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非配电自动化支线故障停电时长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8月22期   作者:朱晓龙 范丁中
[导读] 配电自动化是指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电力配电网中,能够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朱晓龙  范丁中
        (国网湘潭供电公司 湖南 湘潭 411100)
        摘 要:配电自动化是指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电力配电网中,能够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对于实现了配电自动化的供电线路,当发生故障停电后,可以依托配电自动化系统第一时间精准地确定故障停电范围,从而快速恢复供电。然而,对于非配电自动化支线,由于没有智能化技术支撑,线路发生故障停电后往往不能快速恢复供电。本文提出整合利用现有各类系统资源,强化各专业协同配合,探索如何有效缩短非配电自动化支线故障停电时长、快速恢复供电。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故障停电;停电时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电力客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随之大幅提高,对于停电越来越敏感。
        对于实现了配电自动化的供电线路,当发生故障停电后,可以依托配电自动化系统第一时间精准地确定故障停电范围,从而快速恢复供电。然而,对于非配电自动化支线,由于没有智能化技术支撑,线路发生故障停电后往往不能快速恢复供电。因此,如何整合利用现有各类系统资源,强化各专业协同配合,探索如何快速准确地确定非配电自动化支线故障停电范围,从而有效缩短非配电自动化支线故障停电时长、尽快恢复供电,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原因分析
通过查阅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调度值班记录、调度录音、历史数据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影响配电网非配电自动化支线故障停电时长的因素多而复杂。当发生非配电自动化支线故障停电后,需要多个专业快速响应、协同配合来共同处理。从人员、方法、设备、机制、环境五个方面对影响非配电自动化支线故障停电时长的原因层层深入、逐一分析,得到如图所示树状图。
        为找出真正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制订主要原因确认计划表,对各个末端原因进行逐一分析,分别运用现场调查、查阅历史数据、现场验证、理论分析的方法进行逐条确认找出主要原因。
        对于非配电自动化支线,由于没有智能化技术支撑,线路上的支线发生故障停电后,调度员无法依托配电自动化系统及时掌握故障停电情况。当用户反映多户无电后,无法判断出具体是哪一段支线发生停电,只能通知配网运维人员盲目地对全线进行带电查线,全线查线难度较大,也将消耗较多的时间,停电时间也将相应变长。而在线路发生停电后,如果能采取措施判断出故障停电区间段,让线路运维人员直接对故障停电区间段进行故障查找而不需要对全线进行故障查找,就可以大大缩短故障查找时间。因此,确认“故障停电范围研判方法不够科学”是主要原因之一。
        通常,在得到各个渠道的用户停电报修信息后,按照工作职责,坐席人员会第一时间下派报修工单,只会问一下值班调度员该用户所在的区域线路是否有故障停电发生,但是一般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综合分析相近时间段内客户的停电报修信息,也没有花时间去关注甚至挖掘客户报修信息中的“关键词”,如“哪个位置有变压器冒烟”“哪里发生了线路断线掉在地上”等等。然而,有时候利用客户反映故障点的情况能够将故障停电的时间缩短几十分钟。因此,客户停电报修信息运用得怎么样,影响到故障查找的效率,进而对停电时长产生影响。因此,确认“客户停电报修信息未得到综合利用”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改进措施
        1.改善故障停电范围研判方法
        (1)供指平台主动工单与配网图模共同研判
        现场配置了集中器且运行正常的台区停电后,会自动推送台区停电信息至供指系统主动平台,指挥值班坐席发现后,第一时间联系值班调度员,值班调度员根据EMS系统核实该处线路是否停电或者主线是否有负荷损失,根据主动平台推送的具体台区名称与配网线路图形进行比对,再根据线路上的开关情况,合理研判出故障停电段。案例如:5月15日9:55配抢告主动平台推送韶梅线316线路停电信息(涉及两个村),值班调度员通过调阅EMS系统查看负荷曲线发现有掉负荷情况,研判出韶梅线316线路065#杆开关应该已跳闸,直接通知配电运维人员前往065#杆开关处检查发现确已跳闸,10:02配电运维人员报韶梅线316线路065#杆开关已跳闸、查线无异常,10:06将韶梅线316线路065#杆开关转运行,从停电到复电仅十多分钟就已完成,相比传统的被动方式,至少减少1个小时的用户停电时间。
        (2)自动化系统与用电采集系统共同研判
        配网主线发生故障跳闸并且重合闸成功后,通过EMS系统查看负荷曲线用以判断是否有比较明显的负荷损失,再通过查看配电自动化系统中该主线上其他已实现配电自动化的设备运行实时数据情况,如配电自动化设备是否已掉线、负荷情况如何,以此来初步判断大致故障停电段,同时,对于大致停电区域上选取几个典型台区到用电采集系统进行实时召测以此判断这几个典型台区是否已停电。由此,综合判断出故障停电范围。
        配网线路发生故障停电后,配网运维人员对故障线路全线范围进行带电查线非常费时费力。而改善故障停电范围研判方法后,通过精准判断出故障停电范围,可以指导配网运维人员有针对性地对故障支线进行故障查找,从而大幅减少故障停电范围确定时长。
        利用改进后的故障研判方法,快速准确地研判出故障停电范围,可以有效缩短故障查找时间。
        2.深化多渠道故障信息利用
        (1)优化线路故障信息沟通传递链条
        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建立“停电信息共享群”“运行事件汇报群”“线路群”“小区群”,建立供电公司与客户、供电公司内部各专业之间快速便捷的微联系。在线路故障停电发生后,同步在群里发布停电信息,让各专业人员第一时间知晓,带动各专业联动,并鼓励小区业主、专变客户等用户在发现故障现象时积极反馈。在发现故障点后,各方可将故障点现场照片或视频直接上传至群里,从而使得值班调度员和指挥坐席更直观明了地掌握现场故障设备情况,以便科学决策、合理组织,及时指挥隔离故障、尽快恢复正常供电。
        (2)深化用户报修工单信息利用
        一方面,通过对指挥坐席开展电网业务培训,使其加强对配网结构的熟悉度,当配电线路发生故障停电后,一旦有有属于该停电范围内的故障报修工单下达或者其他渠道反馈的相关故障信息时,产生足够的敏感性将各种相关信息与故障点联系起来。
        另一方面,利用供电服务指挥系统的检索筛选功能,当用户故障报修工单中出现相关故障信息时,比如树竹碰线、配变起火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分析,辅助配网运维人员迅速确定故障。
        通过采取优化线路故障信息沟通传递链条、深化用户报修工单信息利用等手段,各方联动辅助确定故障点,大大提升了故障信息的反馈利用程度。
参考文献
[1]刘健,赵树仁,张小庆.中国配电自动化的进展及若干建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9):6-11.
[2]刘东,丁振华,腾乐天.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7):16-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