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歌唱活动的意义与儿童歌唱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王萍
[导读] 基于声乐艺术与其特征,总结幼儿园歌唱活动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王萍  
        西宁市保育院   810000

        摘要:基于声乐艺术与其特征,总结幼儿园歌唱活动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分析、梳理幼儿园歌唱活动对儿童歌唱能力的培养,包括学前儿童良好歌唱习惯、正确歌唱技能的培养,以及歌唱游戏对音乐表现力、协调性及协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园歌唱活动;歌唱能力;唱游;声乐艺术
        引言
        孩子要想学歌曲,就必须了解歌曲的内容,熟悉歌曲的旋律,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让孩子们有心有情地积极参与到歌唱活动中来,根据孩子们学习的特点,自然地唱出动听的歌曲呢?这已经成为我们研究的问题。现在我将谈谈我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感受。
        1声乐艺术的特征与幼儿园歌唱活动的意义
        声乐艺术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音乐的创造者是人,声音的来源就是人的嗓音,这个乐器是与生俱来的,它比任何其他乐器的声音都更自然、更亲切。其次,声乐艺术是音乐艺术中唯一的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表演形式,具有特有的语言优势,优秀的声乐作品可以让音乐与文学都得以升华。再次,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西方声乐艺术的发展也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证明很早之前歌唱就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声乐艺术是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音乐形式。同时声乐艺术是表演与教育合一的音乐活动方式,它具有强大的普及性、群众性、参与性与教育性。声乐艺术的特征也直接影响幼儿园歌唱活动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的意义。首先,幼儿园歌唱活动使幼儿的呼吸器官与发声器官通过歌唱得到活动与锻炼,同时歌词的演唱、节奏的朗读等活动有益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多元化、多角度的优秀儿童歌曲能让学前儿童萌发美感,扩大文化视野,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其次,学前儿童在歌唱活动中技能与音乐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及表现能力等。最后,幼儿园歌唱活动中游戏化的歌唱内容与形式可以诱发学前儿童的联想与想象,培养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
        2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驱动力,因而激发和保持幼儿的音乐兴趣非常关键。本人在音乐教学中发现,幼儿对于节奏鲜明的打击乐演奏兴趣很高,这是幼儿最喜欢的音乐活动之一。因而,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要精心地组织和策划演奏教学活动,以此培养幼儿的节奏能力。首先,结合幼儿的喜好进行乐器的筛选,再根据幼儿喜欢的节奏类型,进行教学内容的创编。幼儿不仅需要掌握不同乐器的名称、音色、特点以及演奏方法,并且要能够跟随简单的音乐旋律进行伴奏。为了降低节奏教学的难度,可以采用分句演奏的方式,通过拆分教学任务,来保持幼儿的音乐兴趣。幼儿掌握了当前的节奏知识,再继续探索下一段的演奏要领,这样能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此外,还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即兴创编,选择一些节奏明快、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乐器和匹配的伴奏进行表演,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3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每天玩音乐,让孩子整天沉浸在音乐中,逐渐泡出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每天早上,孩子进教室前播放适当的歌曲,调节教室的气氛。在午餐和睡前,弹奏轻柔、舒缓的钢琴音乐,稳定孩子的情绪。离开幼儿园时,他们用节奏快的轻音乐送别孩子。让这些音乐在孩子的活动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接受音乐的影响。
        4正确歌唱技能的培养
        1.引导儿童学会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呼吸有别于日常呼吸,它是歌唱的动力,起到调节、支持、推动发声器官发声的作用。需要根据歌曲旋律音的高低、乐句的长短、情绪的变化等来加以调节。成人的歌唱呼吸是要通过单独训练才能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学前儿童的歌唱呼吸技能不必像成人一样进行专门的复杂训练,但可以在歌唱活动中逐渐培养。教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1)口鼻换气方式。歌唱时,时刻提醒儿童使用自然、均匀的口鼻换气方式,并引导其呼吸时不要提胸、抬肩膀等。(2)按乐句换气。引导学前儿童在演唱时尽量不要在乐句的中间换气,以便保持乐句的完整流畅,教师可以根据乐句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好换气。(3)有表情地歌唱。歌唱时培养学前儿童对快慢、强弱、连贯、跳跃,以及活泼、抒情等表情的感知,这些情感及表情的理解感知对培养他们歌唱的呼吸有很大帮助。2.引导儿童科学的发声方法。培养学前儿童科学的发声方法是比较艰巨的任务,因为学前儿童的发声器官、感知、理解能力等都处在一个稚嫩的时期。首先,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应强调儿童用自然的声音唱歌,所谓自然的声音就是在平时说话发声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歌唱。训练时音量用弱(p)或中弱(mp)最为合适,教师可以设计强弱对比的歌唱练习让小朋友感知什么是弱声演唱。例如,《大鼓小鼓》《山谷回音真好听》等儿童歌曲都非常适合设计音量的对比练习。其次,应多注重学前儿童朗读能力的训练,例如,念歌词、儿歌、童谣等,良好朗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为科学的发声方法做好铺垫。
        5拓展教学的实践性
        实践是检验幼儿音乐教学成果的最佳手段,因而拓展音乐实践平台也是必须的。幼儿只有在亲自参与演唱、表演及演奏的过程中,才能提升对音乐艺术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不断地激发自身的表现欲,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享受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幼儿只有通过丰富的艺术实践,才能逐步对抽象的音乐内容产生具体的探索。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身心协调能力,还可以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和意志力,使幼儿能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感受到集体协作的力量,体会到音乐丰富的魅力。音乐实践活动还能使幼儿掌握音乐表演技巧,树立自信心,敢于表现自我,展现自身积极阳光的一面。因此,为幼儿搭建广泛的音乐实践平台,对于幼儿的身心协调发展、艺术修养塑造、思想情操陶冶等等,都具有显著的意义,这也是对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一种升华。
        结语
        学前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他们能创造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教师可以在唱游活动中尽可能多地给孩子提供创编的机会,让他们提高创编能力的同时,也体验创编成功后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20.
        [2]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王懿颖.学前音乐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