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杨艳菊
[导读] 民间游戏历经长久的历史积淀,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杨艳菊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幼儿园  674499
        摘要:民间游戏历经长久的历史积淀,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儿童民间游戏是指供幼儿玩耍和锻炼的游戏模式,游戏玩法简单易懂,兼具民间游戏娱乐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十分适合学前幼儿的学习娱乐,在幼儿教育中被广泛运用,笔者就民间游戏对幼儿教育的意义展开论述,分析民间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教育;意义价值
        中国劳动人民历经千年,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璀璨的中华文化,在娱乐媒体还不发达的近千年历史时期中,民间游戏作为大众主要的娱乐方式,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之一。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民间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民间游戏这种传统的娱乐方式被网络、电子等娱乐媒体所取代,且由于时代、地域等差异的影响,民间游戏在流传过程中已发生巨大转变,如何贯通古今,充分利用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在游戏中启蒙幼儿思维,提高幼儿学前教学质量和游戏质量,是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民间游戏与幼儿游戏
        民间游戏,在钟敬文先生主编的《民俗学概论》中,概述为一种为满足精神的需求而进行的文化创造。因此它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更多的是一种如同文化活动的教育作用。文化,即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生活和发展,因此孩子在进行民间游戏活动中,能在无意识间受到游戏意识的启发和激发创造。所谓“寓教于乐”,民间游戏因其特有的随意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从内容和形式上便与幼儿好玩、好奇、好动的天性相符合,故能在非正式的、轻松的教育环境下向孩子有效地传递知识和思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中培育健全人格,从而引导其行为的规范,并使其体能得到锻炼。
        游戏是儿童获得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载体。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具有生活气息,风采各异的游戏,即民间游戏。幼儿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改编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乐于被幼儿所接受的、富有浓厚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儿童游戏活动。民间游戏和现在幼儿园游戏的最大区别在于,它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娱乐性强,易学易玩,几乎不受时间、地点、材料、人数的限制等等。传统的荡秋千是在高大的树丛间进行的,在茂密的丛林间,高耸入云的苍天大树上攀着手臂粗的树藤,就着树藤荡秋千,好不刺激,对于体力和勇气都是极大的挑战,或一根结实的麻绳往房梁上一挂,就可以荡秋千,妙不可言,现在的荡秋千出于安全的考虑和生态环境限制,经过一步步改良,在公园,在游乐场,依然可以看到荡秋千的身影。
        二、幼儿民间游戏的特点
        (一)游戏方式简单易懂
        受生理原因控制,对于幼儿来说,游戏规则必须简单易懂,随意性、趣味性高,例如‘木头人’‘老鹰捉小鸡’‘跳格子’‘捉迷藏’等游戏,在简单的规则中进行,游戏目的只是让幼儿体验和伙伴相处的乐趣。虽然游戏规则单一,但趣味性却浑然天成。
        (二)游戏工具简单
        部分民间游戏需要游戏工具,但游戏工具十分简单,因为民间游戏是从民间劳动中衍生出来的,游戏工具来源于生活,打沙包只需几片废布头,一把黄豆或细沙简单缝制,成本低制作简单。跳绳只需一根麻绳就可以开始,而且可以跳出不同花样。不仅工具简单,而且在制作简单的游戏工具过程中,体验游戏的乐趣。且游戏场地没有特定要求,大部分民间游戏随时随地信手拈来。
        (三)童谣和游戏的结合
        我们众所周知的拍手游戏,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成长,因为幼儿对游戏的追求主要是对其趣味的追求,简单的拍手节奏带上节奏分明流畅,语言生动诙谐的童谣,就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无穷乐趣。


        三、民间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体现
        (一)启蒙幼儿智力
        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从肢体到语言,全面调动幼儿肌体活力,刺激脑部神经,促进大脑发育,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少不了要和同伴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对幼儿的词汇储备、语言能力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伴随着童谣展开的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还能提高孩子的生活常识储备,通过童谣来感知生活,发现周边事物。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通过观察,可以进一步发现幼儿潜质,挖掘幼儿兴趣点所在。
        (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民间游戏的优势符合幼儿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在调动幼儿肢体和感官的同时可以兼顾幼儿良好品质的培养,很多民间游戏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就拿最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来说’就需要孩子们互相照顾,互相沟通,可以很好的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就要互相协商有争议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还可以让孩子懂得谦让,克制自我中心感。培养幼儿的好品质、好心态。
        (三)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
        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体会游戏所带来的快乐,也会不可避免的受挫,和小伙伴们发生摩擦,当赢得游戏,在游戏中获得自信和满足时,会心情舒畅,但当遇到困难时,也会产生失败所带来的挫败感。在这些时候,就需要家长或老师的指导,在成功中保持虚心,在失败时反思总结,愈挫愈勇。让孩子无论在何种境遇中都保持初心,乐观开朗,从多方面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
        如小班幼儿的游戏“跳房子”,刚入园的幼儿有一部分还不会连续并脚跳,但孩子们有着较强的挑战性和模仿性,当他们尝试多次成功后,脸上会露出喜悦的表情,充分体验了成就感。孩子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而且在游戏中尝试着新的玩法如单脚跳,花样跳。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运动能力,增强了体质,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使民间游戏形式创新,内容丰富。因此,传统游戏的开展过程,可以说是幼儿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和积极情感的过程。
        (四)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幼儿园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要着重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在传统游戏中,如打沙包,需要几个小朋友合作才能完成,在打沙包的过程中,几个小朋友一同配合,共同商讨,寻找方法,可以将游戏玩的有声有色。如老鹰捉小鸡,一次户外运动时,桐桐和嘉欣还有几个小朋友一起玩起了老鹰捉小鸡,可是桐桐和嘉欣都想当老鹰,怎么办呢她俩争吵了起来,后来桐桐说这样吧:“我们轮流当老鹰,你先当然后我再当”问题解决了小伙伴们高兴的玩了起来。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锻炼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幼儿通过扮演凶猛的老鹰、善良的鸡妈妈、乖巧的小鸡与小伙伴合作游戏,可以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从中获得好与坏、善与恶、安全与危险等方面的意识,无疑为他将来走进社会做了一个铺垫。比如《捉迷藏》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学会机敏、灵活、应变和判断等能力,促进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又如《抬花轿》等,幼儿在玩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了解了社会生活的一些内容,感受了我们大中国魅力十足的民俗文化。
总之,随着现代化、高科技玩具的出现,民间游戏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讲逐渐陌生。其实民间游戏是现代玩具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开拓幼儿视野,发散幼儿的思维,对幼儿责任、合作意识的培养有极大的作用。在幼儿园中开展传统游戏,不仅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需要、一种新的体验。幼儿民间游戏材料是低廉的,教育价值是高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传统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发和利用传统游戏,让幼儿在民间游戏中快乐有趣的成长,使得民间游戏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财产可以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1]王静.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8
        [2]雷丽丽.罗红.民间游戏对发展幼儿地方性知识的价值和可能途径[J].教育现代化.2015-08
        [3]田增会.彝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