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小班餐后过渡环节的有效利用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刘爱华
[导读] 在幼儿园中室内教学、室外游戏运动
         
        刘爱华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幼儿园  674499
        摘要:在幼儿园中室内教学、室外游戏运动、各种生活环节等都是幼儿教育开展的平台和阵地,“一日生活皆课程”是对幼儿园教育的最好描述。在幼儿园各个教育板块转换过程中,存在很多过渡环节,如入园过渡、课间过渡、餐后过渡等,其中餐后过渡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教育时段,充分利用餐后过渡环节开展教育可以很好的促进幼儿成长。但是目前来看,餐后过渡环节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科学利用,因此研究幼儿园小班餐后过渡环节的有效利用策略对幼儿成长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幼儿园小班;餐后过渡环节;幼儿教育
        小班是幼儿园教育的起始阶段,小班幼儿年龄较小,自理能力及认知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日常活动的每个环节积极开展教育。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通常包括学习、游戏、生活、运动等几个环节,不同环节的转换存在一定的过渡时段,例如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的过渡、餐后与教学或午睡的过渡、入园过渡等,都属于幼儿园的过渡环节。其中餐后过渡的次数及时长通常较多,是开展幼儿教育的良好时段,但是目前幼儿园小班的餐后过渡环节普遍存在浪费现象,需要积极研究有效利用策略。
        一、当前幼儿园小班餐后过渡环节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餐后过渡环节缺乏利用意识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用餐次数较多,餐后可能向室内学习、室外活动、午睡、离园等不同环节过渡,过渡环节较多,过渡时间总体来说较长,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过渡环节来实施教育将会大大改善幼儿教育效果,但是目前来看,大多数幼儿教师没有认识到餐后过渡环节利用的重要性,缺乏过渡环节利用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餐后过渡阶段教师大多都开始专注于思考下一阶段的活动内容,忽视了幼儿在过渡阶段的教育,教师一般会组织幼儿进行如厕、喝水、排队等活动,已经完成的幼儿往往会无所事事、散漫打闹,不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有的教师也认为幼儿在餐后过渡阶段较为无聊,存在浪费时间的问题,但是他们专业知识和能力有限,无法设计和组织科学有效的活动来开展过渡环节教育,由此导致幼儿园小班餐后过渡环节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二)餐后过渡环节教育具有较大随意性
        当前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通常只对学习、生活、游戏、运动四个教育板块的组织实施较为重视和关注,而对餐后过渡环节的价值认识不清,对这一环节的组织安排不够重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首先,大多数幼儿园没有将餐后过渡环节列入一日常规教育计划,教师对餐后过渡环节的安排基本都是自行随意开展,缺乏计划性和科学性,不利于幼儿教育的系统开展;其次,有的幼儿园对过渡环节教育也制定了一些计划和安排,但大都是针对时间较长的过渡环节,如餐前过渡、离园过渡等,对餐后过渡这些较为零碎,时间较短的环节关注较少;再次,当前餐后过渡环节的教育内容通常与幼儿园的现行课程相脱离,与课程体系缺乏联系和延续性,不利于幼儿知识能力的持续性发展。同时餐后过渡环节教育资源匮乏,学校和教师不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来丰富餐后过度环节教育,难以满足幼儿的各方面发展需求。
        (三)餐后过渡环节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
        幼儿园虽然目前对餐后过渡环节的教育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也缺乏科学的教育计划和安排,但是在餐后过渡环节,大多数幼儿园会安排一些零星的活动来规范幼儿行为或协助进入下一环节,但是当前餐后过渡环节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科学性。

首先,很多幼儿园的餐后过渡环节都是进行如厕、喝水、排队等活动,教师大多会在这一环节进行规则教育,发出的指令以命令性和强制性语言为主,幼儿受到的约束较多,容易对教育内容产生排斥心理;其次,幼儿园在选择餐后过度环节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时,对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缺乏全面考虑,有时会随意安排幼儿玩玩具来消磨时间,例如搭积木、串珠子等,形式比较单一,而有的幼儿会对所安排玩具不感兴趣,从而出现无所事事和随意打闹的现象,不仅对餐后过渡环节是一种浪费,也不利于幼儿的安全。
        二、幼儿园小班餐后过渡环节的有效利用策略
        (一)改善幼儿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专业素质
        幼儿教师是小班餐后过渡环节教育的设计者、执行者和实施者,他们的教学观念和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餐后过渡环节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幼儿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首先,幼儿园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改变以往不重视餐后过渡环节的教学观念,引导他们从思想上重视餐后过渡环节,并将这一思想理念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在教学中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兴趣和发展,为餐后过渡环节教育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其次,幼儿园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定期安排教师参与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教育技能,其中,如何合理设计和安排幼儿各项活动,充分利用各个过渡环节来改善幼儿教育效果是教师需要学习的重点。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和自学,更好的促进餐后过渡环节的有效利用。
        (二)挖掘丰富餐后过渡环节的教育内容
        要保证幼儿园小班餐后过渡环节得以有效利用,必须有适合且丰富的教育内容作为支撑,只有形成科学的餐后过渡环节内容体系,才能安排新颖、有趣、多样的教育活动来吸引幼儿参与,促进幼儿健康发展。首先,幼儿园要将餐后过渡环节教育列入幼儿整体的教学计划中,形成从上而下的合力,共同促进餐后过渡环节教育的开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认真观察和总结幼儿的发展状况以及在餐后过渡环节的状态和兴趣需求,然后以此为依据从各种渠道搜集教学资源并设计过渡环节教育内容。例如,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认知能力都较弱,他们更喜爱游戏、故事、玩具等内容,不喜欢约束和说教,教师在设计餐后过渡环节内容时要合理把握;其次,餐后过渡环节教育内容的选择要与幼儿园整体的课程框架相一致,例如可以是对日常课程内容的强化和扩展,由此保证幼儿能够接受连续、递进和系统的教育,保证教育效果。
        (三)创新小班餐后过渡环节的教育方式
        小班的幼儿年龄大多在三岁左右,一方面他们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较差,感兴趣或能够实施的教育形式有限,另一方面他们身体弱小,容易出现受伤、生病、疲劳等身体问题,因此选择餐后过渡环节的教育方式时,教师要坚持科学性、多样性和适宜性的原则。首先,在餐后过渡环节采取灵活教育方式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例如,在用餐后,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参与餐后整理活动,如将自己用后的餐具放到指定的地点、将自己用餐后的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盒里,帮助教师摆凳子等等,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其次,小班餐后过渡环节的教育方式要与下阶段的活动内容相适应,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下一阶段的活动中。例如,早餐后一般需要向室内教学活动过渡,这时教师可以在过渡环节组织幼儿排队沿地上划线走圈,使幼儿尽快集中精力,进入学习状态;午餐后需要向午睡阶段过渡,这时教师不能安排剧烈运动或游戏等,而应安排安静的活动,如手工、绘画、读书等,帮助幼儿尽快进入安静状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餐后过渡环节是幼儿一日活动重要的中转和纽带,是开展幼儿教育的良好阵地,幼儿园和教师要重视小班餐后过渡环节的有效利用,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建立科学的餐后过渡环节教育体系,积极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易莎白.蒙氏生活区材料在一日活动过渡环节中的运用[J].内蒙古教育,2018(24):47-48
        [2]徐菁霞.谈如何提升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7
        [3]秦晴,孙民从.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优化策略探析[J].儿童发展研究,2017(03):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