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红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中心幼儿园 523000
摘要:“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简要阐述了“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运用价值,并分别从营造趣味情境,提升课堂参与度、利用迁移学习法,发展幼儿综合能力、鼓励幼儿大胆提问,提高探究意识以及开展合作学习,保证区域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提出“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幼儿;区域活动;运用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主张幼儿的自主学习,“支架式教学”可以满足这个要求,保证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整个区域活动中扮演的是引导者角色,需要适时为幼儿提供正确的指导,让幼儿从区域活动中收获知识和经验,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在平时采取支架式教学方法开展区域活动时,幼儿教师应当适时给予幼儿正确指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幼儿身心健康成长[1]。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希望可以为其他幼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一、"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运用价值
(一)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使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凸显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弱化教师的作用,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只需要适时的引导,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幼儿自主探究和学习,可以提高他们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在自主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自学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提升区域活动的教学效率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运用“支架式教学”,可以让幼儿明确区域活动的目标,对学习的知识以及教学情境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经由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促进幼儿的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以往的区域活动相比,“支架式教学”的应用能够明显提升区域活动的教学效率,可以推动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一)营造趣味情境,提升课堂参与度
一般来说,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环境以及心理特点设计区域活动,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潜能,推动幼儿的良好发展。此外,教师在设计区域活动时,还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生活体验,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让幼儿收获成就感、满足感和愉悦感。幼儿普遍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幼儿会根据自身的爱好扮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一系列角色,对于幼儿来说,家庭是他们非常熟悉的环境,幼儿对家庭成员的特点理解比较充分,所以在角色扮演时很容易全身心投入,同时可以实现角色的二次创造,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令角色更符合他们的期望。
在一次娃娃家的活动中,一名幼儿在进入活动区域后,先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环境与内心的想法,重新布置了‘家’的场景,把围裙系在自己身上,拿起玩具锅铲模仿妈妈炒菜的样子,之后,她又邀请了其他的几个同伴,让他们扮演宝宝、爸爸、爷爷、奶奶等角色,爸爸和爷爷在下棋,奶奶在哄宝宝睡觉,在这次活动中大家玩得非常开心,参与区域活动的热情更高了[2]。
(二)利用迁移学习法,发展幼儿综合能力
因为幼儿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生活阅历不多,主要通过直观思维认知新事物,然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经验和尝试都是比较抽象的,要想提升幼儿的生活认知,需要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内容,让幼儿在亲身经历后留下深刻的印象,深化他们的感知。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和概括生活规律,将这些规律用直观的形式展示在幼儿面前,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任何情境都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拜年话,所以教师在创设区域活动时,需要注重情境的迁移,如此一来,幼儿在进入活动区域后便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各项活动。
比如在一次区域活动中,一个幼儿对笔者说:老师,我在扮演爸爸哦。笔者问她:今天你作为爸爸都做了哪些事呢?幼儿回答:我今天早上起得非常早,然后陪宝宝一起吃早餐,可是宝宝不喜欢吃胡萝卜,于是我给宝宝讲了许多道理,他乖乖地把饭都吃光了,之后我送她去了幼儿园,然后坐公交去上班。笔者对这名幼儿说:怎么样,做家长是不是特别辛苦,但你表现得简直太好了,是一个合格的好爸爸。在幼儿的表达期间,教师不可以随意打断他们,需要鼓励他们按照内心的想法参与区域游戏,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3]。
(三)鼓励幼儿大胆提问,提高探究意识
幼儿的好奇心比较强烈,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围绕着具体的区域活动内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提问,和其他的同伴一起探究,试着独立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以区域活动竹子运水为例,教师可以把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在活动期间,有的幼儿问教师:老师,竹子的接头部位怎么一直漏水?教师可以让先让他们仔细观察,同时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还有的幼儿问教师:老师,水可以不可以从低处向高处流呢?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幼儿尝试一下,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结论。还有的幼儿问教师自己可不可以使用胶带把竹子连接在一起,教师也可以让他们试试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针对问题尝试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引发幼儿的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让他们体会实践带来的成就感[4]。
(四)开展合作学习,保证区域活动教学效果
参与性是幼儿区域活动的关键,如果想保证区域活动的有效性,需要让所有的幼儿都能够参与到区域活动当中来,此外,设计的区域活动需要能够让幼儿有一定的收获,区域游戏不是盲目开展的,教师可以下意识地在区域活动当中融入一些有益于幼儿打造知识体系的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活动的质量,在每次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投入充足的区域材料,避免幼儿争抢材料,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全身心投入区域活动。以‘接水管’这个区域活动为例,教师可以把楼房的图纸、水管接头、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积木、PVC管道……材料投放在区域活动角,引导幼儿自由结组,按照图纸堆积木,把管道连接在一起,建造自己理想中的房屋。在这个区域活动中,有的幼儿因为管道过于高,所以不够稳定,在片刻的思考后,他使用积木将管道的底部契牢,有效地解决了问题。还有的幼儿在管道搭建好以后,在玩管道运水游戏时,接口处漏水,洒的到处都是,后来在其他同伴的帮助下,使用胶布把接口粘牢。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幼儿勤于动脑、动手的习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提升区域活动的教学效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此,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参考上述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营造趣味的活动情境,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区域活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吴诗文.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求知导刊,2020,(12):22-23.
[2]夏诗贤. 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符圣凛.幼儿园区域活动师幼互动策略研究 ——基于幼儿园新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行为差异的分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0,(02):83-86.
[4]陈芳红.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J].读与写,2020,17(30):243.
[5]侯燕玲.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9):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