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教育的星空,守望未来的希望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4期   作者: 王伟琼
[导读]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王伟琼   
        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518106
        [摘要]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无与伦比的精神世界,我们的教育要引导学生们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实现心中的理想与幸福梦。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教学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系统性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阅读能照亮教育,为教育开拓一条光明大道。
        [关键词]教育  创造性思维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萨科齐说:“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无与伦比的精神世界,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们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实现自己的理想与心中的幸福梦。我们要把教育放在一个大的格局和高度里,才更能寻觅到教育真正的芳香。我们不能把教育放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来看待,它应该贯穿于人生的始终。教育不单单是为了知识的掌握,分数的获得,它应该是指向寻找生命内在的灵魂与幸福。怀着对教育的热爱,对生命价值探寻的心情,结合平时教育教学工作,我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布鲁纳说:“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我们要使学生对我们的学科感兴趣,首先我们应该从一节有魅力的课堂开始,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学科是值得学习与研究的。
        那么一节有魅力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呢?欣赏上海西外外国语学校总校长林敏的观点:“一堂好课,就是要打破教与学那种表面上天衣无缝的高度同一性和顺畅度,要包容和鼓励各种想象、创意及超越预设结构流程的意外偶然,关注每个学习个体认知的特殊性才能让有效学习真正发生好课,便是去探寻能容纳个体认知多样复杂性却充满活力与张力的课堂。” 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鼓励学生展开各种想象,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同时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角色扮演、情景继演、主题辩论、案例讨论、时政分享等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与热情。
        发自内心的兴趣将是未来前行的指南针,创造力将会是未来教育的逐力点与希望。社会是发展的,每个时代需要的人的能力也不一样,旧时代最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放到新时代也显得不合时宜。社会在进步,物质生活基本满足后,那将是什么会激励着人不断进步与成长呢?
        “悬梁刺股”的力量估计在当今社会有点难以持力,真正激发人的动力将会是发自内心的渴望与兴趣。兴趣不一定会太过于丰富,但丰富的兴趣却可以使一个人的集中力得到显著提高。在兴趣的包围中,一个人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轻松愉快地完成眼前的任务,并且会觉得产生兴趣的其它事物也具有简单性,而不会因为其它想法而停止眼前的探索。
        所以,我主张培养学生兴趣的多方面性,无论在哪个时代,也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种地步,兴趣永远是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动力,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快速积累前人的经验,并加以完善。
        同时,我们的课堂越是接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越是能激发他们的课堂积极性与兴趣,越是能引起情感与思维的共勉。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不是把知识点能讲得多么深奥与高深, 而是能把多么高深的知识讲得多么简单明了,接近地气,通俗易懂。一个能很好驾驭课堂的老师,也不是能把课件讲得多么流利与顺畅,也不是把教案演绎得多么生动与精彩,而是能根据课堂学生的需要,情景不同的换置从而生成各种对个体成长独特的意义的延伸,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渴望与兴趣,从而不断去探索未来发展的道路与创造社会需要的东西。当一个人能真正创造社会生活需要的东西时,她是激动的,也将受到极大的鼓舞。这种鼓舞将是未来前行的重大动力,持续而长远。
        我们“光高”在挖掘学生潜能,寻找个体独一无二的闪光点这方面做得很不错。例如学校里面开设了音乐班,美术班,体育班,日语班等各种特长班。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兴趣爱好寻到自己的精神家园,自己的梦想之路。
 
        二、让教学走进生活,以生活为支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丰富生命内在的灵魂。
        知识技能并不等于人的核心素养与精神,它只是人的素养与精神发生的一个必要的基础。只有当知识技能被引向个体的内心,转化为个体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并作为活的思想与智慧充盈个体的精神生活世界,这才是个体的生气勃勃的精神。所以,教学应当跟他们现时的生活联系起来,力求以生气勃勃的精神去“激励、唤醒、鼓舞”他们现时的生活,而不是做跟他们当下的生活并不(或者说甚少)相干的知识堆积。
        我们的课堂要关注最新的重大时政,关注学生生活实践的例子,让教学更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产生思维与情感上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感受、理解、省察、创造自己的生活,从而为未来生活提供一种学生自我确认的积极切入自己生活的方式。教学不断地充盈学生的精神生活世界,这种不断积累的生气勃勃的人的精神奠定了学生走向未来的精神之路,并作为一种内在的力量去积极地影响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把握。


