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芬
宁波市鄞州区青少年宫
【摘要】“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是课程标准对于第一学段写话的一条要求。如何达成这条看上去难以量化的低段写话目标,让潜移默化的课程标准通过实践助推量化,为中段的习作打下基础。本文试图由课例引发,从素材积累、激趣增效、夯实基本功等方面,探析提高第一学段写话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写话 教学策略 第一学段
一、概述《一张合影》写话教学课例。
这是一节二年级自编教材的看图写话课,也是一次思政、实践、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的综合化教学尝试。
课前准备:国庆前夕,教师布置了一项假期实践——选取最喜欢的一景,用你喜欢的方式,和家人拍一张合影。
课堂教学:组内交流,简单讲清合影的时间、地点、和谁在一起,在怎样的情况下留下了这张合影;派代表全班交流,畅谈感受;教师点拨,再次同桌交流;当堂动笔撰写。
二、《一张合影》写话教学带来的收获。
1.话题生活化:在具体情境中激发说的兴趣。
话题源自生活,说话变得主动。这是发生在国庆长假里的事情,是学生们家庭生活的组成,历历在目,激发着学生表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源自生活的场景照片是孩子们语言发挥的源头活水。
画面变得多元,内涵变得丰富。透过每一个镜头拍摄的每一张合影,有着每一个家庭不同的视角。有的基于场景,或居家或野外;有的基于设计,或融于自然或对话国旗;有的基于内容主题,或团圆或寄相思……每一张合影述说着每一个家庭的故事,写话的内容富有张力。
2.教学生本化:提供多项帮助搭建说话支架。
说话有支撑,说话变有序。以《一张合影》为例,围绕着“照片上有谁?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拍的?怎么会选中了这个地方(这一时刻)拍摄下这张照片?”几个问题展开述说。说清了这些问题,一张合影背后的故事也就说明白了。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从“一张合影”视觉入手,先说合影中心的事物,后说合影四周背景内容,有序地说话表达。
说话有特点,说出各自的味道。以《一张合影》为例,照片是静态的,而学生脑海中的故事是动态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想说的话,这就教给了学生说出特点的方法,也让第一学段的说写教学目标既有保底也有攀高。“写自己想说的话”,让写话水到渠成,让原本潜移默化的课程标准在说写实践中得以量化达成。
3.评价高阶化:读者情境强化创作意识。
荣维东教授说,任何写作都是有潜在或者具体的读者的。学生创作完成后,最盼望的莫过于有读者能够阅读和欣赏自己的作品。教师如果能捕捉并帮助学生实现这个心愿,为他们创设读者与作者面对面交流共赏的情境,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创作兴趣与成就感,提高其创作能力与水平。我们在《一张合影》的教学中采取了小组范围内的交流,同桌间的相互阅读与欣赏,以及回家后读给照片中的家人听,请家人赏评。
这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的课堂教学。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面对任务,课前参与设计、解决问题,课堂上以“一张合影”为基础,合作沟通、彼此交流。收获还在于,课后学生们的脸上还洋溢着举国欢庆的国庆氛围。这是一次大概念、混合式的第一学段自编教材写话教学尝试。
三、《一张合影》写话教学后,对提高第一学段写话能力的策略探析。
(一)基于生活体验,构建多元的“活水库”。
