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玲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幼儿园 474750
摘要:家乡的民俗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事业中的瑰宝,也是应该让幼儿从小就接受到的教育内容。在幼儿园的教育阶段中,教师将家乡的文化融入亲子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培养幼儿文化素养以及民族情怀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作为家乡人应该身体力行,本着传承民俗文化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家园配合积极参与其中,既保护好家乡民俗的原汁原味,又切合实际地融入新风尚、新气象、新内涵,使之历久弥新,焕发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家乡民俗;亲子;社会实践活动;策略
一、家乡民俗亲子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纲要》提出"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可见,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在幼儿期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化科技社会的形成,我们生活的空间慢慢的被人为科技的成果及产品所包围。城市儿童被现代化的物质和玩具所俘虏,他们对最常见的乡土人情一无所知,经常为独守电视和现成的玩具而感到百无聊赖,地方民俗文化资源慢慢地退出了孩子们的生活和视野。与此同时,审视当今的教育,我们发现人们对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非常重视,但往往忽视了地方民俗文化的影响和它作为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因此,家乡民俗文化的传承需要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小手拉大手进行爱的传递!
二、家乡民俗亲子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
生活即教育,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即是我们追求的宗旨!教师将民间文化融入亲子社会实践活动,使幼儿园有了日益增长的民族精神作为支撑。在幼儿园教师的教导下,民俗文化已经成为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并且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民俗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所在。同时家长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与利用,拉近了幼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的距离,在浓浓的亲情中成长的孩子健康、活泼、聪明。提升了孩子的快乐指数,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增长孩子的知识面。促进了家园教育互动,使家长逐步树立了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人才素质观。
三、家乡民俗亲子社会实践活动的策略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明确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使幼儿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实践中获取经验和知识。他特别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活”,那就要带孩子到活的大自然、大社会中去。由此可知,大自然、 大社会应当成为幼儿学习的第二课堂, 社会实践活动无疑是实现幼儿到大自然、 大社会中进行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充分调动幼儿与家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紧密家园沟通与合作,践行活动为载体,通过家委会的形式,以幼儿发展为本,尊重幼儿需求,把优秀的家乡民俗文化融入亲子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参与周边社会生活,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那么,怎样利用家委会资源开展丰富而有意义亲子活动呢?
(一) “爱相伴共釆摘 唱山歌赞家乡”亲子活动
教师利用家委会资源密切配合,组织丰富多彩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带着孩子们走出园所,了解家乡的民俗,组织了与众不同的特色主题活动如:“爱相伴共釆摘 唱山歌赞家乡”家委员会亲子活动。,家乡的山歌唱起来,鸣鸣的妈妈既是家长又是山歌传承人,大家一起随鸣鸣妈妈边唱边舞,分享婉转悠扬,富有浓郁地方生活气息的山歌,孩子们能有机会与山歌相约真是幸福极了。
家长和孩子伴随着山歌分享釆摘的快乐,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到了金秋时节家乡的美好风光,增强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爰家乡的情感。
(二)“走进敬老院、情暖重阳节”亲子活动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让孩子们真正理解并践行这种美德,在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开展“童心敬老,爱在重阳”民俗文化亲子活动,我们与家委会一起,到老年公寓敬老院,带着满满的爱心,家委会成员老师和孩子们走进了敬老院,“爷爷奶奶好……”孩子们一声声亲切、稚嫩的问好声,传遍了敬老院的每个角落,老人们慈祥的笑容顷刻间溢满了整个脸庞。舞龙舞狮为老人送祝福送吉祥,“中华孝道儿歌”、“尊老敬老手势舞”家长和孩子们为老人分享民俗文化互动游戏《击鼓传花认农耕》、《采茶送给爷爷奶奶喝》、亲子操等,与众不同的活动增添了靓丽的色彩,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绚烂的舞台,但甜美的歌声、欢快的舞蹈以及真诚的笑容赢得了老人们的阵阵掌声,给他们平淡的世界里带去了欢乐,送去了温暖。
孩子们用自己积攒下来的零花钱为老人们买来了蛋糕和暖宝,将带来的蛋糕与爷爷奶奶分享,他们依偎在老人们身旁,为老人送上一句甜甜的祝福……孩子们的行动换来了爷爷奶奶开心的笑脸和发自内心的赞许。爷爷奶奶们激动地对孩子们竖起大拇指,连声道谢,并祝愿孩子们健康快乐、茁壮成长。敬老院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老人们在享受到天伦之乐的同时,倍感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孩子们走出幼儿园,感受不同的社会生活,体验到敬老爱老的责任和快乐,学会用自己的行动为老人带来温暖。
(三)“寻红色的足迹做时代宝宝”亲子活动
我们的家乡处于淮河的源头,历史悠久,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仅仅有独特的淮源文化,还有丰富的民俗资源。带孩子走进纪念馆和淮祠是一项丰富的教育素材。 家委会主任联系邀请讲解员,前期的交流(给孩子们用适合口吻的话,讲容易理解的内容)幼儿身穿整齐的小小解放军服,可爱的小脸蛋上贴上红五星,手拿国旗和五星,精神换发,神采飞扬地出发了。到桐柏革命纪念馆参观,并在纪念馆门前表演《闪闪的红星》,围观的人们不停的为孩子们点赞,拍照的、录像的还引来了众多外地游客不停地问这是哪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孩子们更加自信与快乐。
到了淮祠,讲解员阿姨为家长和小朋友解,桐柏的发源地,桐柏人文精神,桐柏英雄的故事。到农家乐玩亲子游戏:爬过铁索桥、钻地道、跟解放军叔叔练本领。用餐时:家长讲故事,粒粒皆辛苦,教育幼儿不浪费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午饭后:家长和孩子帮种植栀子的阿姨采摘栀子的活动,幼儿体验体验帮助他人助人为乐的快乐。孩子们享受了一次丰盛的历史、文化、艺术的盛宴,既增长了知识,也开阔了眼界!真正实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
四、家乡民俗亲子活动,促进幼儿多元化的发展
孩子们近距离地接触和体验家乡文化,感受祖国和家乡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爱自然的情感,提升了家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发展,有效促进了家园共育目的。从小培养幼儿对文化传承的认知,树立良好的文化素养,将民俗文化融入亲子社会实践活动中是十分有必要的。充分挖掘本地的民俗文化, 充分利用家长和身边的教育资源 创新活动思路,为幼儿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幼儿在优秀的家乡民俗文化中陶冶情操,培养幼儿优秀的品格,促进幼儿多元化的发展。帮助他们未来更好地成长成才。
总之,教育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会用孩子的眼光去审视孩子的兴趣点,寻找和确定每一个起点,愿做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领路人。我们将秉承“回归自然、回归儿童、回归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活动的渗透,让孩子从小了解并传承家乡民俗文化,做一个有根的家乡人。
参考文献:
[1]郑婕妤.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38.
[2] 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583)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组织编写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5.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