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转弟
东莞市高埗镇中心小学523000
【内容摘要】
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习过程深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设计并且实施合理的教学活动,让关注学习过程、富有深度思考的学习活动真正发生。本文由一道数学题引发笔者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深思,促使笔者回归课堂,重新审视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追根溯源、摒弃求新、寻求对策,提出以数学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学习样态,重构课堂,发展思维,优化练习,从而实现课堂学习活动的最优化。
【关键词】 数学核心问题 改进课堂学习 有效性
【正 文】
一、研究背景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学生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坐标和方向。学生获取数学核心素养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它要求学习过程深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设计并且实施合理的教学活动,让关注学习过程、富有深度思考的学习活动真正发生。郑毓信教授提出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应当特别重视几个问题:正确处理“动手”与“动脑”之间的关系;努力养成学生“长时间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反思”。并指出“问题引领”是实现上述目标最重要的一条途径。
二、缘起,引发思考
在一次期末抽查分析中,统计了三年级学生一道考题得分情况:
得0分的学生基本上都认为“上午有游客人数-中午离开游客人数+下午又来游客人数=最后有游客人数”,得2分的部分学生只是分步先算上、下午共来的人数得步骤分。从数据上反映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薄弱之处,从学生思维中反馈出我们数学课堂过于重视单一性知识能力的教学,忽略挖掘数学知识的学科内涵,留给学生知识以外的东西太少,没有让数学知识走向更深处,这些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缺失了什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可实现数学核心素养“落地”?
三、回归课堂,追根溯源
问题根植于课堂教学!在一次课堂教学调研中,教师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7页《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例,新授部分教学环节如下:
四、摒弃求新,寻求对策
“努力养成学生长时间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变碎片化学习为结构化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模糊学习为可见学习,生成一种更开放、更灵活的新的教学结构,笔者提出以数学核心问题为引领,改进课堂学习活动有效性。
“数学核心问题”是基于课时核心知识和学生认知水平,在数学学习中的中心问题、本原性问题,它既能激发与促进学生自主活动,又能整合课堂的关键内容和重点内容,还能贯穿整节课的任务或问题。数学课堂中的核心问题应该聚焦学习的重、难点,着重锻炼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为了不教而问、不问而问的目标。
(一)以核心问题重构数学课堂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一线教师们一直探索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但捆绑式的教学习惯以及由此形成的捆绑式的课堂教学文化还普遍发挥作用,虽然教师尝试用“以学为主”的方式推进教学,但学生还是被强行引领。具体表现在,我们的“教”过于精细,每个问题附带若干个设问、引导、提示,担心学生得不出结论,导致40分钟的课堂变为“指令式”的学习,缺乏了思维的自主性。数学课堂应以“大问题”“核心问题”的大格局重新建构,以任务驱动式整合碎步式的学习环节,以如何解决核心问题为主线贯穿整节课。
1.提炼核心问题,整体构建知识
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要针对本课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知识形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规律,全面梳理所涉及的学习问题和知识点,提炼揭示数学知识本质或数学思想方法,思考性强、有层次、有深度的核心问题,以核心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牵引由它派生出的其它问题,并与它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知识。解决好这一关键性问题,其它知识能实现整体建构,达到挈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我们要舍弃课堂上数学知识的过多分解,简单、随意、零散的问题串留给学生只有狭窄的思维空间,导致分散学生思维,难以把握知识重点,课堂上应注重整体的牵引,以核心问题统领全课知识点。如前面提到《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
课前复习看似是激活思维,实际上是对学生探究新知暗示了方向,大大降低思维的活跃度。当学生独自面对不确定情境的具体问题,教师不可能为学生做好知识铺垫、指明方向的,为什么我们的课堂要设这个“虚”的支架呢?导致学生缺失锻炼分析问题的机会!再者,当学生解决核心问题后,教师点拔“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能发现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规律之间的联系吗?”此时,学生会主动提取旧知并深刻挖掘知识间内在联系,而不是被动的回忆某个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有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自信,而且促进数学知识间的整体建构,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当然,如果学习内容难度较大,课前复习或情境创设还是很有必要的,但一定要抓住核心知识展开课堂活动。
2.核心问题作统领,转变教师角色
基于学生本位开展的核心问题课堂学习是以学习者的视角组织课堂,课堂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核心问题的探究,课堂的掌控者是学生,学习变为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按照学生思维方式进行,教师的角色必须重新定位,需摘下课堂“权威者”的帽子,特别是教师应当学会等待,不急于把知识“倾囊而出”。核心问题提出后,课堂就成为学生的舞台,学生学习活动是课堂的焦点,教师只是组织探究活动的创设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自主探索,以平等的同伴关系呈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样态,以此促进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不同层次学生均在自己的水平上有所发展。
(二)以核心问题驱动思维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也就是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而核心问题教学的课堂样态是以核心问题驱动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进入知识本质的学习,从而发展学生思维。
1.促进结构化思维形成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缺乏分析联系,导致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孤立的,不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当学生独自解决具体问题时,往往出现思维断层,不知如何提取已有知识,主要原因是思维的整体结构没有形成,也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般性策略没有得到发展。以解决核心问题为目标展开的探究性学习,不再是“挤牙膏”式的问答,而是以问题为驱动,通过小组成员互动交流,自主建构知识的前因后果、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思考问题求解的方式方法,在“动手”探究前更多地思考“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让“动手”与“动脑”有机融合,明确探究活动的目的性,凸显学生思维的主体性,促进思维形成结构化。以解决核心问题为载体,把数学问题还原到现实世界的起点,促进学生从“学会”知识转向“会学”知识的关健能力培养。
更重要的是,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思维是广阔的、灵敏的,目的指向性明确,带着疑问进行探究,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并形成了问题解决的一般策略,完善思维的结构,提升思维品质。
2.催化数学核心知识生成
数学核心知识触及数学的本质,包括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核心规律、核心思想方法等。核心问题是基于课时核心知识提炼的中心问题,是对课堂学习目标的高度凝练,对学习内容所蕴含学习价值的精确概括,以核心问题开展的探究性学习,聚焦学生思维探究学习的重、难点,直击数学知识的本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思维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自主挖掘知识的深层结构,感悟知识间的内部联系,发现知识的关键“节点”,深刻体验核心知识形成的过程,富有深度思考的学习活动真正发生,促进数学智慧的生长,催化核心知识生成。如六年级下册
总复习《用转化思想计算物体体积》一课,我设计了核心问题“求圆锥体积,
(三)以核心问题优化课堂练习
当前的课堂教学,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掌握常见题型的解答,机械式地强化课堂练习;或者只注重练习形式多样化,“活跃”课堂气氛,安排练习时间集中持久,导致课堂学习只停留在浅层次的认识水平,学习效率低下。在核心问题的统领下的课堂学习,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精心设计高质量、综合性强的核心习题,深层内化知识,优化课堂练习,做到以点带面,引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层次。
课堂学习是培育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落脚点,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数学培养目标的落实。以数学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学习模式,需要教师以更高的姿态重新审视当前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改进,从而实现课堂学习活动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Z]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潘小明 .用核心问题引领探究学习,培育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 .教育视界,2017,(2):26-31.
[3]郑毓信 .中国数学教育的“问题特色”[J] .数学教育学报,2018,27卷(1).
[4]包静娟 .用本原性问题驱动数学理解[J] .小学数学教与学,2019,(2):46-48.
[5]王志南 .聚焦核心问题,引领儿童走向数学深度学习[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8,(9):29-31.
[6]张 丹 .“问题引领学习”:让儿童学习走向深入[J] .中小学管理,2017,(6):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