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
四川省苍溪中学校 628400
对,你没看错,就是让学生出考题!为何?让我慢慢道来。
一、“让学生出题”的可行性
1.放权,学生积极性高了
在课堂上,提问是教师促使学生思考、评估教育效果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好办法。基于此,不少教师把提问视为推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法宝”,而学生只能跟着老师的问题走,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就丧失殆尽。面对当初他们渴求知识的眼神,身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何忍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其实在语文教学中,面对对未知充满好奇、渴求探知的学生,教师理应信任他们、尊重他们,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而“让学生出题”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平时,笔者就注重让学生提出以下两类问题:一类是学生用已经掌握了的知识来考别人的,如“我考考大家……”;另一类是学生自己还不太懂或根本就不理解的,要向别人请教的,如“我请教大家……”。乍一看,这也太简单了,其实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学生出题前:一来要想方设法难倒对方,显露一下自己的才能;二来自己要心里有底,确定答案。这就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的宽度、深度以及知识之间的逻辑关联了如指掌,如此一箭多雕,教者何乐而不为呢?
2.放开,学生个性张扬了
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张扬、灵性四射的过程。学生在出题前必然会认真阅读课本,独立思考,挖掘新知并将之总结成问题,这一系列环节无不因各个学生不同的性格而精彩纷呈。初中的学生好胜心都很强,他们总会想方设法创新问题,以不同的问题形式来显露一下自己的智慧。比如就“成语”这一知识点,阅读面较广的学生喜欢出依据历史人物猜成语或成语接龙类的题;有绘画才能的学生则会在题目中作一幅画,要求别人依据画面来猜成语;而喜欢写作的学生常选择“依据下列几个成语写一段内容健康、主题鲜明的话”这类题型。出题这一宽松、灵活的学习方式,尽情释放了学生的个性。
3.放宽,学生活动充分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语文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
”结合目前如皋语文教育界倡导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把问题的探究权交给学生,就是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这种活动不仅包含课堂上的合作交流,而且还延伸到课前的自主探究(发现问题)以及课后的反思提升。如此一来,充分的活动时间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对问题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探究,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以及智慧的有效生成。
4.放手,学生发展全面了
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让学生自己出题,对于成绩比较理想但偏科严重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扬长避短,查漏补缺;对于颇有天赋但心浮气躁的学生,出题可以让他们冷静下来;而对那些刻苦勤奋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出题可以让他们敞开心扉,重拾信心。学生也在紧张有序的命题、做题活动中培养了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让学生出题”的实施策略
(一)及时表扬和鼓励
要具体实施“让学生出题”,不仅要让学生有出题的动机,而且要使其常态化,使其变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予辅导和鼓励,让学生在享受出题的乐趣的同时,无意识地将教师布置的任务转化为内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心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源泉,它是高尚的品质。”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题出得好,我们当然要及时表扬学生,但也要能接受学生在出题过程中会犯各种错误这一现象。
(二)科学的奖励制度
奖励是我们教育学生的一种常用措施,更是一种育人艺术,教师适时适度的奖励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更要通过科学的奖励措施让学生在自信与愉悦中,养成没有老师的奖励也能保持良好学习行为的习惯。对问题出得不错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肯定,并将此作为评选每期“星级学生”的重要依据;对出题有创意的小组,也可以给予奖励,并作为优秀合作小组评选的重要依据……所有这些措施的有效落实,无疑会更好地激励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创新命题—巩固提升”这一良性循环中去。人对知识由消化到吸收是有一个过程的,同样,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我们让学生自己出题,其实就是学生吸收知识并内化知识的一个过程,我们虽然没有要求学生去记住什么知识点,但是他们在出题的过程中已经无意识地对知识进行了记忆、巩固。
三、总结
“让学生出题”这一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如果使用恰当,必定会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武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