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4期   作者:陈妮红
[导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提出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陈妮红
        石门县第一中学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提出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在新课标下探索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把握住新课标的要求[1]。新课标增加了“历史核心素养”的理念,提出了“创新历史教学方式,注重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同时还将“教学目标”扩宽为“三维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三观”[2]。因此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牢牢把握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中有机渗透“核心素养”,以此才能实现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引言:
        历史作为引导学生构建正确历史唯物观的科目,其有着十分重要的育人作用[3]。但目前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过多注重“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历史育人功效并未完全发挥,以此影响历史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向需要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过程、教学评价中牢牢把握新课标要求。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为例,浅论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一、设计教学目标
        新课标的提出对于教学目标也做了新的要求规定,转变为如今的“三维教学目标”,主要以“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为主,旨在贯彻落实新课标中核心素养、道德品格等要求。
【鸦片战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利用“时间空间轴”了解鸦片战争前后的发展及关键时间节点;
        搜集鸦片战争的相关的史料、图片来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发动鸦片战争的史实。
        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的历史态度理解、分析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培养学生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知识技能目标要合理渗透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历史解释”,以此落实新课标中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
2.过程与方法。
(1)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过程与方法要遵循新课标下“学生为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感知、体验中掌握知识技能情感”的理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课文的积极性。
3.情感与价值观。
        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无耻罪恶行为;
        学习林则徐严厉禁烟、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精神;
        培养忧患意识与振兴中华的使命精神。
        情感与价值观是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旨在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功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和坚定的思想立场、优秀的道德品格。
二、创新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方式要结合新课标要求理念有效创新,要落实“立德树人”、“学生为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教育理念,即教师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实现目标,并有机融合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1.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强化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多媒体技术作为新时代信息技术产物,其图文影音一体的形式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在图片、视频中深入体验、感知,以此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如在展开《鸦片战争》教学前,教师可先搜集与鸦片战争相关的资料,比如林则徐、魏源等人物的形象、事迹;因吸食鸦片而形销骨立的中国人;虎门销烟的相关图片、视频;西方列强侵入我国后开展的一系列烧杀抢掠夺罪恶行为;鸦片战争的衍生产物时局图等等。随后教师导入课堂,学生们直面视频,在感官被刺激中有效激发出学生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对西方无耻侵略行为的唾弃、对保卫祖国强大祖国的爱国情怀等。
        借助于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在直面音视频中学生也能进而迸发对《鸦片战争》相关知识的求知欲探索欲望,以此有效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重点培养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等能力。除此之外,新课标将“小组合作谈论”作为培养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分析思考的思维能力等能力的有效方法。为此本文从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入手,来浅论培养高中学生素养与品格的策略。
        如案例:
        我方对此次战争称呼为鸦片战争,而英国却认为是通商战争。我方禁绝鸦片,英国却希望能维持现状。——《中国近代史》
        教师展示案例后,即可借助于案例来提出问题,并引导小组展开组内讨论探究。
        问题:
        (1)分析案例中英国“通商战争”的行为?
        (2)鸦片战争对中国清政府的影响与危害?
        (3)鸦片战争中我国不幸签订了《南京条约》,问《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的危害与影响。
        此过程教师可给予学生们3-5分钟自主思考与查找资料、记录信息的时间,此过程中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随后学生自主学习完毕后,教师即可再给予学生6-8分钟左右的小组讨论、总结答案的时间。当小组讨论完毕后,历史教师即可引导各个小组推选代表来分享小组答案。比如在问题(1)中就有小组运用“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素养客观地阐明鸦片战争的经过,并认为“通商战争是英国故意混淆、蒙蔽战争性质的产物,是他们掩盖自己想要侵略原料、倾销商品的无耻行为”等。
        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中,学生们需要查找资料,借助于史料来客观公正地解释历史事件、分析历史事件、理清历史事件的逻辑、明确历史事件的本质等等。在此过程中即有效培养了高中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技能。
三、多元教学评价
        新课标对于“教学评价”也做了新的划分,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多元、情感激励”的教学评价来分析批判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和质量。为此教师可采用“分层评价、激励评价”的方式来有效培养高中学生的自信心。
        比如在评价时教师要从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展开。在个人评价过程中充分采用“分层评价”,如对于学困生而言学生在历史教学中能回答出“《南京条约》的内容、影响”等即可评定为“良好”,并予以鼓励,来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对于提高组学生需要学生能“掌握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发动鸦片战争的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等等,并予以鼓励和适当的激励,引导提高组学生向前发展;对于优秀学生即需要该类学生在课堂内容中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比如“搜集史料;运用时间轴分析历史事迹;推理分析鸦片战争的起源、经过、影响”等等。
        借助多元教学评价能有效落实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新课标的要求理念入手,从最初的设计教学目标到牢牢把握教学内容再到多元的教学评价,以此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效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和知识技能目标。

【参考文献】
[1]秦文军.基于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考后的反思梳理[J].天津教育,2020(28):83-85.
[2]洪婧,王琴,罗玉梅,和琼.《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J].散文选刊:中旬刊,2020(5):179-180.
[3]乔敬.新课标下基于史料的高中历史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5):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