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社会适应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张艳颖
[导读] 孩子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意味着孩子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张艳颖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廊坊幼儿园,河北省廊坊市

        摘 要
        孩子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意味着孩子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单单只是在家庭中接受教育,而是应该进入幼儿园,为未来的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也是孩子认识外面世界的必经之路。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到适应进程出现的如陌生环境、人际关系等问题,导致他们的身体、心理会不由自主地受到这些方面因素影响,出现如大哭大闹等各种不适应现象。这种现象不仅给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带来极大难度,同时家长也深感忧心,甚至可能会陷入焦虑状态,因此解决幼儿的适应情况成了保障幼儿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幼儿适应外界环境的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园   社会适应能力  沟通和合作
        一、引言
        人类进程中,个体努力适应各种现象贯穿人的一生。如小的时候适应学生角色及学校,长大后适应工作及同事等等,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必须及时调整自己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以便能够过上更好生活。因此,我们总是按照社会对角色的期待尝试领悟、并作出扮演角色应当符合的相应行为,可以说人类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不断适应各种场所的过程。
        二、入园适应问题的表现
        幼儿入园生活适应困难的症状出现,在不同孩子身上有不同的表现,不适应症状的时间也长短不一,导致个体间的各种不适应症状有极大的差异性表现。
(一)情绪紧张不稳定
        刚入园的幼儿情绪非常不稳定,表现最多的是哭,哭的表现有各种各样。
1.大哭大闹。刚入园的幼儿因第一次离开家,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同伴还有没接触过的老师,知道自己要在其幼儿园呆着,极度缺乏安全感便出现大哭大闹的现象。有的幼儿撕拽父母的衣服,并伴有哭声;有的幼儿拉着父母的手,死死的不肯放开;有的幼儿在地上打滚,大声哭闹,不愿让老师去接触。
        2.哭一整天。幼儿在第一天上学的时候,因其不熟悉所在的环境,一直在角落里哭,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小班,中班大班这种情况少见。老师不能对其安抚,越安抚,幼儿哭的越厉害,并且大声哭,自己一个人在旁边哭,不让老师靠近。
        
(二)交往困难
        1.独处。这类幼儿的表现为不愿与老师或同伴进行交流,有的幼儿只是一个人在旁边或者角落里自言自语,或者一个人玩玩具,有的幼儿一个人在教室转悠,在这里走走、那里走走,不和老师小朋友们在一起,有的幼儿不爱说话,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甚至出现不肯午睡的现象。有的幼儿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用哭来表达。    
        2.恋物。有的幼儿因缺乏安全感,手里总是拿着一个或几个东西,并对其产生强烈的依恋,离开依恋的物品就开始焦躁,哭闹,到了午睡的时候,常常抱着某些物品才能入睡、吃饭等,严重的出现一整天形影不离的状态,不允许同伴与他一起玩,并拒绝老师的要求。
        3.拒绝一切。这类幼儿拒绝一切外界接触,比如老师的安抚,同伴与其交流的时候摔东西,打同伴,拒绝与同伴和老师相处。甚至中午吃饭的时候拒绝吃饭,睡觉的时候拒绝睡觉,并伴有哭闹。
(三)有不良习惯
        1.进餐困难
        进餐困难是指幼儿身上出现无法独立吃饭、想家、习惯喂饭等原因导致其在幼儿园就餐困难的现象,甚至有些幼儿则是因为挑食偏食只能吃几口。小班幼儿尽餐困难主要表现为有的不能自己吃饭这种情况得追述到父母,父母在家没有很好的教幼儿怎么用勺子,有的中班、大班幼儿吃饭时不能安静吃饭,有的还挑食,有的撒饭,有的故意把自己不喜欢吃的饭菜扔在桌子上或地下。                                                               2.午睡困难
   有的幼儿在午睡时哭闹,如果一个小朋友哭,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哭,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小班;有的幼儿在午睡期间玩手指或玩具,拒绝入睡;有的幼儿没有午睡习惯,自由散漫,虽然躺在床上,但是左翻翻右翻翻不肯入睡。
二、入园适应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陌生的环境
        首先是活动环境的变化。

