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张银祥
[导读]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课堂教学常常容易出现“重才智、
       
        张银祥
        营山县六合完全小学校   
        摘要: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课堂教学常常容易出现“重才智、轻德育”的现象,然而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学也在与时俱进地发生着变革。初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做出相应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德育渗透
        在初中语文教育内容中积极的设计一些德育教育的渗透性内容,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所要求的一些单项的文化传承过程,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语文教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导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帮助他人,怎样规避一些风险,并且成为更为无私的人,为集体奉献一定的力量,并且成为对于社会和家庭有用的人是极为重要的。
        一、德育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如今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量以及要求也不断增加,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加强自身的德育发展,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是现代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立足于社会发展浪潮中,有必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将德育渗透进去。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及教学内容比较丰富,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尤其在学习一些爱国励志等文章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品质有所提升。通过语文教学来加强德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德育教育意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促使正确三观的形成。
        二、初中语文教德育教育渗透现状简析
        德育教育的内容成就使得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渗透内容或者无法感知,或者觉得没有意思,比较枯燥乏味,由于德育教育并不能够完全被语文教师挂在嘴边,很多教师自己对于德育教育的认知也不是非常完善的,而人对于自己所说的话和所做的是负责任的态度,可能会使得初中生这类处于好奇和青春年华的人群觉得非常难以理解,很多初中生常常在社会生活的实践过程中我行我素,不仅没有责任感,甚至也没有最基本的道德秩序观念。而如果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过度的强调传统文化中一些较为枯燥的部分,可能会使得初中语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种简单的照本宣科,不能够引起内心的共鸣。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举措分析
        1通过语文基础知识渗透德育教育
        实际上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并不能够单独区分开来,语文课文的文体有很多种,所表达的情感也比较丰富,将初中语文教材作为载体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在学习文章中的一些基础知识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在领略文章情感的基础上,能够使得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例如在学习教材《背影》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进行揣摩,然后通过全文来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进一步表现出父亲对于子女的爱。通过重点字词的分析和学习,学生的情感也会得到触动,从而使得内心受到感触,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


        2通过语文阅读渗透德育教育
        阅读教学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部分,所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在阅读教学中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阅读技巧讲解给学生,然后将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作品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自我阅读提高自主意识,并在阅读过程中领略优秀文章的思想情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学习文章主人公以及所讲人物的优良品质。例如推荐学生在闲暇时间阅读世界名著《简·爱》,通过字里行间来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并学习简·爱敢于斗争和努力争取平等的精神。通过对优秀作品的阅读,可以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启发,让学生的思想品质以及思想水平得到提升。
        3结合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还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展开丰富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同时,在学生心中形成正面积极的影响,从而达到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如学习初中学语文教材中自主欣赏内容“乡愁”,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至今仍流淌在每个离家、想家人的心中,同时也反映出了当前的政治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该诗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带领学生针对“乡愁”进行分析当前的香港问题、台湾问题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针对自己的家庭或者与学校、同学之间的情感仿写诗歌内容,加强学生的学习,深化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
        4利用课本人物实现德育渗透
        初中语文课本中包含着大量的故事人物,他们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其性格特点和为人处世的方法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课本人物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一种极为巧妙的方法,学生在研读课本、分析人物的过程中,会被人物影响;而教师可针对人物的个性化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这些特点的优劣有更为全面的理解和判断,实现自我反思,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语文课本的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其中所包含的人物也不仅是一个故事角色,而是某一时代背景下相关类型人物的缩影,这些人物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是极为优质的德育素材。
        5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渗透,须以课文为主要工具。课本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依据。但现状却往往是老师一篇篇课文地详细分析,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学生却左耳进右耳出,没有收到德育的实效。其重要原因是老师未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未能将课本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未能做到真正的“渗透”。一旦感觉的神经,把一股激动之情渗透到心灵时,我们便会获得主要的启示。只有那些为学生的感觉和情感所肯定和接受了的东西,才能成为他们在理性上肯定和接受的东西。要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全身心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到课文中描述的生活、思想、情感,从而对这一切产生爱憎的感情。 
        结论
        总之,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渗透德育教学,让学生在課堂学习时,不仅可以掌握到语文知识,还可以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教师要协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房蕊.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1):53.
        [2] 马鹏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