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大学生实习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26期   作者: 向安
[导读] 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的基本操守。该案例通过“三全育人”的视角,
                                       
        向安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柳州545616 )
        摘要: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的基本操守。该案例通过“三全育人”的视角,妥善处理了大学生实习中的“三对矛盾”,一是学生对实习期待高与对自己要求低的矛盾;二是企业希望学生多产出与企业对学生少投入的矛盾;三是学校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实习环境与实习环境还需提高的矛盾。

        关键词:职业道德、三全育人、实习管理、立德树人
                                 
一、案例综述
        2019年9月,汽车学院输送30名学生到某动车所进行实习。因公司给学生提供的住宿条件不理想,工资待遇也较低,管理比较严苛,学生怨气较大,大面积产生离职的想法。学院得知情况后,组织领导老师到企业处理,最终学生得到安抚,企业的生产得以保证。
二、案例解析
(一)案例思路与理念
        该案例重点是迅速回应学生的关切,把学生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认真处理,防止事态蔓延。难点是建立学生校外实习的长效机制,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关键点是企业用人要以人为本,满足实习生的合理需要。
(二)案例设计与实施
        1.学院组织看望学生,控制不良情绪蔓延。
        学院于10月9日组织老师看望学生,控制不良情绪蔓延。学生反映经过一个多月的锻炼,基本适应了工作环境。但针对生活环境,学生提出了系列问题,希望学校与企业沟通并解决。
        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公开透明的考勤制度。有的学生已经上了班,但被记了旷工或迟到。二是完善的排班和请假制度。有的学生已经被安排休假,在离开工作地时突然被告知要加班。三是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有的学生上班时间一样但工资不一样。四是规范的生活设施报修制度,比如热水供应不到位,窗帘维修不到位,空调制冷不到位等。
        2.领导老师校企沟通,有效解决学生关切。
        带着学生的问题,学院领导老师与企业沟通交流。企业表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早尽快解决实习生的合理需要,营造温暖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于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企业表示向动车所反映,共同协商解决。
        3.组织学生谈心谈话,横向对比其他企业。
        老师们希望实习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高职本身培养的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工人。同学们还要树立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机械行业全国的工作环境大同小异,劳动强度也一样,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更不能跟风抱怨,这样会内耗斗志。
        4.严明实习纪律约束,警告无故旷工学生。
        对于旷工的学生,老师们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重申实习与校内上课的制度是一样的。

学生有事可以请假,但在岗一天就要遵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首要要素就是爱岗敬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遵守自己的职业操守。
        5.规范完善实习制度,三方协议三全育人。
        学校在学生实习前就召开了实习动员大会,讲解了实习规章制度和安全注意事项,发放了实习三方协议。三方协议里对企业的义务虽然做了详细的要求,比如对学生必要的安全教育、安全防护、岗位操作、管理制度、工作纪律、劳动报酬、指导老师等,但是对学生具体的生活环境和工作中的细节未作详细说明。
        6.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教育在校学弟学妹。
        汽车学院认真总结此次实习的经验教训,及时向大一大二的在校生传达企业的真实状况,适时强抓在校生的职业素养,转变就业择业观念。
三、工作实效与经验
    通过与学生和企业座谈,稳定了实习队伍。及时完善实习“三方协议”,从细节入手,确保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该案例的解决,既是落实“三全育人”,也是维护良好的校企关系。
四、案例点评
(一)案例典型特征
        这是一则学生实习中因生活环境导致身心不愉快而集体动摇的典型案例。
(二)案例推广价值
    该案例有效解决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者的问题,根本上是解决了学生和企业的思想问题。作为学校,要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上下功夫。一是要树立与自身相符的职业理想。二是要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基层单位对人才的需要很强烈,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三是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作为一名劳动者,相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就一定能创造闪光的人生。
(三)案例思考与建议
        1.教育流程是否形式主义。在实习动员大会环节,是否走过场,一味让学生签字确认参加了大会,而不顾在大会上学到了什么,也未告知学生实习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比如该案例中企业能提供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学校是否只是转发的企业的简章,而没有和企业落实这些问题。
        2.教育方法是否简单粗暴。作为辅导员,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有没有起到“辅”和“导”的作用。辅导员有没有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特别是学生作为现实的人,他的需要是不断被满足的,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说的那样:“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1]
        3.管理方式是否精准到位。管理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寓于管理之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适合这个学生的不一定适合别的学生,而管理方式是否一刀切。对于差异化,有没有针对性的措施。
        4.规章制度是否以人为本。我们制定规章制度,虽然都是为了学生,但是有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甚至有没有征求带班辅导员的意见。我们总是说要把工作做在前面,但是问题都出来了,才匆匆救火,甚至火势都蔓延了还没找到更好的施救方法。比如,19周实习时间,学生想提前离职怎么办,要交什么样的申请,附带什么样的支撑材料,提前多久才算及格,离职后剩下的时间怎么管理,成绩如何认定更合理等等,都需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妥善处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卷,第531页。
[2].李培超.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论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伦理主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2010年6期.
[3] 汪盛玉.大学生期待视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12.

项目基金:2020年度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研究 ——基于《毛泽东选集》的视角”(2020-SKC07)

作者简介:
向安(1986-),陕西旬阳人,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