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汉辉
福建漳州市诏安县榕城小学363508
摘要:小学教学体系在新课改的引导下,颠覆了传统的教学体系。如何优化教学方法也成为了各科教师面对的首要问题。在新课改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下,有学者在这一理念中提出了分层教学法。而目前分层教学法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运用分层教学法教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分层;教学目标;数学运用
一、引言
较长时期以来,课堂教学中,老师都始终掌握着主导权,即便偶尔有师生间的互动,比如提问,仍然摆脱不了我说你听、我问你答的机械刻板套路。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激情澎湃,但未必都能引起所有学生的关注,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消耗着大量的时间,但结果常常差强人意。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的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之间的费效比,让老师的讲授更具有针对性,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充分尊重每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实施针对性教学。
二、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分层教学其中的优势
(一)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早在几千年前就被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与其相对立的,就是我们传统上习惯的“一刀切”教育模式。因材施教格外强调针对具体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从而提高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它要求教师注重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理解程度乃至心理素质等要素,从而科学设计、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授方式。例如,围绕小学数学“几何图形”课程设计,首先要明白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了解其基本性质及运用。讲授中,对理解能力强的同学,固然可以用新媒体展示直观的图形,但对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则需要用到现实中的案例,帮助学生把具体已知的知识转向为抽象未知的知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中要求教师不能把所有的学生都按照同一个标准对待和培养,而是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发现学生学习的消化程度,及时的得到反馈信息,得以及时的对症下药,做到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念。例如:小学数学中有一节关于“几何图形”的课程设计,在这节课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及性质与运用。教师可用新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图形,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找到学生能理解的知识范围内进行教学。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实施分层教学,改变了以往一份讲稿讲到底的做法,赋予教学过程更多的多样性、动态性,对教师的责任心和职业精神、专业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它客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反思查找教学中的不足,敏感捕捉学生学习信息,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便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更好地优化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反复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也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学习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找寻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分层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同时分层教学,还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有着显著的提升。
(三)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分层教学是一种阶梯性的教学模式,它充分关照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定制化的教学服务,具有很强的人文关怀。
对学生而言,既是“智育”,围绕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具体矛盾问题,精准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又是“德育”,让学生感到关心、感到尊重,也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与国家教育方针相契合,与教育导向相一致,实现了标准与统一的要求。[1]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实现了“双赢”,因为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践中优化完善拿出最佳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个人职业素养的跃升,进而推动整个教育事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自己知识点上的“难题”,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也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被教师重视的人,不会因为得不到教师的关照从而自行放弃。最终导向的是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好分层教学这个方法,提出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找到相对应的解决之道,那么教育事业就会朝着高效的方向再进一步。
三、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学习主体的分层
新课改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分层教学也是建立在这一原则之上,所以分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想要发挥它“事倍功半”的作用,就要求教师讲学生主体划分成不同的群体层次。例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选择划分: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数学成绩普遍较高的、数学知识基础扎实的、主观能动性较强的学生可以划分为优等生;而中等生的划分是根据成绩一般、基础知识一般、有上进心但是学习能力有限;至于“学困生”则是对学习有着消极心态,成绩总是在不合格的边缘徘徊、基础知识薄弱。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在对学习者进行分层之后,根据每个人的“特殊面”,在教学上也要有不同的“特殊方法”,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学生的个人能力,其次再考虑学生的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并且也要随着学生的不断发展而不断的更新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例如:在面对优等生时,教师不能仅仅只是教会他们书本上的知识,可以适当的给学生拓展一些书本之外的知识,能让学生可以活学活用起知识。而面对中等生时,主要注重对学生们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找会学习的自信心,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里的不足。当面对学困生的时候,要对学生多加以鼓励,把知识和学生的兴趣点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能够充分的吸收理解教材上的知识,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再稍微提升一些难度。
(三)课后作业的分层
课后作业是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由于笔者文章前面谈及要将学生主体进行分层,同样,笔者认为课后作业也是要进行分层的。如果只是靠书本上的课后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反而在教师选择习题集的时候,应该针对学生主体的分层,从而布置作业。例如:优等生的课后作业可以尽量的减少浅显易懂的习题,多加注重对于习题举一反三的能力;面对中等生和学困生,课后作业多以巩固基础为主,但是也不能都是基础题,布置的习题还是需要有一定的难度,难度是那种可以“踮起脚伸手能够着的”,这样不仅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也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2]
结语: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讲解员,国家的要求也不再是让学生只是为了面对应试教育。所以,学生已经从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转向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者,这也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过去老旧的思维方式,用新的标准面对每一位学生,要注意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不再只是用学习成绩这一点作为评价学生的全部标准。以上,就是笔者对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的全部内容。
参考文献:
[1]陈丽辉.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A版,2015(16).138.
[2]蒋玉莲.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J】. 读书文摘,2017,(2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