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打造高效的生活化高中地理课堂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26期   作者: 邹振武
[导读] 地理是中学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

        邹振武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实验中学  517300  
        摘要:地理是中学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空间思维、区域认知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具备的优势,高中地理的总目标是从地理的角度进行“立德树人”,课堂教学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途径。然而,目前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法仍以老师讲授为主,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较少等,导致当前地理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都不高,同时不利于教师教学热情的提升。尤其是在重难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面临着很大压力。本文基于论如何打造高效的生活化高中地理课堂展开论述。
        关键词:如何打造高效;生活化;高中地理课堂
引言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高效的作业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可以根据作业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因此如何高效的发挥地理作业的功效,确保所布置的作业为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服务,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当今时代高中地理教师所面临的急迫问题。地理作业作为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直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2009年美国学者乔.宋(Jo.Injeong)和贝德纳茨.莎拉·威瑟姆(Bednarz.SarahWitham)提出地理作业的设计主要为低水平的概念类作业,而关于提高学生推理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高层次的作业设计并不多见。2010年白絮飞提出地理作业形式应多样。2019年王琰提出地理作业的设计应坚持文本、形式、内容、评价这四大创新。总的来看,国外有关地理作业的研究方法主要以数据量化和实证为主,而国内对于地理作业的研究多为一线教师个人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数据技术支撑以及相关理论支撑有待提高。
一、创新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只能让学生进行被动的学习。一味地死记硬背会局限学生的思想,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积极构建创新型地理课堂,为学生提供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采用“问题教学法”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进行积极探索的欲望,在对“全球气候变暖”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如果要抑制全球变暖的现象,你们会采取哪些措施,请你们为地球献计献策。”答案的不唯一性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的空间。课堂上的氛围异常活跃,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的不同的想法和考虑,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比如“刚才这些计策中有哪些属于节能措施,有哪些属于对温室气体的处理措施?”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学生通过综合运用自己的所学,投入到积极探讨中。在该过程中,学生通过思维的不断发散,以及对问题的积极探究,有效提升了思维层次。

教师通过将地理学科与生态环境问题的结合,可以刷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利用微课进行有效教学
        教师想让学生们更好的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上有很多办法,其中一个高效的方法就是微课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一股脑将知识教授给学生们,学生们被动地接受,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们感到烦躁与乏味,还会造成学生们的理解出现偏差。微课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携带一些地质模型让学生们参观,还可以将课本上的静态图片制作成动态的图片或者视频在课上播放,化抽象为实际,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例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这一知识点,很多学生对于理解句意都感到相当困难,听的云里雾里,更别说做到应用了,这时就可以利用微课采取动画的方式,通过一张张动态的图片将不容易想象出来的细节展示出来,让学生们对于其中的变化在脑子里面想象出来。教师还可以进行互动教学,选取例子让学生们自由讨论,还可以通过留一个课下作业让学生们完成来达到加深知识点印象的作用。如《季风水田农业》这一部分,课上教师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们了解水稻的种植啦流程和生长习性等基础知识,然后呈现元阳“红河哈尼梯田”的生产场景,让学生们课下组成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上课看的视频来总结传统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以及元阳红米的价格比普通的水稻贵很多的原因,制约元阳县红米生产的因素等等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们的信息搜集能力、合作分工能力、信息筛选能力等等,还能加深学生们对于这一课时的理解,可以进行知识的延伸,扩充学生们的知识库。
三、提高作业内容的层次化,有差异的设计作业
        “直面差异是教育智慧的核心”,要立足于学生的独特性,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出符合其认知特点和需求的有差异的作业。例如在设计地理作业时,可先对本班的学生进行分层,A、B、C层分别为地理成绩较差、中等、较好的学生。然后将作业分为两种题型,必做题为基础巩固型作业,选做题为能力提升型和创新拔高型作业。基础巩固型作业的难度较低,适用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题型;能力提升型作业是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础上对知识的拓展延伸,作业的难度较高,为A层学生的选做题,B层和C层学生的必做题,可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获得攻破难题的愉悦感;创新拔高型作业以综合性、拓展性为主,难度极高,为A层和B层学生的选做题,C层学生的必做题,此类题型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打破惯常思维的能力。由于提高了作业内容的层次化,因而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了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的权利,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
结束语
        实践证明,微课融合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求知识的自觉性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更加符合当下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及时革新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袁冬.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马旖旎.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现状研究[D].延边大学,2019.
[3]杨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研究[D].聊城大学,2019.
[4]刘丽丽.高中地理生活化案例教学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