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民间体育游戏激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肖雪梅
[导读]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互助的社会
         
        肖雪梅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幼儿园   674499
        摘 要: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互助的社会,是一个交往合作的社会,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对一个人来说尤为重要。幼儿时期是合作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而游戏是幼儿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激活幼儿合作交往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激活幼儿合作交往的兴趣、创设合作交往的机会,使幼儿体验合作交往的乐趣、掌握合作交往的技能。其中民间体育游戏不仅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实践性强,它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能随时随地拈来就玩。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还易学、易会、易传,从中能够使幼儿获得合作的经验,感受集体合作的重要性。为其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健康快乐的成长,走向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   激活   幼儿   合作交往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因此,加强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交往中学会与人合作,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现代社会很多的幼儿都是独身子女,合作交往能力尤其缺乏。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已成为教师设计和引导游戏时的重点。组织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是我园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于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是激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重要方式。我园主要通过以下四点来组织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激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一、巧用民间体育游戏激活幼儿合作交往的兴趣
        《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是幼儿园开展运动课程的重要目标,使幼儿为其今后的终身乐于参与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幼儿喜欢参与到民间体育游戏中,才能在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基础上激活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例如:小班幼儿喜欢生动形象的动物角色,好模仿,但动作发展还比较单一,小肌肉发育相对较迟,于是我们老师选择了较为简单的“我是一个木头人”、“老狼,老狼几点钟”、“城门城门几丈高”等民间体育游戏。在“我是木头人”游戏中,让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电视卡通人物“黑猫警长”来抓住动的人。而这些动的人可以扮演各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使游戏变得更加生动,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中,孩子们扮演“小羊”这一角色,一声声清脆而又爽朗的叫声,表现出了孩子们对这一游戏的热情。
        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处于萌发期,在活动中他们开始学会交往,我们则选择了一些具有合作意识的民间体育游戏“跳房子”、“石头、剪子、布”等。在“跳房子”游戏中,有着不同的玩法。从简单的一人跳房子到分组进行跳房子再到同一时间内看哪一组跳房子的速度最快,快的一组夺得红旗获胜。既培养了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兴趣,同时逐步建立了幼儿的合作交往意识。
        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而大班后期的孩子们特别喜欢有规则的民间体育游戏。我们则选择了一些有较强规则意识的民间体育游戏――“炒黄豆”“抢椅子”等。在民间游戏“炒黄豆”中,游戏规则:两人相对而立,手牵手,边念儿歌,边有节奏地向左右协调摆手。儿歌念到“翻跟斗”时,两人举起一侧的手臂共同钻过翻转身体180度,成背对背;继续念儿歌,再翻转成面对面。游戏反复进行。这个游戏刚开始还挺受大班孩子的喜欢。但是久而久之,他们也失去了以往强烈的兴趣。如果老师在实践中从刚开始两人玩变成三至十人玩,就会让他们产生对“炒黄豆”这一民间游戏的浓厚兴趣。


        二、巧用民间体育游戏激活幼儿合作交往的乐趣
        幼儿只有在游戏中充分体验到合作交往的快乐,才会增加合作交往的动机并在日常的交往中使合作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
        民间体育游戏一般需要2-3名以上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如“炒黄豆”(2人),“人、枪、老虎”(3人),“跳房子”、“捉迷藏”、“网小鱼”等则需多人参加,满足幼儿合群的需要。幼儿在游戏中通过玩具或材料等结成现实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民间体育游戏使幼儿三五成群一起游戏,通过相互协调、模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使幼儿助人、合作等心理品质得到发展,学会自己解决人际关系之中的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机会对那些“处于沮丧或不幸状态”的伙伴给予同情和帮助,这对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是尤为重要的。如在组织民间体育游戏“开火车”中,我们给每位幼儿一个布棍子进行小组合作游戏,幼儿自由结伴,利用布棍子接成小火车。刚开始,孩子们不会合作,只能等待老师教他们怎么玩。老师先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小组做出一种连接方法。其他的孩子看到了,纷纷效仿起来;大家玩了一次火车进山洞游戏后,老师又提出新的要求,让他们想出不一样的连接方法,孩子们很自然地协商起来,他们创造了许多新的玩法,如:直着接、接成圆、围在身上后对接等。玩了多次“哪列火车开得快”的游戏后孩子们自发的接成一列长火车,继续反复游戏。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他们用动作、身体探索着环境,感受着运动,从中充分体验到参与民间体育游戏带来的快乐。
         三、巧用民间体育游戏激活幼儿合作交往的机会
        民间体育游戏有许多需要幼儿间的合作才能完成,老师需要给幼儿创设合作交往的机会,提供幼儿合作所需的游戏材料,把与同伴合作变成幼儿的需求。增加只有与同伴合作才能玩的游戏材料,发挥材料的隐形指导作用。如在组织民间体育游戏“花样玩绳”中,老师为幼儿提供了跳绳、大绳、布绳、麻绳、草绳等操作材料,孩子们纷纷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绳并分别尝试了各种绳的玩法(翻绳、花样跳绳、跳格子、扎辫子、捆绑货物等等),老师引导幼儿尝试:一人玩、两人玩或多人玩。幼儿在相互的合作中体验了玩绳的乐趣,在合作中创新了绳子的玩法,充分为幼儿提供了广泛的交往范围和交往的机会。通过游戏不仅为幼儿创设了交往合作的机会还让幼儿学会了尊重和理解,形成初步的责任感,从而促进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儿体会到了与人交往所带来的成功喜悦,加强了与人交往的愿望。
        四、巧用民间体育游戏激活幼儿掌握合作交往的技能
        1.学习自由结伴
        幼儿的自我中心使他们难以与人合作。特别是小班幼儿,学会主动找朋友是他们实现合作的第一步。老师在组织民间体育游戏时,应鼓励幼儿大胆、自主地找朋友,并与朋友拉拉手、抱一抱、走一走,培养幼儿与他人亲近的情感和对朋友的好感。
        2.学会与人协商
        在民间体育游戏活动中,同伴间有时会出现意见分歧,因而出现争吵、告状、争抢等现象。针对这类情况,教师首先要进一步明确游戏规则,让幼儿在规则的前提下与人协商怎样更好地遵照规则完成游戏,商量分配和使用材料的方法;其次要教给幼儿与人合作的友善语言,培养幼儿谦让、忍耐的行为。教师可在讲评或与幼儿共同讨论的时候帮幼儿整理合作性语言,平时多给幼儿提供商量、讨论的机会。
        3.学会团队服从
        幼儿的自我中心,使得很多孩子不愿意服从他人。可选择分组竞赛时幼儿只有服从团队要求才能顺利进行的游戏。通过游戏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个人必须服从团队,只有团队合作才能赢得游戏的胜利,从而树立他们的团队精神。
        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作用不可低估,应该引起我们的共同重视,同时也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巧用民间体育游戏激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幼儿只有能够与人合作、善于与人合作,才能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立稳脚跟,信心百倍地迎接人生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邱丽英.在游戏中幼儿合作交往[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
        [2]王碧.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与合作能力[J].教育科学论坛,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