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26期   作者:孙国庆,张欣宇
[导读] 对于教育教学来说,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孙国庆,张欣宇
        (辽宁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 110136)

        摘要:对于教育教学来说,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能够支撑我们建设一流的大学以及学科。通过对以往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各个地区的政府在推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偏重的方向就是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引进这两个方面。与此同时,还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那么,为了能够更好的推进高校师资队伍的前进,我们必须要完善自身的制度,提出整改措施,从而实现均衡化发展。
        关键词:双一流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引言
        我国早就出台了有关推进一流大学以及学科的相关方案,将“双一流”建设的相关任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也被各个政府提上了日程。截止到现在我国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性“双一流”建设方案。本文就是针对在方案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以及建议,希望能够推进“双一流”建设,为以后的高校发展贡献力量。
        一、“双一流”政策推动下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不足
        1、人才引进的机制不够全面规范化
        首先,再进行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双一流”文本对于人才的引进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对高水平人才的职责进行了比较抽象化的概括,并没有一个详细的说明解释,仅仅只是用“支撑”一次一笔带过,没有将高技术人才的具体责任表达出来,落到实处。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彼此之间仅仅只是签订了一份比较短期的协议,加上高层次人才身上肩负的任务比较多,最终导致这份协议也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执行。这种学术活动也就演变成一种单纯的交易活动,单凭一己之力很难改变现在这种状态,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或者根治这种风气,只能借助政府的支持,让政府从政策上将被引进的人才进行职责化、规范化管理,通过政策来约束市场行或者个人带来的一些学术上的漏洞,从而改变现在的社会风气。其次,人才的频繁流动也在“双一流”的政策刺激之下渐渐的演变成一场高校之间的人才拉锯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决策者在政绩意识方面有所偏离,对人才进行揠苗助长的迫切心态所致,还由于政府以及高校对于“双一流”建设数量化指标的盲从。从以往的经验可以得出,我国的政府部门大部分比较倾向于利用某一个学科的高新技术人才的数量来作为衡量一个学校以及学科方面拨款的依据。更加注重这个学校的标签,为相关专业领域提供更为丰厚的资金以及技术支持,但是如果只是以“标签式人才”来达到使人才流动的目的,绝对不会长久,只是在短期内能够让人们看到成效,得到利益,但是并不是长久之计,长此以往会使得我们的人才资源出现分化。
        2、培养教师人才的内容不够丰富
        在进行骨干青年以及非骨干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方位进行考虑,多角度进行分析,将各个层次的老师都照顾到,从“双一流”政策文本可以看出,我国对于人才的培养主要还是集中在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方面,这也符合我国的政策要求,延续了我国近年来政府和高校对于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政策性的问题。首先,政府也在不断的加强对于青年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从而使得高学历技术人才得到应有的重视以及保证,对于一些基层的青年老师则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规划以及科研政策支持。

其次,对于一些非骨干青年老师来说,拿到的酬劳通常都不是很高,而如今的社会形势带给我们青年阶段教师的压力确实非常巨大的,需要面临成立家庭,以及对子女还有老人的抚养工作,这就使得一些社会问题显现出来了,一旦高校对于青年教师的薪酬存在不均衡现象,势必会引起一些青年教师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在工作中出现负面情绪,直接就会影响教学质量,降低工作效率等问题出现。
        二、完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化策略
        1、完善人才的引进机制,规范管理
        首先,我们需要提高政策文本的科学合理性,对不同的岗位需求定制不同的人才引进协议,以及制定相对应的岗位管理任务。明确酬劳分配以及一系列的优惠服务政策,让引进人才能够明确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义务,进行合同聘用管理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此外,还需要对人才的管理进行创新,优化相关的工作环境,让高新技术人才能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工作,强化和企业以及研究院的联系,建立人才的双向流动机制,避免人才的流失。当然我们还需要改变以往“标签化人才”的评价方式,启用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在政府部门的干预之下,尽量进行一些专业化的评价,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考核的重点,积极引导高新人才进行科学创新,为科研人才提供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平台。
        2、平衡教师培养内容
        我国相关的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养考核标准,强化对于青年老师的素质培养工作,让老师能够认识到岗前培训的重要性,推动教师分类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可以设立非骨干青年教师的专有基金,支持基层青年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提升自我水平,增加对于青年教师的科研立项工作,并且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最后还需要对青年教学的福利待遇有所提高,保证在社会压力的大背景之下能够正常开支,避免后顾之忧。针对工资问题,国家应该建立一个比较统一的工资标准,地方性政府也应该为当地的高校教师提供周转用房,或者政府出地,学校出资进行教师公寓的建设,让青年教师能够不再为买房而发愁,同时降低人才的流动性。与此同时,还需要完善相关的分类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之下提倡的就是多元化,让各大高校都能够参与其中,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考核,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从而促进高校之间的良性竞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之下,我们需要引导老师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培养人才的同时,重视人品的培养,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在传道受业的同时,还需要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做人道理进行传授,通过提升本身的科研能力水准,去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以培养人才为核心,增加对于教学的权重比例,引导老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邱均平,赵蓉英,杨思洛,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研究报告(2016-2017)[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7.
        [2]郑伟涛.加强高校人才流动规范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7(5):11-13.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孙国庆(1964.03-),男,汉,辽宁省丹东市人,辽宁大学数学院1986级本科学士,人事处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通讯作者:张欣宇(1985.08-),男,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2008级本科学士,人事处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