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现状及策略思路构架实践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刘凤楠
[导读] 礼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道德标准,
       
        刘凤楠
        重庆市潼南区龙形镇中心幼儿园, 402672
        摘要:礼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道德标准,是文明的标尺,是生活的规范,是交往的艺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迅猛发展,礼仪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阶段是培养一个人的重要时期,作为幼儿教师,要抓住关键时期,发挥创新思维,重视礼仪教育并提升礼仪教育课堂的有效性,以此来提升幼儿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教学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深入,礼仪教育也受到很多教育界内专业人士讨论的焦点话题。我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在幼儿园渗透礼仪教育,有利于传承并弘扬我国优秀的礼仪文化和传统美德。幼儿因为年龄较小,心智还不够成熟,而且还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因此,需要接受合理科学的教育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还处在形成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提升礼仪教育课堂的有效性,以此来提升幼儿的思想道德修养、规范幼儿的思想道德行为,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有道德、懂礼貌、讲文明的好孩子。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试论在幼儿园中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出当前我国幼儿园在开展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探讨提升幼儿园礼仪教育有效性的策略与实践方法。
一、在幼儿园中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重点。当前,有很多的幼儿的礼仪意识浅薄,存在着乱扔垃圾、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一言不合就吵架等众多不文明的行为。俗话说,“三岁看老”,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1]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帮助幼儿养成文明习惯,提升幼儿的礼仪意识。
        幼儿教师要重视礼仪教育,让学生在礼仪教育中加强对规矩以及文明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养成在任何地方都能自觉遵守秩序和规则的有道德的人,增强幼儿的道德信念和道德修养。礼仪教育不是为了避免惩罚的绝对服从,不是强制要求,更不是硬性附加,而是学生自身内部的动力,是学生真实需要的一种内在需求,作为幼儿教师,要增长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内驱力,让学生懂得尊重、懂得感恩,要让幼儿在没有教师组织下也能保证各种活动的有序进行,成为谦逊有礼、懂事文明的好孩子。由此可见,礼仪教育是道德基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德育教育的关键环节,是规范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二、当前我国幼儿园在开展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一)幼儿园对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不到位
        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幼儿园中,有一部分的幼儿教师应试教育的思维根深蒂固。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幼儿的学习成绩以及知识的吸收理解程度,而忽略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的各种行为规范没有进行及时的归正。比如,有一些幼儿总是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内容,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但在课堂上的坐姿不够端正,老师就会因为该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坐姿问题。[2]再比如,有的幼儿过于争强好胜,经常与小伙伴发生争执,教师更注重缓解矛盾、解决问题,却很少从根本上帮助幼儿改掉不文明的习惯。还有一些幼儿极其不懂得礼貌,摆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势,不懂得照顾他人的感受,甚至与长辈沟通时也不懂得运用礼貌用语,但老师却误以为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的各种不良行为选择放任。幼儿教师对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久而久之,就纵容了幼儿的这些不文明的习惯。
(二)礼仪教育课堂过于枯燥
        很多幼儿教师,在开展礼仪教育时,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扮演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充分发挥自己主导性的同时,却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礼仪教育中,经常采用强制性的措施维持课堂纪律,依然采取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经常出现教师一味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的课堂氛围。这种苦口婆心的说教式的方式,很容易让幼儿认为礼仪教育是枯燥乏味的。

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学习礼仪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会让幼儿产生消极情绪和抵触心理,让礼仪教育大打折扣,成为“形式主义”。
    三、提升幼儿园礼仪教育有效性的策略与实践方法
    (一)幼儿教师要发挥榜样作用
        学生具有“向师性”,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并模仿教师的行为。因此,身为幼儿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重视言传身教。这不仅要求教师自身的德育观念高,更需要教师引导教育,时刻注意自己言谈举止,规范自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自身的实际行动中渗透并发挥教育作用。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用更严苛的行为准则要求自己,在幼儿心中树立并保持良好的道德形象,为幼儿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给予幼儿正确积极的方向。教师自身做得好,幼儿才能尊重老师、信服老师并愿意向老师学习,幼儿受到榜样的影响,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身的道德观念,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
    (二)创设良好的礼仪学习氛围
        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礼仪学习氛围。比如,在教室墙壁上写着“上课要保持安静”,在滑梯旁边写着“要有序的排队”,在卫生间的门上写着“要记得随手关门”等警示语,让幼儿时刻感受礼仪文化的熏陶,从而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三)在日常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
        要想使礼仪教育更行之有效,就需要幼儿教师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比如,在上课时,教师要告诫学生不可以随意说话和走动、坐姿要保持端正、回答问题要举手。在午休吃饭时,教师要让幼儿懂得排队的重要性,并且在拿到属于自己的食物时,要跟对方说“谢谢”,尽量在吃饭时不发出过大的声音影响其他同学,并且要做到“光盘行动”。在不小心伤害到其他小朋友的时候,要主动的说“对不起”,并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孩子的同理心。[3]在犯错误时,要勇于承认,要讲诚信、懂得感恩。在面对比自己年长的人的时候,要说“请”、“您”等礼貌用语等等。教师要加强礼仪教育的渗透力度,并对那些礼仪规范的学生提出表扬与鼓励,让其他同学向该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继续保持。
    (四)利用童趣故事和正能量电影渗透礼仪教育
        由于幼儿活泼好动,传统的礼仪教育很容易让幼儿左耳听右耳冒。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童趣故事,比如《孔融让梨》等,以此来吸引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作为教育辅助,让幼儿更好的理解礼仪教育。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正能量的电影,比如传播爱与善良的《小王子》、传播父爱如山和坚持不懈精神的《摔跤吧爸爸》等。通过这些有教育意义的影片,让学生在电影里受到教育和启发,在快乐中形成良好正确的价值判断。
    (五)注重家园合作
        家庭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一举一动很容易让幼儿不知不觉模仿。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注重家园合作,让家长在家里也能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文明环境和礼仪氛围,并随时随地的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四、结语:
        总而言之,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幼儿教师,要采取上述措施,让礼仪教育更行之有效,让幼儿养成文明习惯,提升幼儿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素开.文明礼仪教育在幼儿园中的科学渗透[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4):168.
        [2]刘桂花.试论幼儿园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成才之路,2020,(13):28-29.
        [3]刘学丽.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J].读与写,2020,17(30):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