1.选取统编教材的写话题材,项目化地构建写话活动。纵观第一学段,共安排了七次写话,有三次想象类写话,三次纪实类写话,一次应用写话。教材的安排紧扣第一学段课标写话要求—,即“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教学中学做加减法,在第一学段七次写话教材中选取了二年级上册的纪实写话——《自己喜爱的玩具》(项目化后定为《喜爱的玩具》),二年级下册的想象写话——《大自然真奇妙》。以理解儿童的天性出发,把写话课做成了玩乐体验、阅读链接、合作学习的项目,学生的写话自然水到渠成。详见课程列表:
2.关注校园阵地,汲取贴近儿童生活的写话素材。妙趣横生的课堂,幽默风趣的老师,调皮捣蛋的伙伴;春日里校园的小花,秋日里纷飞的落叶,同学掉落的门牙,老师温柔的抚摸;班级里的故事会,年级组的游园会,操场上的队日活动,体育馆的校运会……都有可能是儿童哪一天开出的“笔花”,在当下,指导儿童把它们珍藏进属于自己的素材库。
3.借助家长力量,链接课内外的写话素材。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亲子阅读、户外活动、社会服务等活动项目丰富多彩。可以不限题材与时空,采取完全开放式的态度,借助便捷的手机拍摄,留下精彩的瞬间。简单的一张照片,一句备注就完成了素材积累。从指导家长帮助儿童积累素材入手,从“扶”到“放”,从亲子积累过渡到儿童独立养成素材积累的好习惯。
(二)基于生本理念,诱发跃然纸上的“动力源”。
1.常用放大镜激趣法。第一学段的儿童,写话教学起步阶段,如同婴孩呀呀学语。儿童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都是正常不过的现象。第一学段的教师更需拿起放大镜,带上婴孩叫第一声“爸爸”“妈妈”时的欣喜,发现儿童点滴闪光点,哪怕就一个词、一句话,也放大他、照亮他、鼓励他,点燃他的自信。
2.从零起步的涂写簿。从符合儿童天性的角度出发,第一学段的儿童,倡导日有所记、日有所涂的涂写本。评价的第一标准不是选优,而是是否坚持涂写,写从心灵出发的语言,绘出儿童眼里发现的世界。儿童的心灵可以在小小的涂写簿上自由驰骋,驾驭小小涂写簿的是儿童而非教师,教师站在边上守护儿童的这份自由就好。
3.网络空间的微展示。班级群、朋友圈可以秒发的信息时代,儿童作品的阅读者不再只有教师,阅读互动更为多渠道,同学间、家长间、亲朋间,甚至还能传递到更远。网络空间成为学习交流的新阵地,可读、可评、可学习。
(三)基于方法习得,练就循序渐进的“基本功”。
1.借助教材积累语言。厚积才能薄发,教师需要帮助第一学段的儿童通过各种途径积累更多的词句,而语文教材则是一个极佳的平台。如统编教材中“读一读,记一记”分类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词语,是语言积累的起步。不仅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它,还要结合生活体验,内化积累它。
统编教材中还安排了很多句子仿写的课后练习。如二上的《黄山奇石》、《葡萄沟》,二下的《彩色的梦》、《祖先的摇篮》等。这就要求夯实课后仿写练习,紧扣仿写要点,实现课堂升华,把课后的仿写练习提高到写话的高度认知,尽可能地扩大外延去实践,体现课后仿写的延续性,为写话练内功。
2.借助图示理清思路。第一学段的儿童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概括能力弱。如何培养儿童整理信息的能力呢?借助思维导图,让抽象的思维以图像的效果展示出来,帮助儿童慢慢地学习处理大脑中积累的素材,选取有效信息,理清写话思路。导图指导写话,实现有序表达。如二上写话《喜爱的玩具》为例,记住了下面的这张导图,儿童就能抓住要点,有序写话。
3.借助“学伴”学习评说。第一学段的评说更多的是看“热闹”。学生写的话在小组合作组织中亮相,重点在于互动学习,在学习夸赞中实现积累,能夸哪个词好,哪句话好,能说同学写的内容有趣就已经甚好。慢慢地,能评,能说,那写的能力提高就可期了。当然,这里的“学伴”可以是同学,还可以是“老师”“家长”。多维度的“学伴”参与,会让学生的写话呈现更加多元的变化。
滴水穿石尤可等,“笔花”生辉日可待。《一张合影》教学课例引发了作为语文教师对提高第一学段写话能力的策略探析。保护好儿童写话的“动力源”,激发儿童写话之趣;引流好源自生活体验的“活水库”,告别材料缺乏之症;授之以渔扎实写话“基本功”,学习说写表达之序;为中段的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