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内涵与实践路径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薛秀霞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薛秀霞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第一实验小学  河北 唐山 063021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不仅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还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为了使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学习能力。面对小学生贪玩好动自制力差的情况,应当重视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实践路径
引言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陈旧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学,使学生的发展只能维持在较为浅层次的知识层面,而其他方面的素质及能力都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存在。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可,小学语文教学也更加关注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更加注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构建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内涵
        国外教育领域中公认的“深度学习”概念最早由美国的FerenceMarton和RogerSaljo提出,他们在1976年发表的文章《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中提出深度学习(DeepLearning)和浅层学习(SurfaceLearning)这两个相对的概念。他们认为,深度学习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发展高级思维的能力。国内关于深度学习的系统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何玲、黎加厚在2005年将深度学习界定为: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新知识,将它们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融合,将众多思想相互关联,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做出决策并解决问题的学习。较机械被动式的浅层学习而言,深度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与任务、联想与建构、活动与体验、迁移运用、问题解决等特征,需要批判性思维、迁移和创造等高阶思维的渗透。深度学习注重学习者的能动性及知识的建构性,主张学习者建立不同知识的内在联系,获得综合的理解并实现迁移应用。
二、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实现路径
        (一)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的层次进行深入的挖掘
        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度学习是相对于以往浅层次学习而言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彻底摒弃以往照本宣科式的浅层次教学方式,注重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其他各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有助于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首先,教师应注重将课内教学资源与课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阅读的开展与阅读资料视野、涉及内容的深度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的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进行结合,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取更多、更深层次的资料与知识,促使学生对课内阅读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其次,教师还可以将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结合,使学生在结合生活经验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进行语文知识的内化与迁移,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为深入的培养。


        (二)开展小组合作,活跃课堂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开展深度学习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挖掘学生内在学习潜能,多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才能,让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中畅所欲言,激发想象,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作用,让学生在彼此交流中实现能力的逐步提升,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激活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实现语文知识的深度学习。例如,在学习《开国大典》这一课时,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和讨论: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其中写了哪几个场面?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在小组合作中不同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当组员之间发生矛盾时,组员会从自己的角度对问题进行阐述,同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通过学生之间短暂的头脑风暴后,学生得到最终答案,文章按照“先……再……接着……”的顺序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开国大典典礼分为五部分,分别是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讲话、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倡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解决问题,可以有效解放学生思想,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从自己的角度提出对问题的看法,打破沉闷的课堂学习氛围,激活学生语文学习动力和热情。
        (三)归纳学习技巧,培育学生学习思路
        深度学习的本质在于学而不在教,教师的教学在深度学习课堂中仅仅能够发挥侧面引导的作用,并不会完全覆盖学生的学习流程。在学生的深度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都能通过自身努力解决一定的学习问题,并且会随之形成一定的学习技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这些学习技巧进行归纳总结,用来培育学生的学习思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比如,在阅读课文的时候,一些学生提倡第一次先进行浅读,第二次对课文进行深读,第三次则需要带领问题进行阅读,这本身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技巧。教师可以对这一技巧进行归纳总结,提倡其他学生学习这样的阅读方式,合理运用到以后的文章阅读当中。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自身的一些语文阅读学习经验给学生讲解,并与学生交流讨论合适的语文学习方法,一旦学生提出了良好的建议,教师需要认可,与学生积极尝试这些实践方法的可行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并不是课堂上的主导者,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培育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思路。
        (四)创设开放性课堂,挖掘智慧潜力
        小学生在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对他们创新思维能力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应当在学生努力思考时,将智慧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这样更利于教学过程当中难点突破,增强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过程当中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学生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无拘无束自由地想象,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在思考和提问中获得相应的提升和发展。在对开放性语文课堂进行创设时,不仅要重视教学形式具有的开放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到现实生活以及社会当中,亲身体验现实生活和语文之间联系,增进语文知识的理解。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当中,还应当注重教学内容具有的开放性,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过程当中,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来进行查阅相关的内容,使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拓展,对语文知识更加全面地深入学习,在完成教学之后,将课内外知识有效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增进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束语
        总之,学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深度阅读的开展不仅需要学生自主阅读,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有效地表达,新旧知识之间的建构和融合,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获得高阶思维,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春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应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
[2]王惠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之我见[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32.
[3]杨胜林.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现状及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5):148-149.
[4]高先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5]肖莹.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