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26期   作者:徐辉 胡剑松 吕奕兵
[导读] 随着新课标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的逐步落实,

        徐辉 胡剑松 吕奕兵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213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的逐步落实,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也应被相关教学单位充分重视起来,而班主任正在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因此,积极思考和探索科学合理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简单阐述小学年级心理教育工作现状、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的具体原则与意义,思考提出优化和落实心理教育渗透的科学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工作;渗透研究与策略
        
        当下,由于小学生生活环境和学习压力的极大改变,一些孩子普遍存在着不愿与他人沟通情感、不愿与他人合作、与他人正常谈笑或做事情时有很大的心理压力等不良情况,这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优化或者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小学班主任结合实际情况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工作的具体原则与意义,积极落实进行心理渗透教育的科学策略,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 小学年级心理教育工作现状
        当下,我国的小学年级心理教育工作很难像西方国家一样,由具体的心理专业教师或心理咨询师来进行承担,因此,小学班主任就必须在相关政策制定和出台之前临危受命,肩负起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使命,并尽可能地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今,国家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着两方面的严重的现实问题,第一,由于国家小学生人口基数大,如果合理地按照标准选择,那么必定要在基础教育工作者之外探寻有心理教育能力的老师。如此,必然形成人力资源、教学单位资金分配以及办公资源分配等方面的矛盾。第二,并不是说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就可以成为合格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他们往往需要3到5年的长期工作经验,这更加说明学校无法完成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合理配制,因此,当下小学年级心理教育工作现状并不十分乐观。
        2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的原则与意义
        2.1 渗透性教育原则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注意渗透性原则的落实。比如,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学习能力、思维逻辑能力较弱,生活常识和社会经验又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在进行相关心理健康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基于渗透性教育原则,让学生模仿一些兴奋、愤怒、嫉妒、愧疚等各种情绪或情感,让小朋友通过观察他人对话认识到语句语气对句子表达意思的具体作用等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丰富自身情感储备,提高共情能力,更能并很好地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素质。另外,注意针对性原则,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思维和天性,因此,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受众,小学班主任应当及时地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引导方案和策略,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更充分的落实和优化。
        2.2 渗透性教育的积极意义
        一方面,班主任是小学生思想健康教育工作的引导者,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创新班主任工作方法的积极作用。以往的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主要以说服和教育学生为具体导向。而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不再习惯于用自己的主题要求去调整学生的言谈举止和性格情感,甚至会认真发现和了解自身问题,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集体心理氛围,从而有利于班主任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加强班级凝聚力和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
    另一方面,它丰富小学班主任工作内容和工作意义。班主任从来都不是一个冷冰冰的角色,其不但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知识培养、技能的养成和训练情况,也要积极重视学生合理的心理诉求和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有利于全面提高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质量和意义。


        3 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策略
        3.1 结合学生具体特点开展丰富的心理教育活动
        由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情感抒发方式都处于稚嫩的形成阶段,不同的孩子之间有很大的性格和心理差距。因此,作为小学班主任应该在尽可能地了解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下,结合其特点开展相对丰富的心理教育活动。比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演讲比赛,尽可能地给一些怯场、“胆小”、容易紧张的孩子上台演讲的机会,的锻炼他们的表现力和自我表达能力。比如,针对一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孤僻的小学生,应积极主动的与家长加强交流,可以以加强家校沟通的方式,来保障小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等等。
        3.2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集体心理氛围
        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集体心理氛围对小学生的整体影响可见一斑。由于孩子们普遍没有很强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在一个相对严肃、紧张、冷漠的环境中,孩子们往往同样紧张而害怕表达。而在一个相对自由、活泼、快乐的环境中,孩子们也会积极地释放天性。因此,小学班主任协助任课教师等一起营造相对轻松和快乐的学习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比如,班主任可以定期进行匿名性问卷调查,考察学生对班级环境的感受和相关意见。比如,班主任尽可能地参与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体育课与学生们一同玩耍和训练,和同学们一起吃饭,积极与同学进行融洽的交流等等,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班主任的感情,并且提高班级凝聚力。
        3.3 了解学生心理需求,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
        有时候,学生并不一定愿意主动将自己的心理需求告诉他人,在面对心理问题的解决时,他们仍然会有很强的防备心理。众所周知,西方国家会通过父母装扮为圣诞老人,在圣诞节时给孩子送出他们最喜欢的礼物,这种方式不仅让孩子们感到惊喜和幸福,同样也会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比如,如果学校有一定的教育资源,可以适当招聘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空置出一间相对合适的环境作为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如果没有很多的资金和资源,让一些广受学生喜欢的教师担任此角色,在尽可能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做孩子倾诉的对象,也未尝不可。
        3.4 全校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除了要求全面性的以学生为关键对象,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和心理诉求,加强全校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也至关重要。由于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落实,教师除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外,还应关注学生心理教育,这就需要班主任有良好的三观、工作态度和责任感。比如,教学单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经验座谈会,让有一定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或教师同行对教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只有完善教育引导者的综合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成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下社会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是丝毫不可懈怠的重要教学任务,然而,由于国家人力和物力资源配置的短缺或不平衡,小学班主任就应临危受命主动承担起保障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大旗。在具体工作过程中,相关教师、教学单位、心理资源师、辅导员乃至地方政府都应当积极重视起来,尽可能好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为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和学生身心素质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文雅.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研究[J].家长(上旬刊),2020.
        [2]王蓉.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
        [3]张亚玲.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研究[J].文渊(中学版),2019.
        [4]郭振强.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