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4期   作者: 蒋娟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教育逐渐成为各学校的教学重点
        蒋娟
        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教育逐渐成为各学校的教学重点,教育的实质和价值就是将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提高,这就需要各学校将国家课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融入核心素养。每个学校因为其独特的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等模式存在千差万别的现象,因此,国家课程校本化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型,需要各个学校进行不断的探索,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将核心素养作为重点,如课程设计、大纲要求、课堂模式、课后作业等方面都要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点,通过智慧课堂、作业优化等方式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关键词:国家课程;校本化;核心素养
        引言:
        素质教育的口号在我国已经实施多年,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依然存在困境,究其原因有三方面。首先学校的教学管理转变需要时间,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需要时间的积累达到质变的效果;其次教师的教学理念依旧存在固化现象,以教师为中心的的教学方式和题海战术仍旧是老师们心中最信任的方式,而对于学生,专注于学生成绩的变化远高于学生的心理、思想的转变;最后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长时间的被动学习导致习惯性丧失积极思维能力,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各学校来说,首先要认识到核心素养背景下国家课程引领的重要性和校本化的迫切性,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对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一)载体作用。学校要想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模式中,就离不开国家课程这一载体,国家课程作为我国三级课程体系中的最高指导,起到的是领导作用,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进行设计的指南[1]。只有将国家课程切实可行的在学校层面进行实施,才能了解国家课程的优劣势所在,从而进行完善优化,将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处理,实质就是学校在全面了解自身特点、性质等基础情况的前提下,按照国家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精神进行教学设计,使国家层面的规划能够符合自身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校本化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为本的原则,将课程目标、结构进行合理化设计,同时也需要兼顾学校层面的培养目标,要将国家课程进行全面落实。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发展的人”是核心素养教育的最主要内容,其重要的两个要素是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2]。不论是人生的哪个时间阶段,哪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核心素养的影响,学生拥有的自主阅读、思考、表达能力就是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的具体体现,而学生所具备的自律、尊重、责任品格则是核心素养中必备品格的具体体现。简言之,核心素养的目标就是把学生培育为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优秀理解、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高品格人才,是能力与品格的高度融合。
        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
        (一)以国家课程标准为纲设计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标准的制定依据应当以国家课程为纲,只有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具体细化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策略。首先以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要求作为课标设计的指南,对教材内容、国家课程进行全面的梳理,从整体上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将国家课程细化到每一年级每一学年的章节设计上,对每一节课堂的学习目标进行制定,同时制定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方案,从而可以及时有效的从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角度优化课程实施方案。
        (二)以课程校本化为准绳具化课程实施标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第一道程序就是课程标准的具体细化设计。面对不同层次的学校群体和多元智能和多相潜能的学生群体,采取固定的教学模式教育显然不能适应所有的受教育者,这也是教师进行课堂设计的原因,备课教师需要宏观地理解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在深度剖析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不同智能和潜能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确保该目标是切实可达到的,并根据该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
        (三)有效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是学生学校成长发展的地方。由于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性,因此对于课堂的感受和相处方式也是存在差异的,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兴趣、性格的学生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首先理念上要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课程实施的体验性、实践性。其次方式上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融合,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智慧校园平台,让学生课前、课后,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体验学习的开放性和发展性。让教学方式多样,更是让教学内容丰富且具有校本特质。
        (四)有效利用信息化大数据优化教学评价形式。作业作为巩固课堂知识点的有效途径,一直被教师的题海战术所占领,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3]。因此,教师需要创新作业的形式和作业评价形式,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巩固学生的知识,可以有分层分类设置,更有可以利用数据为学生进行学习评估分析,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有较为客观和清晰的认识,从而制定更为准确和实际的学习任务。当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时,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教师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审视,调整教学任务和策略,从而让教学评估更好的有针对性的校本服务服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五)有效利用网络教研群环境对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发掘。国家课程作为统领类的课程指南,只是提出了各学校开展课程的目标,并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每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性、民族性,从而演化了不同的文化特点,这就需要学校充分掌握自身所包含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发掘和利用,使课程资源能够得到优化并具有校本化特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是当下学校能够得到发展的重要因素,各个学校都应当在细致化研究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将核心素养融入在自身的教学模式中,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国家课程校本化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成文.重塑学校教育的"三观"[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000(004):68.
[2]文峰.基于核心素养的"绳编校本课程"建设[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012(023):33.
[3]魏萍.课程改革背景下STEAM课程的浅认识[J].考试周刊,2018,000(020):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