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丹莉
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直在通过教育信息化大力推进课堂教学的变革。疫情发生后,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从某种程度上创造了一次在线教学实验机会。在这个特殊时期,线上教学发挥了它的优势,也给如今学校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经验,促进了教学的变革。只有顺应新时代的教学变革,改革创新,才能从容应对挑战。
[关键字]小学科学 教学变革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学生都被迫延迟开学,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这一概念便应运而生。线上教学对于大部分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新鲜尝试,在经历了最初的云里雾里到现在开始漫步云端,线上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起新的教学变革。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老师们都习惯了课堂上面对面的教学,对于突如其来的线上教学,一时间可能有困惑、有恐慌、甚至是抗拒。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使教师从线下课堂的主导者、观察者、组织者等变成了线上教学的学习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线上教学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授课,一时间,教师的教学工具由简单的一块黑板、一只粉笔变成了更高要求的技术层面。要选择怎样的工具配合教学?又该怎样满足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家庭作业该如何布置?微课该怎么制作?……种种新的挑战逼迫着教师不断地去学习。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会遇到各种技术上和教学上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逼着老师不断地去探索思考,成为线上教学的学习者。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方式相比,线上教学带来的挑战更大,教师要么看不到、要么看不全所有学生的状况,无法随时对学生进行“耳提面命”式的教诲。如何确保线上教学的质量,丰富学生的线上学习方式,老师们也在积极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线下和线上互联教学。
第一、双师教学式。我校科学组采取的线上教学方式是:选择“省级或县级优秀教师微课资源(10分钟)+本校教师补充辅导(5~10分钟)”的形式,下午再加一节当天授课教师的作业分析课(20分钟),进行作业和重难点的集中讲解。一节完整的线上课大体上分为“预习新课——观看视频——在线解惑——作业分析”等几个环节,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自主学习式。3-6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上课前一天教师在群里推送课前学习任务和预习课件,让学生自主学习,使线上教学得以有效实施。同时为学生架设交流或提问的通道,通过梳理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明确学生哪些知识可以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的帮助,大大提高了上课的效率。
第三、小组合作式。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家庭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按8-10人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展开竞争,实行捆绑评价,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激励。优秀小组奖励积分,后进小组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目标。教师还指定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当小老师,负责每天的科学作业的收发、抽查背诵、组织活动,并以视频会议或连麦的方式,组织组内成员进行拓展实验操作的展示活动。
第四、自助点播式。科学实验课是线上教学的一个难题,教师将实验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录制成微视频,上传至班级钉钉群,学生可以随时点播、反复回看。
互联网上相关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选择线上教学的视频资源受时长的影响,对知识点的讲解可能不能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资源上传到钉钉群,供学生点播回看。
三、教学内容的转变
线上教学刚开始时,一些教师思维陷入定式,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教学进度等同,导致教学内容多、节奏快,学生不容易消化理解。因此将部分比较难的教材一课时的内容分成两课时,将容量适当分解,使节奏放慢,坡度降低,同时调整单元教学的时序,将适合线上教学的内容前移,不适合的就放在线下进行。网上资源众多,参差不齐,结合教研室指导统一选择了资源出处,让教学内容更丰富且优质。
在抗疫的大背景下,我校的科学学习内容也是和疫情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开展科学防疫课,制作防疫口罩,认识新冠病毒、制作病毒模型,制作防疫手册、病毒思维导图……科学的认识疫情,大大减少了学生在家的焦虑感和对新冠病毒的恐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防疫的意识。
小学科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习课程知识,更重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所以,除了对课本知识进行教学外,我校更为关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探索,提高学生观察和动手实践能力等。主要表现形式在“小实验+”和“春光里的科学课”两个拓展课程的实施上。
对于学生来说,做实验是学习科学的一大乐趣。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科学组的教师每周都会设计或选择一个可操作的科学小实验。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充分考虑到课程目标,选择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操作性强的、学生容易操作的实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在这些小实验中,并不是所有的实验器材学生家里面都会有,往往存在实验器材短缺的问题,教师在推送实验时可以帮学生提供几个合适的替代用品。例如,在“马铃薯的沉浮”的研究中,教师设计了如下小实验:往清水中加入食盐,使马铃薯浮起来。虽然是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学生在家里操作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1.家里食盐用完了,可以用糖或味精替代吗?2.每个马铃薯浮起来时加的盐都一样吗?3.改用其他物体放到浓盐水中也会浮起来吗?这些在实验中生成的问题,是教师得到的第一手素材。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生命科学也是科学课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在3-6年级开设“春光里的科学课”,指导学生观察春天里的各种植物、并通过查阅资料、拍照记录等方式制作“博物笔记”。这一过程将科学和语文、艺术等课程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些课程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线上教学内容,也让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科学的方法,促进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四、作业评价的转变
教学的效果需要从课后作业中评价。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线上教学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作业批改。不同于传统的书面作业批改,线上教学只能通过照片的方式上传。手机上批改不清楚、不方便,且在学生的作业本上不留痕,对于学生订正后的作业,教师要再从头复批,以确保没有遗漏。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师视力的影响也较大。为此,教师想出了一些办法。例如,优化批改流程,即批改作业—汇总问题—录制解析微课—下发微课—打回作业—告知观看微课—红笔订正作业—再行批改;利用问卷星等手段进行线上检测,后台统计分析,无须批改;采取自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即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指标自评笔记作业和课堂练习,教师随机抽检……
除常规作业外,我校科学组还设计了一些特色作业供学生自选。比如,在低段结合课程和学生特点,布置种植大蒜,制作树叶标本等作业。在中段布置了长周期作业——“饲养蚕宝宝”,观察植物,记录植物日记等。在高段让学生做小教师录制视频,给其他学生讲解。为了讲解得更清楚,学生梳理并形成很多有趣的“授课”手稿,也可以说是解题手稿。教师们还结合疫情,推出了自制口罩、制作新冠病毒模型、画新冠病毒思维导图、自制防疫棋等特色作业。这些作业形式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能够很好激发学生的兴趣。
疫情当前,线上课堂就是教师的战场。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线上教学质量是教师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我们要群策群力,积极尝试,才能胜任线上教学的任务,在网上给学生呈现出不一样的“知识大餐”。
参考文献
[1]陈丽萍,《漫步云端:探索战“疫”时期的教学变革》,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