幼儿在入园前一直都是跟自己的监护人在一起,从来没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天的经历,在家里什么都是自己的自己的玩具、自己的父母、自己的零食,可以随行所欲的活动。到了幼儿园则变成了共同分享的玩具、共同的老师、共同的零食。要根据计划参与一日活动,不能想干嘛就干嘛,按时如厕、按时吃饭、按时午睡、按时吃水果、按时喝水、按时洗手。并且这些事情必须自己独立完成,没有在家里舒服,在家里父母会喂他们吃饭,水果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和家里生活出现了反差,在家里父母会常常赞赏他们的行为,在幼儿园由于孩子多老师少,得到的照顾相比较家里差一点,幼儿因此会不适应。环境的变化引起他们心理压力的增强,也影响了他们的入园适应。
(二)准备不足
         在家里,许多家长怕孩子磕碰,不愿让孩子到外面玩,有的怕细菌,不愿孩子与其同伴过多接触,这种情况出现在极少数家庭。大多数的家庭没有让幼儿发展交往能力的意识,或者过度保护幼儿,当幼儿在与其同伴玩耍时,家长在一旁时时看着,一出现问题,家长赶快帮忙去解决,使孩子缺乏与同伴沟通的能力。
(三) 教师的态度及家长认识的偏差
        幼儿教师相比其他年龄班需要更高的专业素质,在面对孩子入园哭闹以及各种小状况时,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有效的回应。但在当今幼儿园内普遍存在,教师流动量大,幼儿师资力量长期处在新手教师学习阶段的状况,我们的幼儿教师普遍都是年轻面孔,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当新生幼儿哭闹时走进幼儿园时,教师难以掩盖自身的慌乱,并因此忽略幼儿哭闹的原因,仅一味地以哄来降低哭声。而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幼儿焦虑情绪依然存在。

        四、解决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对策
        陈鹤琴先生认为,新生入园为何会存在不同程度及各种适应问题的原因,归根究底是由于家园之间的衔接问题。因此,新生入园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三方应当就着这个问题,采取有关家园能够顺利衔接的有效措施,及时把控幼儿入园的各种适应问题。
(一)提前家访,为幼儿入园做好家庭准备
        入园前教师应当提前家访,帮助幼儿逐渐熟悉、习惯与教师相处,减少陌生感的冲击,使幼儿很快地适应。另一方面便于了解孩子的性格、兴趣、身体有无特殊性质。并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达成共识,减少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更大范围的取得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尊重与认同。当然,这种家访行为必须事先联系家长,以便家长做好心理准备,并取得家长意愿。
(二)组织幼儿预入园,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入园
研究积极心理学的专家们相信每个幼儿都有天才的潜能。因此,在这个幼儿关键发展时期,教师应当及时掌握幼儿入园适应情况,发现其适应特征的规律;同时教师还应当预测不同阶段幼儿入园可能面临的各种适应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及时发现、抓住幼儿潜在能力的现象,进而能够使幼儿在关键发展期间不错过时机,同时又能在面临混乱局面中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工作重点作出合理安排。
(三)创设温馨的班级环境,给幼儿家的感觉
        从宏观上来看幼儿在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环境的改变。幼儿的家庭生活,有熟悉的环境、亲密的家人、喜爱的玩具、可口的饭菜等等所有幼儿所习惯的事物。然而在幼儿园内,未知的教室、陌生的老师和同伴、不适应的午睡小床、不喜欢的营养饭菜等一系列难以适应的外在因素,致使幼儿深感家园环境脱离的痛苦。幼儿园环境脱离幼儿家庭生活导致幼儿在入园第一步适应环境上就烦躁不安,进而在日后的生活习惯培养及教学活动中更加焦虑不堪,无法适应幼儿园生活。

        结论
        本研究以具有入园适应困难的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入园困难原因及缓解措施的深入探讨,切实了解到入园困难现象在新生入园时普遍存在,且情况愈发复杂,困难因素因人而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研究过程中对入园困难幼儿进行长期观察,发现其困难表现不再拘泥于大众所熟知的哭闹表象,而是在心理情绪和外在行为上均有不同体现。
        
        
        参考文献:
        [1]朱琳琳.接送过程中家长与教师交流的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6
        [2]黄志敏.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17
        [3]邹卓伶.婴幼儿入园适应的过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7
        [4]陈瑶.幼儿园家访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8
        [5]吴海霞.母亲教养方式、母子依恋与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张艳颖 1977年出生,女,汉,幼教高级教师,本科,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廊坊幼儿园,河北省廊坊市,幼儿教育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