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4期   作者: 1李海根2刘庆斌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教师已经开始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
         
        1李海根2刘庆斌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凫山小学523401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教师已经开始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从近年来的教师教学方式和成果可以看出,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结合问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更多的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引言
        相较于低年级学生,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强,具备自主探究与创新的能力,个性化是其外在特征。但是在高年级阶段,学生逐步接触方程、立体几何、概率统计等知识,这些知识是抽象的,其中包含了许多数学思想与专业的术语,他们学习起来存在困难,也难以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此情况下,如果教师仍使用灌输的方式开展教学,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恶、烦躁等消极心理。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是启发式教学的延伸,它既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又满足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
        创设教学情境的优点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换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体验课堂,去对数学问题进行理解。可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面确实有很大的作用,众所周知,一旦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让他们对数学有更加深厚的热爱,也会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动力去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进而提高了他们的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还具有的一个作用就是可以让课堂氛围很大提高,传统的教学课堂模式只是老师在上面进行讲解,同学们会感到比较乏味,而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生动性,让学生们都可以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之中放飞自己的思维创造能力,这样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活跃性,在这样一个更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们自然会有更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去进行数学的学习。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当运用于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能够起到提升数学教学效率的作用。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欠缺,学习能力较差,数学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失误,致使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影响后续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讲解知识点时多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提问的时候结合生活中的物象,将抽象的数学创设问题情境运用于实际,给学生亲切感和熟悉感,有利于学生思考。

创造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其目的是把抽象的概念变为具象的事物,分解知识难点,提升学生对数学运用的兴趣。以小学六年级“圆的面积计算”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对枯燥的书本知识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家里会有哪些圆形图案的物品,它们的面积要怎样计算?”该提问注重让学生发散思维,从生活实际中回想答案,并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学生需回家用尺子测量其半径,然后根据书本上的公式对该圆形图案进行面积的计算。对于生活中经常见到或使用的物品,学生往往不会对其过于关注,更加不会去考虑其面积大小,但是教师从生活实际入手设置问题,能够让学生对熟悉的事物产生新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意识;而通过学生自己亲手测量的数据,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
        例如,教师提问:“一年级有三个班级。每个班级在开班会时,都需要有一位班干部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那么请问哪两位班干部是同一个班级?”教师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分享不同的解题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三)使用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不要展示问题给学生,学生应该自主的利用学会的知识发现问题。这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认知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已学内容和未知知识点之间形成认知的冲突,引起学生对于新旧知识矛盾性的探究欲望。例如“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中,可以规律性的把各种颜色的灯笼(贴画)进行排序,教师则利用灯笼代表的排列号说出相对应的颜色,在学生们的好奇心的促使下会提出疑问,教师可以趣味性的告诉学生其中的奥秘,同学们在兴趣使然下会努力探究轻松地就掌握这一内容。由此学生对未知的内容提起兴趣的学习,充满激情的进行探究思考,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有所提升。
        (四)创设趣味问题
        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知识实用性和规律性的特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摸球的可能性”一课中,教师可以准备实验的盒子和器材,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学习数学知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讲述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作为一节课的导入环节,用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数学体现出来的逻辑能力和抽象能力会让很多学生产生一定的困难,而在新课程的改革之下,老师通过创设一些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和理解。
参考文献
[1]朱少娜.深析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6):86.
[2]徐梅.“问题导向”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9(11):144.
[3]李立兴.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J].中华辞赋,2018(11):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