的接收道德法治知识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渗透探讨   
        前言: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和一代代的检验传承下来的,
里面蕴含着很多深刻的道理,对于培养学生道德意识与法治常识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能够帮助学生对世界有正确的认知,对事物有明确的是非观,作为炎黄子孙,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而教师作为教育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对于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问题,需要认真研讨。
一、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树立正确观念
        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是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基本的法治意识,并且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意识。但光凭这一课程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传统文化汇聚了先人的智慧,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客观全面的认识世界,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度增加传统文化的教育,这对学生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2.有利于学生客观认识现实生活
        事实上,现代取得的很多成就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实现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保留着古人智慧的结晶,在一代代的更替过程中,这些智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和优化,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对于现实生活的规则也会有深一步的了解,在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将所学理论知识举一反三,熟练应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从而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的发展,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容易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3.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墨子主张“仁者爱人”、“兼爱非攻”,这种观念意味着对世界、他人充满关爱的同时也能让整个世界更加和谐、美好。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心理不仅关系着自身,也对社会有重要的影响。在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美好,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等传统的故事中蕴含着爱和美好,经常接受这类型的教育和熏陶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教材“我爱我家”这一章节的中心内容就是“爱”,什么是爱,如何去爱,这是授课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开展主体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教学中激发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总而言之,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1.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生处于认知水平、学习能力都比较低下的状态,而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学习深度,因此教师需要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从而能够更好的接收传统文化。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开始前对学生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在课程设置的时候需要逐步引导学生健全自己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状态,以便于更好的接受知识。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汇聚智慧,在内容和形式上也丰富多样,想要学生全面掌握是基本不可能的,并且很多传统文化内容使用文言文的形式,学生在学习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现状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时,所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同时也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实现学生水平的有效提升。
2.充分利用教材中潜藏的传统文化内容
        目前所使用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材里包含很多潜在的传统文化知识,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并利用。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并结合授课内容向学生讲解、展示,以此实现课程内容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更好的满足教学需求。比如可以利用古诗词来进行,根据授课内容选取适合的、符合课题的古诗词,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让学生初步掌握古诗词的基础上再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教学目的,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渗透。
3.创设教学情景,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过程中,除了普通的理论授课形式,教师也应当创设适当的情景教学,以此实现传统文化在其课程中的渗透。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也包含着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如果仅仅是穿插着讲述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学生在理解和接收上都存在着一定困难。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接收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与现实情况,创设教学情景帮助学生学习。比如:在六年级学习法律这一块的知识时,可以先结合历史故事,讲述法律法规的发展历程,像封建制法、奴隶法,都有很多史记可循。结合相关知识创设情景:在超市里偷偷带走零食违法吗?为什么?让学生自由讨论探究,这样也能达到教学目的,也能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结束语: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这过程中不断被筛检、更新,最后传承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中蕴含着很多哲学道理,也有很多为人处世的真理。小学生处于逐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过程中,这一时期受到的影响对他们来说是深远的。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雷鸣.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71-72.
[2]张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道德叙事法的路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3]刘莹.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226-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