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为例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26期   作者:马赛
[导读]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

        马赛
        (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同时也是普通地方高校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为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对接,校企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梳理有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状,了解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转型发展现状,对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在转型发展中校企合作方面提出几点试行的具体措施,以期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能够提供借鉴之处。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职业;产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一、前言
        现在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国也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然而,目前我国的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推动社会的发展,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对接,教育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
    自2004年9月国家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增强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切实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加快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3号。]”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其中第十条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决定》明确指出了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
    2015年《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转型的主体是学校。按照试点一批、带动一片的要求,确定一批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含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试点高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高校转型内生动力活力,带动更多地方高校加快转型步伐,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以及配套的政策和推动机制等。本文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现有的研究进行梳理,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能够提供一些可借鉴之处。
三、国内外校企合作的现状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 刘力,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及本质探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25日。]这是在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教育模式。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也蓬勃发展起来。
        有关于校企合作办学的研究最早兴起是在西方国家,很早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校企合作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关于校企合作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组织模式研究两个方面。国外的校企合作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促成产业界的主要科学家回到大学校园,向大学的学生们介绍新技术;
        (2)大学生在课余和暑假期间到企业的实验室工作;
        (3)当大学准备发展一些新的研究计划时,听取产业界人士的建议;
        (4)企业使用大学暂时不使用的实验场地和设施,可以雇佣学生作为实验助手;
        (5)校企之间建立咨询关系,逐渐扩大合作内容;
        (6)大学学者到产业界参观或做报告;
        (7)企业为大学的研究或教学提供设施等。
        我国对于校企合作的研究始于80年代中后期,现在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介绍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模式多种多样,如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合作开发、委托开发、共建研发机构、共建联营企业、共建学院、人才交流、人才培训、信息交流、共同组织重大项目的投标和技术引进等等。目前国内对于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依据中国高教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的分类有:订单式、“2+1”式、学工交替式、全方位合作教育式、“实训—科研—就业”式、双定生式、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式、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式、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式。
        通过对国内外的研究了解,可以看出我国的校企合作发展比较晚,合作模式不够丰富,需要学习国外新的方法和经验。国外的校企合作经验比较成熟,可以为我国的校企合作提供许多宝贵的经验。尽管国内外对于校企合作有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是总体看来,都较少从现状分析入手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缺乏对实践问题的探讨。因此,笔者尝试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下简称理工学院)的转型发展的现状入手,从实践出发,在前人现有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适用于理工学院的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四、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转型发展现状
        2014年4月,178所高校达成了驻马店共识,进一步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进行转型。

2014年6月,《决定》指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然而,我国地方本科院校长期以来实行的是普通教育,课程设置遵循的是“要具备完整的学科体系”的原则,这种课程设置在普通大学是知识储备和传递的最经济、最简约的课程结构,但在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过程中依旧遵循这个原则却并不适宜。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就势必决定了本科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以职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中心,而不是像以往一样进行通才教育。因此就显得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需要的课程没有开,不需要的课程又没有及时淘汰,导致课程设置与职业需求联系不紧密,缺乏实用性。因此,对于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如何进行课程改革成了不能回避的问题。
        2015年3月,河北省教育厅正式将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作为“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试点高校”。为了把理工学院建设成全国知名的应用技术型大学,为河北省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大批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理工学院提出了“四四制”人才培养模式。
        “四四制”人才培养模式,即把学生在校学期期间划分为通识培养、大类培养、专业(分类)培养和联合培养四个阶段,在后两个培养阶段又按照学生的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分为四类人才,即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应用型技术研究人才、适应性专门人才和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分别对接进入企业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贯通培养、创新创业中心联合培养和国际学院联合培养。[ 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讨论稿),2014年。]
        为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目前理工学院已经完成了对于培养方案的修订。在人才培养的第三、四个阶段,即专业培养阶段和联合培养阶段的应用型专业类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当中,除了要选修专业课之外,还有实践类课程的学习。目前只有几个专业设置了岗前培训、企业实践等课程,包括企业顶岗实习、企业实践和实训。企业实践的内容有企业认知和企业或行业信息化现状调研,要求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第一个环节是要了解企业的基本现状,熟悉企业的业务,完成企业认知报告。关于校企联合培养的具体方案只有一个电子商务专业的《网络营销实训》和《电子商务运营实训》,设有岗前培训,但是没有说明是由谁进行培训,实训具体如何实施。
        由此可见,理工学院对于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方案。
五、关于理工学院转型发展过程中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为实现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可以借鉴国外已经成熟的经验,摒弃以往只有学校教师单方面参与教学的形式,挑出完整的学科体系的模式,在课程设置上考虑职业需求或者说是工作需求的因素。因此,为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实现高校产出与企业需求的供应链对接,笔者提出以下具体试行措施:
1、企业委托培养
    企业为解决自己内部存在的问题或者在企业将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会适时的到各大高校进行招聘,即便是招聘到了专业对口的学生,在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工作时,也无法立即解决问题,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企业的环境,包括人际关系、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变等。为了企业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委托高校培养此类的专门人才。企业一方可以对此类人才的课程设置、外语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实习实践等方面进行规定。要解决企业内部的问题,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学生是否达到要求由岗位需求的企业一方来进行鉴定,在毕业生达到企业岗位要求的条件下,签署就业协议。此方法既解决了企业的用人问题,又解决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2、企业课程在校内课堂植入
    高校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或者高级技术人员进入到高校课堂进行授课。打破以往的纯理论教学模式,更多的讲授一些实际生产过程当中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帮助学生获得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的工作经验,缩短大学生就业后的实习时间,为企业节约成本,为大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习
        以实习实践基地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共建合作平台。每个专业建设2-3个稳定的实习基地,以保障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在校学生在毕业前深入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进入到工作的一线,锻炼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如果不能实现顶岗实习,可以进行影随实习,即不对此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任何的干扰,只在其身边进行观察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完成某一项工作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做好相关工作的信息收集和整理,为其更好地就业做准备,争取毕业进入相同或者相关工作岗位后,缩短适应期和学习期,尽快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4、专业共建
        在既有的高校中,企业与校方合作进行联合办学,可以联合设置1-2个对口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哪些课程由校企双方来共同指定。可以采用DACUM(Develop A Curriculum的缩写,前提是教育服从于产业的发展,其目的是通过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帮助学校开发出满足行业需求的、新颖的、本土化的课程)的课程开发方法,运用模块方案,把职业能力看作是职业教育的基础,以能力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其中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
        
参考文献:
[1] 刘道兴,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样板,决策探索,2015年4月上。
[2] 邓秋实,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机制的探究,哈尔滨理工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3月。
[3] 梁丹、徐涵,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研究现状及思考,职教论坛,2015年1月。
[4] 余锡祥,地方本科院校职业化转型发展与校办企业转型的核心问题,现代职业教育,2014年第27期。
[5] 魏莉、赵纯坚,基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校企合作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高教学刊,2015年23期。
[6] 康亚华,校企合作,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大学(研究版)2014年第9期。
[7] 安静、陈臣、崔民日,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为例,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11期第36卷总789期。
[8] 张千友,转型发展中地方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的探索和实践——以西昌学院为例,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12月第27卷第4期。

作者简介:姓名:马赛,出生年月:1985.09,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北省深泽县,毕业院校:东北大学,毕业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方向),学历:研究生,工作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比较文化研究、日本语教育,学校省份:河北省石家庄市,邮编:050000
[马赛(1985-),女,河北石家庄人,东北大学硕士毕业,日本城西国际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比较文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