        有了这种内驱力后,教学不再是与学生无关的事情,学生不再是为父母读书、为升学读书、为奖励读书,而是因为读书就是他们此时此刻的充满意义的、充满愉快的、最佳的生活方式。当学生获得了这样一种感受:我又多了一份对世界的认识,我的内心又丰富了一份,我的生活又增添了一份智慧,而不是我又记住了一个公式、一些哲学原理。
        
        三、构建系统性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指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关键能力是发展学科素养、培育核心价值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结合学科特点,我们平时的教学要把握核心知识,构建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信息整理、论证与阐释、辩证思维等关键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从很大程度上讲:只有将知识应用于新情况或新问题;只有让学生对他们认为重要的话题或问题进行研究;只有让学生展开同学之间的互动、活动和项目,才能获得长久持续的学习效果;只有切身体验,而非短期记忆,才是帮助学生培养重要技能和动力的关键。
        而这些技能和动力,就是孩子们未来改变人生的法宝。同时,在课堂上,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科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交融,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把关键能力转为影响人一生的内化力。
        知识只是个载体,不是目标本身。我们要“在变化的时代中,把不变做好”,当我们的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我们就能够做到以不变来应万变。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经常深度思考:知识与能力、思想之间的差异。知识是静态的,人们会遗忘知识;知识是乏味的,它难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如果我们的教学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机械性地刷题,就算学生们将来获得了一个不错的大学,我们的教育也不算是成功的。
        在读书时期,我一直担任班长和学生会干部。在担任班长的过程中,我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功课也没有拉下来。对比之下,我深深地想明白了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知识只是一个载体,我们应该通过这个载体,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与思想;而能力与思想是一种本能,终身受用;老师要在动态的知识中随机应变地增强学生的关键能力”。

        四、阅读能照亮教育,为教育开拓一条光明大道。
        余光中先生认为,物质支撑人的生活,而信念支撑人的灵魂。人生这趟旅途,“去向远方”是每个人生命中最浪漫的冲动,也是每个人对抗孤独与现实的力量之源。我们的教育应该要去更远的远方,给孩子一个希望与明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保持阅读的习惯,给课堂提供新血液与灵感。
        周国平说“读书的收获有两种,一是通过读书知道了原来不知道而且也没有的东西。这样的收获是获得知识。二是通过读书知道了自己原来已经有但没有意识的东西,这些东西是自己感悟到的,但好像一直沉睡着,现在被唤醒了,激活了,并且因此获得了生长、开花、结果的机会。这样收获的东西,我称之为智慧。”
        果然如此,阅读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推动着你进步与成长。当阅读到达一定的程度后,你就会发现真正的知识与智慧都是来去自由的。同时阅读也是一种沉淀,哪怕你忘记了所有的内容,它都会流淌在你的血液里。有一天,它会突然蹦出来,散发在你的课堂里,融合在你的文字里,跳跃在你的思想里,涌动在你的创意里。
        同时阅读相关的教育专著,有助于我们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为我们的教学打开了新的视野与空间。一个真正潜心的教育者,其实真的是需要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情怀。因为学生是千变万化的,也是千姿百态的。同时不但要立足于当下,还要着眼于未来;不仅要关注于中国,还要放眼于世界。             
        一提到备课,很多人都想到要备教材,备学情,备学生。但往往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备“时代”,在当下的时代里教育最缺的是什么, 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最关注的生活是什么?学生最感兴趣的时代载体又是什么?了解学生的情况后,我们就要寻找能激化学生热情的生活支点与时代载体。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材稳定,教师固定。如果我们老师不更新教学理念,不关注时代的载体,不关注在时代中变化的学生需求,我们的教育永远是落后一步!
        
        那么,教育对人到底意味着什么?它不仅有外在的使命担当,也应该有内在的自我成全,它不仅是国家社会的工具,也应该对人有终极的关怀,让每个灵性觉醒,自觉寻找精神的家园。我们应该让学生的思想与灵魂迸发于课堂,让学生能聆听到他们心底最渴望的声音,从而获得学习的兴趣,培养关键能力,找到生活的乐趣,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觅得人生的幸福,这才是教育的全部意蕴,也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教育对人的影响是终身,一场好的教育更是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学校,是给师生希望和梦想的地方。抬头凝望那高高悬挂的星空,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守望着未来的希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