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艺严
南宁市柳沙学校530021
【摘要】茶文化是国内传统的一种文化,它经历历史的选择和沉淀,逐步形成成熟的文化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代的思想。作为一种传统思想,它将自身文化与传统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承。在中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精神,是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一种新方式。本文拟结合茶文化的内涵理念与精神,通过探析茶文化应用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可行性与渗透路径,从而将茶文化融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
【关键词】茶文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渗透路径
我国是茶文化发源地,古有丝绸之路,今有民族自信,茶文化在我国拥有悠远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步伐的不断加快,茶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得以不断渗透,成为对中小学生实施教育的重要载体。为了对中小学生更好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们有必要对茶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渗透策略展开研究。
1.茶文化的历史背景和茶文化内涵的认识
1.1什么是茶文化
茶文化中包括茶道、茶德、茶艺等,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其饮茶历史也极为悠久,茶被称为世界第一大饮料。茶文化的内涵本就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中国自古有“礼仪之邦”之美称,而茶文化本就是一种礼节现象[1]。将茶与文化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茶艺再将其展现出来就形成了茶文化。
1.2茶文化的历史发展
在商周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种茶饮茶,《饮阳国志——巴志》是我国关于茶叶的较早记载文献[2]。在秦汉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饮茶开始盛行,逐渐与文化相结合,形成初期的茶文化,关于茶叶的著作也越来越多,比如《僮约》。在三国两晋时期饮茶开始进入百姓家的同时文人雅士也座谈茶道,茶开始与高雅相联系,在此同时在各种祭祀、婚庆等店里上也出现茶的身影,成为一种社交礼仪。当隋朝统一全国后,茶也随之传遍全国。初唐时期,茶开始普及到各个阶层,人们对于茶的吟诵也逐渐增多,中国的茶文化已经基本形成,中国的第一部茶文化著作问世——《茶经》,此著作的作者陆羽首次将精神二字贯穿与茶文化中,《茶经》在中国茶文化的地位不可取代。茶文化在唐代得到认定和发展,那么在宋代就完成从发展到成熟的阶段。而在明清时期中国茶文化又得到一次升华,由于此时各种宗教信仰盛行,而茶文化的内涵与其契合,此时的茶文化主张简约性灵,追求清幽脱尘的意境。
1.3茶文化的内涵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延续数千年,茶名超过千种,遍布各个名族、各个地域。以茶待友、以茶会友是中国人最常见的社交方式,文人墨客、社会名仕亦或普通大众都喜好饮茶、品茶、茶会。茶文化本质是茶与文化的结合,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每个人对茶的理解各不相同,茶文化的解读各有千秋,程启坤、研究员姚国坤主张用“理、敬、清、融”来概况中国茶德。李献锋则认为,“和、清、敬、怡、真”五谛最具有代表性,体现着中国茶道的核心精神。茶文化内涵丰富又兼容并包、雅俗共赏,既是高雅文化又是大众文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从茶的自然特性的中提炼,让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感受其蕴含的精神文化,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这很好的熏陶渲染作用。
2.中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引入茶文化理念的必要性
中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很重要的基石。德,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3]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性格的培养形成均在该阶段,除了接受已有教育教学的文化渗透之外,可以结合茶文化的内涵以及学生动手实际操作,采茶、制茶、泡茶、品茶的过程,在文化的熏陶下,达到学校立德树人、修身养性,重视人的群体价值,注重协调人际关系,提倡对人尊敬、无私奉献等教育目的。
另一方面,学生可通过参与茶事活动,得到心境平和,宁静致远,改善中学生学习精神压力,和成长生理期的心情烦恼。这些对于解决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提高学生品行教育修养、素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4]
3.茶文化在学生教育中的具体渗透策略
3.1 加强茶文化研究
悠久的中国茶道文化中渗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充分挖掘这些哲学思想中的内涵,运用到学生日常文化教育中,文化底蕴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行为习惯养成的认知。从古代《茶经》到现今《茶学大观》,爱茶之人定有茶的品位,学习茶知识,普及茶文化,可大大拓宽人的知识视野,充实文化底蕴,激发爱国情怀,提升人文素养,增强综合素质。[5]因此,学校应安排专门教师积极研究茶文化、感受茶文化,并且研讨形成一套茶文化教学体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如,在历史课堂“丝绸之路”相关教学中,可着重通过茶文化的历史、茶叶沿丝绸之路的传播以及国外对茶叶和茶文化的重视等对学生进行茶文化渗透。生物教师可通过介绍茶叶生物特性、茶多酚等物质的功能,甚至包括“虫茶”等科学趣闻,提高学生对茶叶的兴趣,借此向其传输茶文化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2在德育教育中融入茶文化
收集整理与茶文化相关古诗词,提炼茶文化中“和、清、敬”等精神,并将其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寓教于乐,避免对学生说教式灌输德育观念。如,“敬”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态度。在茶道中,需要四平八稳的提壶、淋杯、温杯洁具、凤凰三点头,每一件,没有稳妥恭敬的心境,都无法完成。学生在实践教育中学会以“敬”为先,对长辈、师长同伴恭敬、谦卑、爱护,在茶的文化学习中,感受到一份静心与真心,以爱换心,真心尊重,孝老爱亲。通过饮茶、敬茶,以茶示礼,以礼待人,以美启智,以香怡人,是学生在共情中,感受互敬互重,互助互勉之情。
3.3加强学生茶文化实践体验教育
组织学生开展采茶、择茶、制茶、晒茶等实践教育,设置茶艺表演兴趣班,邀请请茶文化方面的专家召开茶文化宣讲会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茶的不重形式,不拘一格,雅俗共赏,茶事活动时,经过动手、合作、交流、等待等多种多形式多人的方式,感受到茶的物外意境,悟出了妙理,不仅得到愉悦怡乐的身心享受,而且产生了精神升华。在制作的过程中感悟奉献之乐、收获之悦,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心悦则人康,人体康且心康,一个健康的身心能给学生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愉悦的心理环境更能塑造一个健康向上的人格品性。期间,可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共同引导学生将茶文化与自身思想品德素养提升紧密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提升茶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渗透质量。
3.4积极打造茶校园文化载体
可探索在教学楼布置茶圣陆羽等古代著名人物的画像、诗词等镜框或者在校园布设茶文化相关逸闻趣事石碑,也可打造小型茶文化博物馆或者读书室,让学生系统体验茶文化,在课后之余学习交流或研讨中切身感受茶文化。也可以茶文化为主题举办诗词比赛、板报比赛等专题活动,强化师生共鸣,进一步陶冶学生情操。
结束语:学校开展茶文化教育,可以实现以茶修德、以茶促规,引导学生们在茶文化教育活动中感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学生参与茶文化教育活动,可以培养他们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也可以促进他们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佘娇.中国茶文化与汉语国际教育[J].四川师范大学,2015.
[2]何志静.叶娜.中西方“茶”文化的内涵及翻译理论实践研究[J].福建茶叶,2016.
[3]杨华.传统文化传承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实践研究——以《中国茶文化》课例为例[J].美育学刊,2016.
[4]李献锋.茶文化理念下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
[5]申海霞.创特色管理,做一名成功的班主任[J].管理学家,2012.
[6]唐彪.茶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的实践探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