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亮 安昱澄 刘玉峰
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石家庄供电分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是不可或缺的资源,为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国人口众多,用电需求量大,配电网系统一定要具备较强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我国部分地区存在配电网系统不规范的现象,致使运行状况出现问题,配电网的供电设备也不稳定,从而引发诸多用电安全事故。在大数据时代,配智能配电网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用电采集以及在线监控系统逐渐被运用。作为配电网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熟练的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用户的真实需要,从而进行合理有效的能量优化以及状态评估,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优化配电网系统的运行状况,因此大数据技术在配电网系统中的应用对优化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文章就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展开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配电网;运行;可靠性
引言
大数据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信息科技,集中整合了各类数据、信息,依托于此技术可以高效地剖析配电方式的普遍问题。智能化配网实际运转中必须有大量的动态数据支持,配网现实运转中,必须深层次地对管理数据、调度数据、维修数据等来实施动态监测与分析。由于配网规模持续拓展,配网系统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对应系统所传输的数据、信息也在不断地增多,其中既涵盖配网运维、调度等数据,还涵盖检修方面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信息加以分析,则可以有效地完善配网运行模式,从而确保数据的精准度、安全性。
1提出背景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配网设备的运维管理精益化的要求愈加迫切,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后,对配网设备进行状态量收集处理以及状态分析及检修安排提供了技术支撑,能够实现降低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难度,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经济性、维修性,发挥其最佳效益,达到风险、效能、成本综合最优为目标。
一般意义的资产管理是指组织实现资产价值的全部协调活动,其中管理范围由最初强调的运维检修管理延伸至强调规划计划、采购建设、运维检修、退役处理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突出资产管理从简单满足生产需要到综合提升企业战略价值。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从长期经济性效益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益、效能的前提下,使寿命周期费用最小的一种管理理念。其在继承设备维修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吸取设备综合管理的思路及方法,统筹考虑设备可靠性和资产的经济性,综合应用设备状态收集、重过载监测、故障诊断分析、可靠性及维修成本分析等状态检修技术,从而有效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2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分析
2.1信息化架构建设
作为配电网智能规划平台建设的关键内容,信息化架构在大数据存储、分析、规划决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下,信息化架构建设应注重其计算、存储方式的合理应用。目前,实时数据流、离线数据离线、结果数据返回、在线数据查询是信息化架构下数据计算储存的四种基本形式。就实时数据计算流而言,其能在完成数据计算后将相关数据及时存入相关数据库,在后期电网管理中,通过特定的数据调取程序即可实现这些数据的二次取用。而在离线数据管理中,应按照缓冲部分、统一视图部分、数据仓库存储、数据集中部分的形式进行电网数据的加工处理,通常这些数据加工处理过程在数据仓库完成。结果数据返回管理中,应基于大数据平台注重逻辑计算方法和算法计算流程的优化,并将计算的结果返回到原系统中。此外,针对信息架构中的在线数据查询功能,应能优化数据查询范围,确保数据查询的精准性和效率性。现阶段信息化框架下的在线数据查询可准确查找RDS关系数据、ADS内存计算数据、OTS半结构化数据等内容。
此外,基于模块化存储单元,流式计算、流线计算、RDS关系数据、ADS内存计算数据、OSS数据均能实现高效存储,这为后期的调取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2.2实时监测系统定位功能的要求
实时监测系统起到的是监测并指导故障位置的作用,其中故障位置的判定是该系统的重要功能;去掉该功能则该检测系统不具有智能化和自动化条件。实现监测系统定位功能需要软硬件相结合,同时借助相应的地理位置系统,得到最终故障发生位置。在配电网线路故障实时监测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用到的监测设备具有唯一的物理地址和识别码,这在定位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监测设备传回总控的数据中如果有异常数据,总控就可以通过查询数据上传的设备对应的物理地址确定故障位置,实现快速定位故障点。为了提高故障点反馈的准确率,需要保证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监测设备物理地址和总控处存储的编号信息绑定。首先需要确保监测设备在入网前各项功能运行正常,最大限度减少误报的可能,提高监测灵敏度和可靠性,使其在长周期内稳定运行。总控端需要在软件设计上给监测设备提供缓冲时间,防止因数据上传不全触发误报;监测设备的数据采样周期需要进行合理设置,防止漏报。其次保证监测设备的物理地址与总控预留出的编号信息一一绑定,并通过GIS等辅助手段精准定位地理位置,防止出现一对多或多对一情况出现,造成编码混乱,使定位功能分辨率降低或失效。
2.3做好用电负荷预测,确保配网可靠运行
深入利用大数据技术,来积极地预测、剖析配网运行中各类用户的用电负荷,对于提升配网的运行可靠性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可以说用电负荷预测的水平直接影响到配网用电调度、配网交易、规划方案等,而且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用电负荷预测能够为配网的安全、平稳运行创造有效的数据支撑,可以说用电负荷预测会极大地影响到智能配网的正常运行,具体体现在可以实现对配网中一切安全配备的科学化调度,同时,也能确保配网目标网架结构的完整性、优化性。所以,为了实现大数据技术的优化利用,发挥其数据分析功能,各类人员能够借此技术提前创建一个负荷预测模型,从而能够更加精准地预测负荷。这其中必须关注的是:用电负荷变化自身有着周期性规律,而且也会随着各类数据的动态变化,使得周期性也有变化,这样就使得用电负荷预测无法十分精准、确凿,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各类配网电源都被运用其中,供电企业内部的各个用户间也强化了交流、合作,这样就能全面提升负荷预测的准确度、精确度。
2.4日常检修工作更加精准、成效显著提高
基于设备状态评价标签和重过载预测标签,制定合理的检修计划,避免了检修过剩及检修不及时等情况,使得检修计划更加合理且规范,同时根据检修前后的设备状态评价标签数据,可对检修人员的配变检修检修质量进行评估考核,进一步规范并促进检修人员的日常工作。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的进步,电力系统越来越完善。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有效运用,促进了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如今,应该不断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通过对电力配电网系统进行优化,不断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对整个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同时还应该积极引入相关的先进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设备的检测质量以及数据采集水平。因为对配电网运行可靠性造成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在预估运行可靠性中变数众多,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在对运行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应该进行认真仔细的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调控措施,为配电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要合理运用配电网大数据,从繁多的信息中挖掘出有效、真实的数据,为业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文霞,刘鑫,王荣杰,等.含柔性多状态开关的多端互联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与量化分析[J].高电压技术,2020,46(4):1114-1124.
[2]韩笑,王春蘅.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负荷预测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20,43(7):182-186.
[3]白浩,袁智勇,孙睿,等.基于Apriori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的配电设备运行效率主要影响因素挖掘[J].电力建设,2020,41(3):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